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韬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邹韬奋

邹韬奋,本名恩润,乳名荫书,曾用名李晋卿,祖籍江西鹰潭余江区潢溪镇渡口村委会沙塘村,1895年11月5日出生于福建永安下渡村。1921年7月,上海圣约翰大学文科毕业;1922年,经黄炎培介绍、担任中华职业教育社编辑部主任,开始从事教育和编辑工作。

1926年起,邹韬奋接任《生活周刊》主编,1928年开始使用笔名"韬奋";他曾对好友说:“韬是韬光养晦的韬,奋是奋斗的奋。一面要韬光养晦,一面要奋斗。”他之所以选用这个笔名,意在自勉延志。从担任《生活周刊》主编起,他就用犀利之笔,力主正义舆论,抨击黑暗势力。

1930年,为满足读者需求,邹韬奋成立了“书报代办部”,专办读者服务业务,后逐步发展为在全国拥有分支店及办事处达五六十处的生活书店(三联书店的前身;1945年,抗战胜利后,重庆的生活、读书、新知三店合并称“三联书店”)。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上海的邹韬奋全身心投入抗日救亡运动,为十九路军等爱国志士筹集资金,使《生活周刊》成为宣传团结抗战、谴责投降卖国的舆论阵地。1933年1月,邹韬奋加入宋庆龄、蔡元培、鲁迅等发起组织的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并被选为执行委员;之后,他更加积极投入到争取民众自由权利的民主运动中。

这招来了反动势力对邹韬奋和《生活周刊》的迫害;1933年6月18日,爱国人士杨杏佛,被国民党蓝衣社特务暗杀,邹韬奋的名字也被列入黑名单。当年7月14日,邹韬奋开始了海外流亡;年底,《生活周刊》被国民党政府查封。

接下来两年的海外考察和参观,使邹韬奋的思想、立场、观点和方法逐步转变到马克思主义上面。1935年5月,国民党政府封闭了《新生》杂志(杜重远在《生活周刊》被封后创办的反帝抗日杂志),逮捕了主编杜重远,邹韬奋深表不满、离开美国回到中国,投身于抗日救亡运动中。

邹韬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邹韬奋
邹韬奋和妻子沈粹缜,孩子邹家华、邹竞蒙、邹嘉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邹韬奋和妻子沈粹缜,孩子邹家华、邹竞蒙、邹嘉骊

1935年11月16日,邹韬奋在上海创办《大众生活》周刊;并在“一二九运动”后,接连发表评论,痛斥国民党当局的卖国行径,大力宣传并高度赞扬了学生的救亡运动:“这是大众运动的急先锋,民族解放前途的曙光!”

他呼吁人们:“共同擎起民族解放斗争的大旗以血诚拥护学生救亡运动,推动全国大众的全盘的努力奋斗!”1935年12月,《大众生活》销售量达到20万份,打破当时中国杂志发行纪录。

同年12月,邹韬奋又与沈钧儒、厉麟似等人,组织成立了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并当选为执行委员。这导致了反动势力再次对邹韬奋本人的攻击,《大众生活》遭到严格限制,被禁止在各地发售及从邮局邮寄。反动势力还接连派出政坛说客,拉拢、利诱邹韬奋;对此,邹韬奋明确表示:“不参加救亡运动则已,既参加救亡运动,必尽力站在最前线,个人生死早置度外。”

1936年2月29日,《大众生活》出至第16期被查封。邹韬奋于1936年3月前往香港,在香港出版了《生活日报》,影响所及甚远;但鉴于香港偏安一隅,信息闭塞,故于8月1日起移至上海出版。

1936年5月31日,邹韬奋、沈钧儒等响应中共统一战线的号召,在上海发起成立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要求国民党政府停止内战,“共同联合起来抗日救国”。

8月,移至上海的《生活日报》,因国民党政府的干涉而未能复刊;邹韬奋遂将该刊的副刊“星期增刊”复刊,并扩充、更名为《生活星期刊》,继续在上海高举抗日救亡的大旗。

1936年11月,国民党为了扑灭抗日烈火,以所谓“危害民国”罪逮捕了救国会领导人沈钧儒、邹韬奋等七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君子事件”;该事件遭到全国人民,包括宋庆龄、何香凝等社会名流的强烈反对。

七君子和马相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君子和马相伯
邹韬奋之子邹家华与厉麟似之子厉声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邹韬奋之子邹家华与厉麟似之子厉声教

1937年“七七事变”后,在全国人民的强大压力下,国民党当局不得不将7人释放。同年8月19日,邹韬奋在上海创办《抗战》三日刊;次年7月,该刊与柳湜主编的《全民》周刊合并,更名为《全民抗战》,宣传抗战救国、争取民主权利,销售量突破30万份,居全国之冠。

1939年4月起,国民党当局陆续对各地的生活书店封店,所出图书,一律禁止或没收。到1941年2月,除重庆分店外,生活书店在国统区内的50余家分店全被封闭,所有职工均被逮捕或遣散。

1941年2月15日,国民党政府组织的第二届国民参政会第一次会议行将开幕之际,邹韬奋愤然辞任国民参政员,离开重庆、抵达香港,决心“愿以光明磊落的辞职行动,唤起国人对于政治改革的深刻注意与推进”。

1941年5月17日,邹韬奋在香港重办《大众生活》,大声疾呼:“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紧急问题,就是如何使分裂的危机根本消灭,巩固团结统一,建立民主政治,由而使抗战坚持到底,以达到最后的胜利。”该刊发行后,销数很快达到10万份。

1941年12月25日,香港沦陷,邹韬奋再度流亡。在中共帮助下,邹韬奋前往东江、苏北抗日根据地。他悉心考察了根据地的状况,参观、访问了许多学校,并和当地军民一起劳动;这让他深为触动,说:“过去十年来从事民主运动,只是隔靴搔痒,今天才在实际中看到了真正的民主政治。”

1942年3月,邹韬奋不幸查出罹患耳癌,不得不从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回上海就医;1944年7月24日,他不幸逝世于上海医院(今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

弥留之际,邹韬奋口授遗嘱,郑重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请:“请中国共产党中央严格审查我一生奋斗历史。如其合格,请追认入党。”

后及:

邹韬奋的儿子是前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邹家华的妻子叶楚梅是叶帅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