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27日,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举办“珠海涉澳案例研究中心”签约揭牌仪式、“一案两答:珠澳民商事对读案例(第三批)发布会”及“内地-澳门跨境案例研讨会”。

为落实好粤港澳大湾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对法院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珠海中院与粤港澳司法创新研究基地(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师范大学共建)共同设立“珠海涉澳案例研究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珠海中院院长金军、粤港澳司法创新研究基地首席专家董皞、广东高院民四庭庭长佘琼圣、研究室副主任王联坤共同为中心揭牌。珠海中院常务副院长王智斌与粤港澳司法创新研究基地主任袁治杰签约。

金军表示,中心将广泛汇聚境内外各领域专家、学者、司法实务界人士,彰显司法实践与教学科研的叠加优势,通过定期举办跨境研讨会等活动,深入探讨涉澳审判中的热点、难点,在涉澳司法理论研究和审判实务领域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董皞表示,中心的设立旨在开创和加强规则衔接与机制对接的基础理论研究,旨在开展和落实规则衔接与机制对接的司法实践课题,一定会在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其它涉外案件审判方面发挥引领性作用,为我国涉外审判法治和法学理论研究掀开新一页。

“一案两答:珠澳民商事对读案例(第三批)”发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珠海中院充分发挥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以及涉澳案例“重镇”的案例资源优势,分别于2022年、2023年在全国率先发布第一批、第二批“一案两答:珠澳民商事对读案例”。在此基础上,珠海中院精选了十个珠海法院审理的商事案例,作为第三批案例进行发布。案例的发布有利于为规范公司治理,提升企业竞争力;坚持意思自治原则,促进诚信社会构建;强化合法经营,维护市场交易秩序提供示范和指引。

董皞点评指出,珠海中院在全国率先发布珠澳两地民商事对读案例,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起到了表率和带头作用。案例既是粤澳两地司法裁判的比较解读,也是粤澳两地民事主体活动的重要参考,更是涉澳案件审判的司法指南。

内地-澳门跨境案例研讨会

研讨会从第三批珠澳民商事对读案例中选取股东出资加速到期案、保理合同清偿顺位案等5个案例进行研讨。研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袁治杰教授、张宗卿副教授,澳门大学税兵教授,澳门科技大学易在成教授,粤港澳大湾区张宏哲律师等内地与澳门专家逐案对案例的法律适用、两地民商事规则与司法理念、法治文化异同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 滑动查看专家照片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互动交流环节,市政协委员、市政协社法委主任童年生回顾了珠海商事登记改革立法时对公司认缴制度的探索。市人大代表、市人大监司委委员伍素萍对发布案例中公司人格否认等问题与专家学者进行了交流。粤港澳大湾区黄景禧律师认为案例效果很好,应向港澳推广;冯瑷琳律师建议内地法院统一境外诉讼主体资格查明、执行案款跨境支付方式。澳门大学税兵教授认为以案例研讨揭示规则异同效果显著,建议珠海法院继续深挖案例“富矿”,在实体规则对读的基础上也能关注程序规则的异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东高院民四庭庭长佘琼圣在总结讲话中表示,珠海法院案例对读工作是推进司法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新路径、查明域外法律的新途径、学习两地法律的新方式。希望珠海法院把珠澳案例对读越办越好,不断迭代升级,一是将珠澳案例对读升级为粤港澳案例对读;二是将民商事实体法律的案例对读升级为涵盖程序和实体的案例对读;三是将常见纠纷的案例对读升级为体系化的案例对读。

行而不辍,万里可期。未来,珠海法院将充分利用好新成立的“珠海涉澳案例研究中心”,通过常态化开展“一案两答”案例对读、内地与澳门实体规则对读、“一案两审”模拟法庭等活动,为大湾区、合作区加快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法治保障,为推动我国涉外法治事业的进步贡献珠海经验和智慧。

此外,横琴法院、横琴法律事务局,珠海国际仲裁院、市涉外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市律师协会相关领导,法律出版社及媒体记者参会。

来源:研究室、民四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