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作者:阿陆,喜欢这篇文章的朋友请多多留言,欢迎指正、评论、点赞和关注,非本人允许不得转载!!需要实景照片和视频素材可约,谢谢!)

相传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荀子曾游历至三墩,并在此著书立说植兰传道。自此,三墩一带处处兰花丛丛、幽香阵阵。百姓为了纪念荀子,遂为三墩起了一个别致的雅称“兰里”。绕城村和华联村但是如今兰里景区的两颗明珠,它们镶嵌在5000亩农田之间,随处可见稻香四溢,麦浪滚滚,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村落中古色古香的建筑、蜿蜒曲折的小巷、清澈见底的溪水,都能让人感受到无处不在的岁月静好,也可以领略现代农村的新风貌。据说这座“风雨桥”桥身所用的石板均为本地人亲手收集而来,每一块石板都蕴含着村民们的辛勤与智慧,所以它不仅是村子里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还是见证兰里“乡愁”的最佳景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它的结构和外观跟我在湘西等少数民族聚居地遇见过的“风雨桥”大相径庭,“三孔石拱桥”看上去虽然更加古朴和稳重,但这样的“颜值”在江南水乡属实比较传统和常见。好在它的旁边就是绕城村水上游线码头之一,四周不仅绿树成荫,还有精致的游步道和人文雕塑相辅相成,因此无论对村民还是游客,都有着非凡的魅力和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站在风雨桥上,可以远眺到兰里景区农田、村落、溪流……甚至还依稀可见不远处的荷塘,一幅幅和谐美丽的画卷尽收眼底。这座桥仿佛即将成为了连接历史与现实的纽带,见证兰里的发展历程,也将承载起无数人的乡愁与回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旁边的简介牌上得知:“尘封的历史浸润在寻常巷陌、村落溪水之间的风雨桥上,成为兰里景区最美的水乡桥影风光所在……”,原来这里还有个颇具诗意的名字——风雨桥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趣的是,我在这里拍摄时,还遇见了一队村民老乡聚会,只见一个大号煤气罐改装的柴火炉支着一口大铁锅在桥头的小广场上炖肉,旁边由一赤膊大汉主勺,两位短袖大哥或添材或扔香料辅助,让本就30度左右的天气,在此刻显得更加热火朝天。略显激动地上前询问,得知完全是自发组织的活动,他们不定期就会在这里聚上一聚,这次炖的不是大鹅,而是羊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果然没多久,阵阵香气就开始扑鼻而来,虽然我不饿,却也有“眼泪”不争气地在口中流淌,奈何跟他们不认识,加上手里又拿着航拍遥控器,所以只能婉拒了他们递过来的西瓜和饮料。等天黑后准备收回飞机,才发现这次聚会的人数还真不少,十多个人围成一圈,中间堆满了好吃的好喝的,气氛十分热闹与融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跟他们打过招呼拍个照,聊天时得知我可能会发到网上,还非常开心,真是久违了的农村人的爽朗和欢乐!可惜啊,但凡我沾点“社牛”属性,当天怎么也会凑上去跟他们不醉不归一场的吧,哈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兰里印象、留住乡愁”,作为这次杭州西湖区三墩镇华联村、绕城村影像纪实活动的参与者,我希望能用自己的镜头记录下最真实的城郊农村变迁过程,留住其美丽乡愁的瞬间或永恒,这是第一集:风雨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