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乌克兰媒体报道,美国驻乌克兰大使馆一名外交人员被发现在基辅死亡。美国《新闻周刊》援引乌执法部门消息人士的话说,这名尚不知姓名的美国使馆人员25日被发现在基辅的希尔顿酒店身亡。

没公布现场画面,也没发布任何照片,只知道人没了,然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马修·米勒在26日的发布会上证实,一直在基辅工作的美国政府雇员在当地已去世,说的就是这名在希尔顿大酒店毙命的外交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米勒说:“不愿提起此事,没有犯罪导致死亡的迹象。”可这事,我怎么看得是如此津津有味呢,为何?一会我再跟大家说。还是先看看乌克兰和美国是怎么一唱一和回应这个事儿的。

乌克兰给出的答案:“上午11点左右,尸体在酒店房间被发现,现场没有暴力迹象,这名男子是6月15日抵达乌克兰的。”请注意,乌克兰说这名男子是本月15日才抵达乌克兰的,但美国说这名男子一直都在乌克兰工作,到底谁在撒谎?现在并不知道。

然而,在公布了该男子身上没有受伤迹象,酒店房间门是从里面反锁的,但没有进行尸检,直接就被美国大使馆接走了,到目前为止,神不知鬼不觉的就算完结了,甚至连一张照片和后续都没有,全乌克兰的警察和全美的侦探似乎都对此事完全不感兴趣,而乌克兰的基辅,这个地方似乎是连名侦探柯南都破不了案的恐怖空间,不论是在昏暗的酒店里,还是在马路上突然撞过来的汽车!

没有尸检就结案的酒店死亡事件!让你想到了什么?

我不知道您想到了什么,这让我一下子想起了2022年的8月,驻乌克兰基辅大使馆的外交官被重型卡车碾压身亡,死因归纳为车祸。想知道酒店密室案件为什么不需要尸检就闪电结案?那就需要知道车祸到底算第几层手段。

车祸——是标准政界和情报部门灭口的手段。

因为车祸有两个好处:

车祸死亡的政治影响非常小,枪杀、毒杀、汽车炸弹,都是社会面影响非常大的暗杀手段,一旦上了新闻,某某人物死于枪杀,这会成为世界头条。用这样的手段结果掉一个政治人物,后续的社会影响根本无法估计,很有可能激起民众的方案,造成大规模的指责,抗议,媒体追杀等各种各样的问题。

但是车祸就不一样了,定性成车祸,公众就算有想法,你也没什么办法。而酒店密室毙命,只要不尸检,那么下一步就算消失了,不尸检就不知道死因,任何推理都可成立,同样的,只要美国扔出一句“此人胆固醇本身就偏高”,然后剩下的无数的可能性就由看客去胡思乱想了。如果对付特朗普这个级别的人物,可能酒店密室神秘毙命的手段和车祸的手段都是不管用的,但是像驻乌克兰的美国外交官这个级别就非常好用了。虽然外交官也不太可能随随便便在大街上晃悠,但是毕竟人类对身份的认知就也那么点了,毕竟普通人的认知上限就那么高,也完全不知道外交官是比村长更有谱的存在,现在村长出门都是开大奔了,外交官,尤其是战乱之地的外交官会步行或骑自行车在大街上晃悠吗?亦或是自己独自跑到酒店去办公?闲的慌?

车祸与酒店密室毙命是最容易产生好奇、但也是最容易失去线索且容易淡化阴谋的一种手段。而且一旦定性是车祸或密室自杀,国家也不会再追查,很好收尾。若是枪杀,毒杀,炸死,后续国家必须要给出调查结果,涉及的层级很多,事关美国国家威信,美国政治人物被枪杀了,拜登总得给美国民众个交代。

所以情报部门暗杀,最喜欢用的手段就是人类已因习惯而麻木的车祸、因完全没有旁观者在现场的酒店密室,不能是封闭场所的密室,那就太刻意了,必须得是酒店,而且是越豪华越好,因为那不但不会毁了酒店,甚至还会让酒店出名,这样一来,酒店的人也不会因为破产失业而气得到处去说,连封口费都省了。

另外,美国外交官为何会成为高危职业?知道泽连斯基“自曝吸毒”一事吗?很显然,多数人是不知道的,因为信息的截流,不想让你知道,他以前就公开承认自己吸食毒品,而且根据他后来出现后的样貌变化,都分析他可能精神出了某些问题,这也跟吸食毒品有关。一国总统面对倾国之力的战争压力如此之大,其实服用振奋的药物也不奇怪。

但是乌克兰也难免上行下效,需要毒品来维持战斗力和持久战。而谁能提供给乌克兰军队和政府人员如此巨大规模和有效率的毒品?

