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墨一中徐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岛二中刘青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西一中杨润涵

高考放榜后,许多学子收获了拼搏后的喜悦。在他们的身上,可以看到自律、自强、不畏挫折等闪光点。更为难能可贵的是,青春正好的他们,在迎来高考的“高光时刻”后,已经做好准备,从新的起点重新出发,怀揣远大理想,继续执着追梦,目光始终向前。

学习提前一步

他自小喜欢破解数学

即墨一中徐畅善于独立思考构建知识框架

“刚查到高考成绩不太相信,算是超常发挥。”6月25日下午,即墨一中高三学生徐畅在家查成绩的时候,特意支开母亲,当看到电脑屏幕上显示高考总成绩704分,他开心地第一时间奔向母亲报喜。“语文133分,数学141分,英语142分,物理98分,化学98分,生物92分。”徐畅的母亲认真记住孩子高考的每一科成绩,在她心里,儿子不负众望,如愿以偿金榜题名,为十二年求学生涯交上满意答卷。

“我和孩子爸爸虽然都是数学老师,但没有特别培养孩子。徐畅上小学的时候喜欢做数学习题‘聪明小屋’,在破解升级过程中,他很享受。”徐畅的母亲告诉记者,儿子喜欢数学跟学校老师的教学方式也有关系,总是提前一步学习,让徐畅对知识点的掌握更加深刻。高二、高三期间,他连续两年在全国数学竞赛中取得山东省一等奖。聊起高中时光,徐畅最想感谢的人是即墨一中校长徐兆民,校长高考前帮他疏导心理,为他和同学们加油鼓励。他还想感谢学校高三级部主任董继良、班主任兼数学老师祝正培以及所有教过自己的老师们,在学习上给予自己无微不至的帮助。

喜欢数学和物理、善于独立思考构建知识框架、级部排名保持在前五……徐畅有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课上按照老师的节奏学习,把试卷中出现的问题归纳总结进行简化,整理成错题本。”去年暑假,在学校推荐下,他参加了北京大学夏令营,亲身感受到北大优美的校园环境和浓厚的学习氛围,让他心生向往,报考了北大强基计划。随着高考成绩出炉,他无需再参加“强基”考试,凭高考成绩就能如愿进入理想大学。

学习之余,徐畅喜欢打开手机听历史人物故事来放松身心,通过跑步、打乒乓球和打羽毛球锻炼身体。高考刚结束,他就背起行囊,领略江南风光和诗情画意。这个暑假,他打算考驾照,充分利用“悠长假期”为未来做好准备。

秉持归因意识

他靠“自驱力+好习惯”不断向上

青岛二中刘青乐用高效的时间管理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秉承“学习效率最大化”原则、擅长时间管理、坚持高标准要求自己……这个夏天,青岛二中2021级强基MT学子刘青乐的努力收获硕果:今年高考,他喜提697分,其中语文137分、数学137分、英语139分、物理95分、化学93分、政治96分。查到成绩后,他的第一反应是惊喜,“没想到自己会考得这么好。我之前给自己估的分大约是685分,实际比估分高了12分。”

作为一名选科组合是“物化政”的考生,刘青乐不仅理科学得好,而且很喜欢也较为擅长政治学科。“我从初中开始对政治感兴趣,这要归功于当时我在青大附中的政治老师王丽娇,她讲课总是循循善诱,将政治课上得很有趣。”因为喜欢,所以有充足的动力去拓展学习,刘青乐从初中就开始看一些政治学通识类书籍,拓宽了视野,也提升了思维能力,为高中学习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三年前的中考,他凭借裸分成绩进入青岛二中。高中期间,他的各科成绩相对均衡,始终保持优秀。说到自己的学习经验,刘青乐认为最关键的是要具备“两大意识”。“首先是归因意识,做错一道题之后,要进行深入的反思,找到这道题出错的原因,是因为粗心还是有深层次的原因,比如我对于这道题涉及的知识点比较模糊,或是这道题有多角度的解题方法,但我没有想到最优的方法,而是走进了死胡同。”在他看来,通过反思,可以将模糊的知识点彻底搞清楚,或是开拓自己的思路,今后碰到类似题就不会“一错再错”。其次,还要有规范答题意识,比如分条作答,想好每一条从哪一个角度去展开,把关键词放在前面,然后再展开分析……“高考不仅需要知识完备,而且需要有很好的语言组织能力,特别是语文、政治这样的学科。想要取得好成绩,规范答题是‘必选项’。”他介绍道。

