山西太原,一位年方十八的书生,名唤胡居敬。他不幸早失双亲,家道中落,无兄无弟,孑然一身。虽生于书香门第,却家徒四壁,寒窗苦读,偶尔参加乡试,也只考了个秀才。

面对这般困顿窘迫的人生,居敬心灰意冷。他咬咬牙,变卖了祖上的田宅,凑了六十两银子。"也罢,人生在世,总要拼一拼。南京自古人杰地灵,我定要去那里求个出路!"

怀揣着这一腔孤勇,居敬只身南下。谁料刚上船没几日,他就遭遇了狂风骤雨。巨浪滔天,船只被掀翻,船上的人无一幸免。居敬眼看就要命丧黄泉,却在最后关头抓住一块木板,随波逐流,来到江边浅滩。

"大哥!大哥!你还好吗?"一个粗犷的声音在耳畔响起。居敬睁开眼,模模糊糊看到一位皮肤黝黑的老者。"我……我还活着吗?"居敬出声询问,嗓音嘶哑难辨。

原来救命恩人是个渔夫,名叫安慈。安慈不仅捞起了居敬,还给他换上干爽衣裳,赠了些银两做盘缠。居敬感激涕零,向其拜谢,还特地询问了他的姓名住址,以示铭记。

就这样,居敬捡回一条命,却身无分文。他本想还乡,可一想到家中空无一物,便打消了念头。"南京花好月圆,说不定我还能再寻机会。"抱着这种侥幸,居敬继续南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居敬身在南京,却是个穷途末路的落魄书生。他东敲西蹭,却没人肯施舍。都说文人相轻,居敬算是领教了。无奈之下,他投奔了城郊的大报恩寺,想暂且栖身。

大报恩寺的老和尚们见居敬可怜,便收留下他。和尚们没什么本事,只会念经烧香,也指望不上居敬帮忙。就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一个叫率真的老和尚站了出来。

"施主,你本是读书人,何不在寺中教书?我等供你吃住,你只需潜心苦读。"率真慈眉善目,语气诚恳。居敬闻言大喜过望,当即拜谢。自此,他便在寺中苦读,过起了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

三年后,机会终于来了。居敬铆足了劲,在秋闱一举夺魁,高中举人!寺中上下,无不喜笑颜开。率真老和尚更是自豪,仿佛居敬的功名,有他一半功劳。

从此,居敬的日子好过了许多。寺中诸位师兄,也争相邀他品茗论道。一日,居敬信步来到悟空师兄的房外,隐约听到楼上传来棋子落盘的清脆声响。"咦,师兄何时也下棋了?"居敬心生好奇。

他左右环顾,发现角落处竟有梯子直通楼上。他便蹑手蹑脚爬了上去。刚探头往里望,便吓了一大跳。只见楼上不是别人,竟是两个妙龄女子,正在对弈!

那两人也发现了他。个子稍高的女子开口问道:"这位官人,你是何人?为何独自来此?"

居敬尴尬一笑,赶忙自报家门。那女子忽然一惊,颤声道:"我听闻官人才高八斗,想必就是您了。只是……只是不知我家老父安慈渔翁,可曾有幸结识官人?"

居敬大喜过望:"原来姑娘竟是安伯的千金!想当年若非令尊搭救,在下早已尸骨无存。如今故人之女落难至此,在下岂能袖手旁观?"

美珠闻言,悲喜交加。她哽咽道:"说来惭愧,我与潘姐姐都是被这寺中恶僧骗来。他们囚禁我们,日日强迫我等……"说到这,美珠再也说不下去,泪如泉涌。

居敬闻言大惊,正欲追问,却见悟空与悟静两人忽然闯入,脸色铁青,目光阴鸷。

"居敬,你竟敢擅闯禁地,你可知罪?"悟空冷笑一声,语带威胁。"我……我这就离开,还望二位师兄恕罪。"居敬结结巴巴道。

"这可由不得你!"悟静冷哼一声,抄起一根麻绳,就要捆绑居敬。"且慢!"悟空抬手阻止,"居敬师弟,你应该知道,出家人最忌讳外人知晓寺中秘事。这件事,你若泄露半分,休怪我等不客气!"

"二位师兄,我发誓绝不会声张!这件事我既已知晓,倘若我也削发为僧,不就等同自家人了?"居敬巧言劝诱,却被两人呵斥。

"休要痴心妄想!你区区一介书生,若真削发为僧,岂不是断送了前程?我看你是贪恋红尘,不肯放手!"悟静冷笑连连。

正僵持间,率真老和尚也赶来了。居敬连忙拜倒在地,求他主持公道。不料率真皱了皱眉,回绝道:"施主,出家人岂能再恋红尘?你我师徒一场,我原本还指望你光耀门楣。如今你误闯此地,此等秘事本不该外传。就当我这些年白教你了,你且认命吧!"

