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泉路街道有这么一群社区主播,他们由社区达人、基层能人等组成,他们善于用短视频的形式,为基层工作发声,在政府和社区居民间建起沟通的桥梁,以身边人影响身边人,她们也被称为“甘泉老小V”。

2023年,甘泉路街道探索街镇融媒体分中心升级试点,成为市委宣传部首批“申邻里”街镇融媒示范点,率先引入“申邻里”治慧大脑平台为基层宣传工作赋能。

今年,治慧大脑平台再升级,新增公益主播任务广场功能,并发布“甘泉老小V项目2.0”。今后“甘泉老小V”们可以通过任务广场,申领短视频拍摄任务,在发挥自身才能的同时,还能获得权益值奖励,形成可持续的健康生产和传播生态。
普陀学记团试点落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普陀区融媒体中心在试点打造“普陀学记团”项目,在广大青年学子中挖掘热爱新闻、有潜力的小记者。学记团在甘泉先行先试设立实践点,为小记者们搭建平台,用青年视角看甘泉,让更多青年听到“幸福甘泉”的声音。
数字社工助力
科技改变生活,为了提升基层社区工作者的服务质量和效率,今年甘泉路街道还打造了全市街镇的首个AI数字社工。数字社工“小泉”目前能为社区居民提供24小时的民生服务类咨询。今后,他还能帮助社区工作者减负增能,如高效完成文件处理、数据录入等重复性工作,以及为社区工作者们提供精准的工作方向和建议。后续“小泉”也将通过不断学习和优化算法,以更好地满足居民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一数字人的出现,标志着甘泉路街道在基层服务和治理方面迈出了具有跨越性的一步。甘泉路街道将继续以创新为动力,推动数字技术与社区治理的深度融合,让居民切实感受到科技带来的变革力量。
沪喀零距离

活动现场还邀请到新疆喀什地区融媒体中心代表团参加。此前,甘泉路街道通过“沪喀零距离融心聚力启新程”活动平台向喀什的莎车县、泽普县、巴楚县、叶城县推送有关本地文化、非遗特色的短视频,甘泉老小V还走进直播间与喀什小伙伴一起为新疆好物代言。喀什团队也为甘泉老小V带来了当地的特色产品,老小V们通过短视频介绍,让更多上海人领略新疆魅力,进一步促进沪喀两地文化交流。新民晚报记者 解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