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上海6月27日消息(记者冯丽)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简称“临港新片区”)通过打造绿色生态新园区、布局绿色产业新赛道、培育绿色金融新业态,以建筑“含绿量”推动区域产业发展“含金量”,加速迈向“绿色之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论坛现场(央广网记者 冯丽 摄)

6月25日,上海绿色建筑国际论坛·临港分论坛在上海滴水湖畔举办。论坛以“年轻之城、绿色之城”为主题,聚焦新城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中的重要作用,围绕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开发实践、绿色金融赋能、绿色设计建造及绿色技术应用等领域,共同探讨上海现代化新城建设的绿色低碳发展路径与模式。

“临港新片区自成立以来,积极打造‘智慧、低碳、韧性’城市体系,在规上工业总产值、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年均30%增速的基础上,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吴杰表示,截至目前,临港新片区落实超低能耗建筑面积490万平方米,占全市约36%;落实绿色二星级建筑面积890万平方米,三星建筑面积750万平方米;成功创建绿色生态先行示范区、顶科社区、滴水湖金融湾3个三星级绿色生态城区试点项目,是上海落实绿色生态城区数量最多的区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仓龙接受采访(央广网记者 冯丽 摄)

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临港新片区站在绿色转型发展的最前沿,成为上海探索绿色低碳发展路径与模式的试验田和先行区。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临港新片区工作委员会主任,上海临港新片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孙仓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一直在绿色园区建设、绿色产业发展、绿色金融赋能等方面积极探索。在新片区的开发实践中,集团始终对标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坚持把绿色理念、绿色技术贯穿到园区设计、建设和管理的全过程。”

2019年以来,临港集团下属园区新增绿色建筑的开发面积超过1200万平方米,实现新建建筑绿色标准的全覆盖。临港新片区以绿色产业生态链为依托,打造“国际氢能谷”特色园区,加快“国际储能湾”特色园区建设,大力发展新兴金融、绿色金融。

孙仓龙表示,“我们打造了临港新片区首座零碳文化建筑,满足零碳建筑、超低能耗建筑等相关要求。绿色建筑的前期设计和后期应用要匹配起来,前期的产品和未来的使用场景要结合起来,不能前后‘两张皮’。”

滴水湖金融湾作为临港新片区绿色生态发展样本,聚焦跨境金融和离岸金融等领域,先后落地了上海首单可持续发展挂钩国际银团贷款、全国首单“保障性租赁住房+碳中和”双标签绿色债券、全球首单绿色双币种自贸区离岸债券。同时,还构建了合作共赢的绿色金融生态圈,努力打造国际绿色金融发展的最佳实践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临港新片区发起绿色低碳城区开发建设联合倡议(央广网发 主办方供图)

当天,临港集团、华建集团、上海建科集团、中建八局、上海建工、上海农商银行、港城集团、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等企业共同发起《临港新片区绿色低碳城区开发建设联合倡议》,各企业将在绿色低碳城区建设、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绿色领域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与活动推广等重点领域,合力推动临港新片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