高中课容量大,很难把老师上课讲的所有内容记下来。对此,刘青乐的方法是“重在课上理解”,只记重要的、关键的、自己不会的。对于时间管理,他也有一套自己的办法,“晚自习有6科要学,很难平均用力。高考的要求是不能‘瘸腿’,所以我会优先把时间花在弱科上。”他的习惯是列一张“任务总清单”,把弱科排在前面,再把各科“固定任务”排在前面,用大把的时间回归基础,当天的任务必须当天完成。

刘青乐既是同学们公认的“学习小能手”,也是校内的活动达人。高中期间,他通过青岛二中特色的千人演讲进入学生会,曾担任二中社团联合会副主席,组织社团纳新大会等活动,“青岛二中的学生活动丰富多彩,增长了见识,也提升了综合素质。”学习之余,他喜欢弹钢琴、写书法,音乐带给他精神上的感染,特别是在高三备考压力较大的时候,他通过弹琴放松身心。而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书法的经历,让他能够凝心静气,专注于做一件事。

“我想去清华大学,学习理工类专业。”刘青乐告诉记者,他从小喜欢关注科技动态,“希望通过未来的学习和研究,在国家最需要的领域,为攻克难题做出青年人的贡献。”

重视点滴积累

她诠释“越努力越幸运”

青西一中杨润涵期待在热爱的科技领域闪闪发光

“25日下午我在外面,高考成绩是爸爸妈妈查到后告诉我的。其实考完后觉得自己发挥得不是很好,没想到会有这么大的惊喜。”27日下午,记者采访西海岸新区第一高级中学学生杨润涵时,她笑称,得知高考取得697分的成绩,自己很开心,爸爸更激动,在电话里就听到爸爸在欢呼。回首高中三年,她用“过程难忘”来形容这段经历,“我一直相信,越努力越幸运。”

物理赋分满分,语文128分,英语142分,这些是杨润涵最为满意的高考科目。她将自己的学习经验凝练总结为“点滴积累,方能不断收获”。日常学习中,她十分重视错题的收集与归纳,并且形成连贯思维,“很多看似难的题目,破解的关键反而往往是基础。因此,日常看似平凡的题目,只要不断积累做题方法与经验,也终会有派上用场的关键时刻。”

尽管爸爸妈妈都是高中化学老师,但杨润涵最喜欢的科目却是数学。“一路走来,我特别感谢父母,在我压力特别大的时候,他们总是鼓励我、肯定我。小时候,是爸爸妈妈引领我走进数学的世界,他们会和我一起研究数学题,发现其中蕴含的有意思的数学思维方式。”她也十分感激高中三年遇到的老师,“西海岸一中的老师们细致入微,经常在课后利用休息时间给予我学习上新的启迪与灵感。”求学路上,少不了沟沟坎坎,她回忆道,“当我遇到失败和挫折时,是老师们的鼓励给予我信心。老师们不仅会针对性地给予我克服难题障碍的‘密钥’,每次谈话后,我更像是完成了一次‘充电’。”

性格沉稳的杨润涵是个热爱生活的女孩,她的兴趣爱好是做手工,家里有不少她的手工作品,比如缠花胸针、钩织的发卡和娃娃等。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长期的,当学习累了,她会切换“频道”,做手工、和爸爸妈妈聊天或是上B站看小动物的治愈系视频。

近年来,我国信息科学技术取得的重大突破吸引了众多学子,杨润涵也是其中之一。她平时很关注科技类新闻,坚信科技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劲力量,“我打算报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期待自己以后能在热爱的领域中闪闪发光!”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董真 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