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倪兆中 上海报道

今年年初,文生视频工具Sora震撼登场,AIGC给整个影视产业带来了巨大冲击,如果说AI制作真人电影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那么AI制作动画片的进程将被大大缩短。新的技术到底会怎样影响动画生态?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在上海电视节的电视动画片大师班上,本届白玉兰奖动画片类别评委会主席弗雷德里克·皮埃什,评委陈廖宇、冈田麿里分享了个人创作经历与艺术观点,探讨了动画制作技术创新发展。毫无例外地,他们提到了AI对动画产业的深远影响,也都认为AI是未来的必然趋势,要将其作为工具利用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动画片能兼顾艺术和市场

近年来,国产动画不断推陈出新,一大波优秀作品问世。《长安三万里》《姜子牙》《雄狮少年》《熊出没》系列等作品,不仅获得创作口碑的认可,还获得不菲的收入。其中,《哪吒之魔童降世》更是获得50亿元票房,位列中国电影票房榜第四。

动画是一门非常综合的学科,不仅需要从业者具备扎实的绘画基础,还需要有相当的影视创作能力。在商业社会中,一部动画片的问世,不仅面临艺术创作的考验,还要兼顾商业化。相对于真人影视作品,动画片显然要衡量得更多。

作为本届上海电视节动画片类别评委会主席,弗雷德里克·皮埃什和中国渊源颇深,20年前就在上海成立了动画工作室。他曾参与制作《大鱼海棠》《罗小黑战记》等知名国产动画片,两部影片都曾取得不俗的口碑和票房成绩。

在皮埃什看来,动画片商业上的成功很重要,因为只有票房成功,才有机会制作下一部作品。关键问题就在于要找到商业价值和内容品质两者之间的平衡点,作品表达要深刻有力,内容要对观众有启发。

事实上,对于创作者而言,作品既能实现个人情感表达,又能经受市场检验,并不容易。去年,动画片《中国奇谭》凭口碑迅速破圈,并获得业界多个重要奖项。

该片总导演陈廖宇认为,观众需求和作者表达之间并不是天然矛盾的,“两者之间可能有偏差,但并不一定要完全修正偏差,作者本意和观众理解之间的偏差反而产生了一种张力,观众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完成一种审美体验,找到让自己欣赏满足的地方。”

冈田麿里在日本具有较高知名度,她曾创作出《真实之泪》《龙与虎》《机动战士高达:铁血的奥尔芬斯》等知名动画作品。在冈田麿里的故事中,经常会出现超现实的内容,她一直在尝试这些只有动画才能做出的特殊画面。“这也是动画的魅力所在,但不变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真实情感。”

AI已势不可挡

AI的快速发展对影视行业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影响,相较于真人影视,动画片受到的影响显然更大。《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在第2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就有一部完全由AI生产的动画短片获奖。该短片讲述了一个简短的武侠故事,在放映环节,其作者介绍,团队是利用闲暇时间创作,大约持续了两个月。该单元的评委也显示出对这部短片的认可,表示这是目前公开可见的具有一定艺术水准的AI作品。

对于动画产业来说,应当如何看待AI?其实,皮埃什很早就很重视技术,他参与的法国小说改编的“Monstr”,就融合了真人表演,并依靠CG环境来提升了作者的原创故事。

皮埃什坦言,必须要拥抱科技,新科技带来了很多机会,能够通过更好的手段将故事呈现给大家,他举了自身经历的例子,“我跟一名法国艺术家合作,创作时发现他的故事难以呈现,不得已找了视觉影像机构来帮忙,最终做出了非常有质感的图”。

不过,皮埃什也指出了AI将会对创作者带来的风险。他提醒不能把注意力完全转移到AI上,而是要把AI作为一个工具,“实际上,我们的动画使用AI也有很长的历史了,但主要是在软件应用,关于内容创作还是依靠人的创意,我们的特性就是要表达人性的”。

在冈田麿里看来,AI是工作的伙伴,“我们在制作动画片时,突发的灵感可以通过技术呈现出来,正确地使用AI技术对团队创作有很大帮助”。

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胶片到数字,电影的每一次革新都离不开科技的驱动。

陈廖宇首先肯定了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他指出电影技术每一次发展都受到了很大的质疑声,离现在最近的一次大变革是数码化,“很多人言犹在耳,说胶片才艺术,数码一点儿味都没有,特别不艺术。现在根本不是你是否愿意,因为技术的发展也包含了人的审美的改变,你认为数码没有胶片有艺术感,那是因为你是从胶片时代过来的”。

“对现在出生的小孩来讲,他不知道胶片是什么,他一开始看到的影像就是数码制造的。”陈廖宇说,如果这个世界上先有数码影像后有胶片影像,一定也会有人说,数码影像多好,胶片影像不行。

“现在的AI技术还不够成熟,我们的审美观念都是在AI技术来临前形成的。未来的人类看到的影像可能都与AI有关。”陈廖宇表示,“AI其实是工具和伙伴,无论是否接受,它都会介入你的生活,所以要尽早了解它、掌握它。”

(编辑:张靖超 审核:李正豪 校对: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