只有美国,这场俄乌战争,美国比大家想的还要赚,赚翻了,所以才会对泽连斯基兜里多出的20亿美金视而不见,淡化而去,因为没有比乌克兰的粮食、重要资源、国企、甚至是女性更值钱的“买卖”了,太多就不多说了,您不一定能吸收得了。

外交官是乌克兰和美国方面联络的中间渠道,中间渠道知道的秘密最多,掌握了太多高层的军火与见不得光的产业链的信息,那把联络人弄死,乌克兰和美国高层两边都一问三不知,事情就过去了。

美国这边高层和军火商、药商赚了钱,乌克兰那边得到了毒品,维持了战斗力,皆大欢喜。只有那些服了药,以后下半辈子只能毒瘾发作的乌克兰士兵,那就真的是耗材了。

最后,有两个画面,请做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画面是美国外交官闲来无事,独自跑到希尔顿酒店开了间房,用公开网络办公?不安全,找女人?也不安全,那干点啥?就自己喝闷酒?然后胆固醇本来就高,也不知道喝了多少酒,然后就嘎了?可不对啊,乌克兰说没有任何打斗的痕迹,而美国也说没有任何异样,醉酒而暴毙岂不是最好的证据?为什么也没说?那就不是喝闷酒的事,那还能是什么事,能让一个为了机密而生的职业,跑到酒店去神秘死亡?

另一个画面是,一名外交官被联络人叫到了指定地点,在进行某些交易,或是在“交任务”,结果,知道得太多,终究需要获得“一场意外”,就这么神不知鬼不觉地处理了,两个国家一人一句,轻描淡写地把这事就给PASS掉了。

我再想,就算拜登的狗神秘死亡了,也会上升到美国党派之争的层面去吧?这美国的外交官平时牛得很,现在怎么一个接一个的出现诡异的意外,却反而比社区丢了一件快递的事发酵得还慢?甚至很快就消失在信息的世界里?

大家都是成年人,为了方便大家做出选择,我再提供一个信息点,大家之中,若有人看过homeland 国土安全这部美剧的话,就知道车祸那个外交官大概率是CIA给俄罗斯的一个交代,因为那个女间谍干了一件蠢事:向熊示威,用汽车炸弹公然在莫斯科做事件,冷战时期都没人敢这么玩,所以“处决”就出现了,表示清理门户,并示意俄罗斯,美国的确做了一件蠢事,但做这个蠢事的人已经被处决了。

这种事儿是有先例的,早年CIA和KGB在柏林杀来杀去,最后都受不了了,随后发展成为一种默契,就是清理自己的叛徒。

前有车祸惨遭碾碎而亡,后有酒店密室神秘毙命,这也只是外交官实在是太难直接消失,所以还能曝出一点信息,若是那些本就没公开、不怎么露面的身份者,“处理”起来或许连阵风,都刮不起来。

要承认一个事实,整个世界都是一座萝莉岛,只是,大多数人是在岛滩边上捡垃圾的,岛屿中心的花园里到底是怎样的世界,非推理、而是连想象都很难想象的景象,但你一旦猜中某些事的时候,就意味着你的直觉已经走上认知世界的正轨了。

但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一个声音,一种阻碍你思考的声音。萝莉岛上的人会对你说:“你的思想太肮脏了,你怎么会那么想?”

而这次密室暴毙事件发生后,美国的发言人也说了同样性质的一句话,他就是米勒,米勒的原话如下:

“我不愿提起此事,但有时阴谋论会失控——我认为他是自然死亡,没有犯罪导致死亡的迹象”。

是啊,唯一的BUG就在于,若澄清者本就是犯罪者,那会怎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