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过去,成都世园会的各个展园更漂亮了!”自成都世园会开幕以来,“海蒂的花园”品牌创始人、成都世园会推广大使海妈邱亚敏一直关注着成都世园会,尤其关注着展园内芙蓉花的情况。

芙蓉花,成都人再熟悉不过。在成都展园,宛若芙蓉花的主体建筑与芙蓉花叶交相辉映。但是你一定想不到,在世园会的主会场,“芙蓉+”随处可见,比如在北京园与京派建筑结合,在法国蒙彼利埃展园与浪漫庄园结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芙蓉花”的指引下,邱亚敏带着记者从成都展园出发,在世园会主会场感受不同国家、城市依托世园平台,在花卉园艺方面所展示出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成都园巴蜀元素多多

通过植物搭配展现城市风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到成都园门口,有没有觉得分外熟悉?”邱亚敏与记者首站来到成都园,正门为典型的川西建筑风格。邱亚敏告诉记者,正门处的设计灵感源自杜甫草堂大门,匾额上的篆书“成都”二字,来源于蒲江出土的战国青铜矛,这也是迄今为止,最早出现“成都”二字的文物。

除此之外,武侯祠的红墙、望江楼公园的崇丽阁等成都代表性元素都融入了成都园之中。而其中,以芙蓉花最为突出。目前,成都园展出的芙蓉花品种就有40余个,已有几个特殊品种的芙蓉花盛开,大多数品种会在秋季集中盛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到园区主体建筑“花居”,其造型犹如一朵芙蓉花开在微缩盆地的腹部洼地。五片屋顶由传统坡屋顶形式,结合芙蓉花瓣圆润柔和的外形特征抽象演化而来,模拟花瓣的旋转走势、咬合交叠关系,围绕中庭展开。“无论是通过技术手段让芙蓉日前开花,还是将芙蓉元素与建筑结合,通过这些能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成都的城市风貌以及宛若芙蓉一般的包容、自由。”在邱亚敏看来,这里既能欣赏珍贵苗木、感受西蜀园林,还能一品成都“巴适”的气质。

芙蓉花开世园会

以园艺交往推动城市文化交流

“由于温度原因,芙蓉花在北京是很难过冬的。”走进北京园,迎面而来的就是枝繁叶茂的芙蓉花,邱亚敏介绍起芙蓉花的生长习性。她认为,以成都世园会为平台,让具有北京地域风貌的亭台楼阁能与巴蜀典型植物代表芙蓉花在同一地理空间相遇,是一次南北文化的交流碰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芙蓉花开,也绽放在国际展园中。“法国蒙彼利埃展园的葡萄庄园非常受欢迎!”邱亚敏分享起这几次来世园会主会场的见闻,多次在葡萄庄园里看到游客流连拍照。就在葡萄庄园旁边,芙蓉花的叶片洒下阴凉,为来往歇脚的游客带来凉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植物是一个窗口,通过它我们能感受到气候特征所包含的原生植物物种特征,以及当地园艺艺术的审美特征,甚至是当地文化特征的表象之一,或是热情洋溢,或是克制冷静。”邱亚敏认为,园林艺术是认识一个地区的渠道之一,在此之上,随着文化融合发展,园艺也呈现出新特点,在“各美其美”的基础上,才有了代表着包容、和平、美好的“美美与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