这番话如一盆冷水,浇灭了居敬最后一丝希望。他环顾四周,不禁心如死灰。这禅房空空荡荡,除了三件致命之物:麻绳、剃刀、砒霜,再无他物。墙壁上嵌着的窗栏,也如铁窗般冰冷坚固。居敬暗叹:"天意弄人,我堂堂七尺男儿,难道真要横死于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众人离去,将居敬扔在绝境中时,他并没有放弃求生的念头。他仔细观察着这间囚室,目光所及之处无不细细搜寻。"我若就此横死,岂不是太便宜那些恶徒?"居敬暗自发誓,一定要找到破局之法。

突然,他灵光一闪,想到了办法。他先是用小凳踩在墙边,用麻绳系在横梁上,做了个简易吊索;又用剃刀在墙上刻出几个小洞,权作攀爬之用。就这样,他左攀右爬,竟渐渐爬到了房梁之上!

居敬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挪动身子。终于,他摸到了房顶的一处横梁,用力一撞,竟撞出个窟窿!他连忙攀爬出去,总算逃出生天。

"我好不容易才高中举人,如今荣耀才刚开始,怎能说死就死?"他咬牙切齿,暗下决心,"我要去找开封府的包大人,我要揭发这寺中沉渣泛起,我要惩治恶人,我还要救出那两位无辜女子!"

就这样,居敬在黑夜的掩护下,踉踉跄跄逃离了这个是非之地。他风尘仆仆,终于来到开封府衙门外。他一头扑倒在地,大声呼喊:"青天大老爷!恳请大老爷为民做主,昭雪冤屈啊!"

这边厢,报恩寺中的恶僧们,则是惊慌失措。"居敬那厮,竟然逃之夭夭!""这可如何是好?若是此事传扬出去,我们颜面何存?""莫慌,我有一计……"悟空阴恻恻一笑,嘴角泛起残忍的弧度。

话说悟空心生一计,唆使同伴率真僧先下手为强,捏造罪名告发胡居敬。他们编造谎言,声称居敬自中举后就耽于酒色,勾结歹徒,屡次在寺中宿娼,扰乱清规。如今事发,他们只得据实告发,请包大人严惩不贷。

次日清晨,包拯刚到衙门,就看到两伙人马齐齐跪倒在堂下,你一言我一语,争执不休。"你们可都是来告状的?"包拯环视四周,见双方各执一词,不禁皱起眉头。他正要开口,却听一人大声疾呼:"大人!我冤枉啊!这伙恶僧欺善怕恶,他们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包拯抬眼望去,只见一个瘦削的书生跪在最前,泪流满面,哀声力竭。书生身后跟着一众同窗好友,一个个义愤填膺,要为书生申冤。包拯右手一挥,喝道:"来人,将双方带下去,我且细细查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包拯亲自提审,先将三僧带上堂来。"你们所告何事?可有证据?"包拯开门见山。三僧支支吾吾,却拿不出实证。

接着,包拯唤上居敬。只听居敬将事情原委娓娓道来,言辞恳切,条理清晰。他还呈上了寺中恶僧们的罪证:麻绳、剃刀、砒霜,以及自己身上的伤痕。

包拯大惊,当即率人前往报恩寺。寺中果然搜出被囚禁的两名女子:美珠与小玉。两人泣不成声,控诉僧人们的种种恶行。包拯勃然大怒,立即下令将恶僧绳之以法。

"居敬,你身为书生,尚且能识破奸佞,机智脱险,实属难得。如今冤屈已雪,我就将这两位女子判归于你,以慰你多年辛苦。"包拯正色道。

居敬心下感激,连连叩谢。他与美珠成了百年好合,又迎娶了小玉为妾。从此,他更加勤勉好学,次年连中进士,官拜荆州推官,风光无限。

几年后,居敬巡视大江,竟又遇见当年的三位恶僧。曾经的恩师,如今却沦为阶下囚。看着悟空与悟净惊慌失措的神情,居敬冷笑摇头。果不其然,这二人心虚难耐,纵身跳江,自取灭亡。

而为首的率真,居敬却未加罪责。"你昔日虽养育我多年,危难时刻却弃我于不顾。假如我真的横死当场,你作何感想?如今我得以平步青云,你却自甘堕落。这是何等讽刺!"居敬悲叹一声,挥挥手,放率真离去:"从今往后,你我再无瓜葛。你走吧,但愿你能幡然醒悟,改过自新。"

率真泪流满面,连连叩谢。"你大恩大德,我无以为报。我发誓从此洗心革面,再不行恶!"言罢,他头也不回地离去,消失在滚滚浪涛中。

多年以后,民间还在传颂包公断案如神,伸张正义的种种事迹。而居敬的传奇经历,也成了街头巷尾的美谈。这个案件给世人的启示是:人世间善恶到头终有报。恶人纵横一时,终难逃法网恢恢;善良正直之人虽遭磨难,但只要不屈不挠,终会苦尽甘来。让我们都以此为鉴,以德服人,以善济世,让真善美永驻人间。

纵观古今,多少冤案,又有多少无辜者惨遭不测?若非像包拯这样的清官断案如神,黎民百姓又怎能安居乐业?这个案件给我们的警示是:做人还需存一份善念,莫要让贪婪蒙蔽了双眼。

善恶终有报,天道好轮回。但凡心存正气,扶正祛邪,定能化险为夷,得到善终。反之,倘若丧尽天良,作恶多端,纵然逃过一时,终难脱恶报缠身的悲惨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