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田甜 枣庄报道

28日上午,2023年枣庄市生态环境质量报告书新闻发布会举行。记者从发布会上了解到,市生态环境局在省内率先开展低效失效治理设施排查,完成排查企业102家;巡查发现建筑工地扬尘问题587条、道路扬尘问题368条,查处柴油货车“冒黑烟”298起、闯禁区4862起、超载15905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态环境局党组成员、山东省枣庄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党支部书记马运福介绍,今年以来,市生态环境局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提质,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一是狠抓大气污染综合整治。坚持全市上下“一盘棋”,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动员部署会议研究安排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印发实施《枣庄市大气污染重点问题挂牌督办办法(试行)》《枣庄市大气污染防治十条工作线》等协同治理方案。健全完善大气会商研判制度,持续优化问题处置快速联动机制。坚持工业源、扬尘源、移动源、生活源“四源”联防联控,省内率先开展低效失效治理设施排查,完成排查企业102家;巡查发现建筑工地扬尘问题587条、道路扬尘问题368条,查处柴油货车“冒黑烟”298起、闯禁区4862起、超载15905起。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部署实施烧结砖瓦和机制砂石行业综合整治,持续推动产业布局优化和治污水平提升。

二是全力推进水环境治理。强化督导督办,加大突出水环境问题整改,交办30项突出水环境问题,对相关责任区(市)政府发送预警函、提醒函,有力推动问题整改落实。加强“到一线、点线面、多领域”日常监管预警监测,利用无人机、视频巡查等方式开展河流断面、入河排污口执法检查,累计采集、监测水样300余个,对10起突出问题进行重点督办。开展南四湖流域综合排放标准实施情况专项执法行动,对15家直排企业进行检查,对超标排污企业进行立案调查,确保水质达标排放。大力推进水生态保护修复,继续推行流域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全力争取中央、省级专项资金支持,助推流域污染治理。开展美丽河湖创建,本市蟠龙河(薛城段)获评第一批省级美丽河湖。

三是优化提升环境执法监管。持续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优化监管服务方式,制定水泥、焦化、砖瓦窑等18个行业检查要点,指导执法人员规范执法、精准发现问题线索,实现执法流程规范化,枣庄市连续两年荣获全国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表现突出集体。整合现有资源数据打造智慧环保平台,实现污染源实时监测、过程监控、数据研判。建设“枣换炭”活性炭管理系统,将349家企业的活性炭纳入智能化监管。大力实施差异化执法和非现场监管,将177家企业纳入正面清单管理,做到“无事不扰”。开展非现场执法451家次,占比近40%,有效推进“无感”执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是守好守牢环境安全底线。扎实做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开展“百企万人”危险废物环境安全警示教育,组织全市700余家企业全体员工观看危险废物环境安全警示教育片。深入实施“无废城市”建设,组织开展枣庄市六五环境日暨“共建无废城市 共享绿色生活”系列宣传活动,积极培育“无废园区”“无废机关”“无废社区”等“无废细胞”,发挥带动引领作用,形成全民共同参与“无废城市”建设的良好氛围。强化生态环境领域安全风险防控和辐射安全监督检查,完成24家危险废物经营单位和41家(次)核技术利用单位隐患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