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之道其实就是古代的治国之道,因为中医治病讲求望闻问切,放在治国之道上就是关系社稷,问百姓之生计,闻天下之人才,做千秋之功业。真正的良医,是为患者日后计,而真正的明君,是为天下百年计。其实我们如果用中医的观点看历史,那么一切都会清晰很多。下面我们就用中医和历史结合的观点,评论一下赵括、贾似道和张居正三个历史人物。

中医之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医之道

首先赵括是庸医,是不是很多人认为大家批评赵括就是因为其在长平之战失败呢?这其实是一个误解,历史上战败的将领有很多,为什么大家抓着赵括不放呢?因为赵括是历史上唯一一个把自己当神医的庸医,因为长平之战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由于赵括的指挥导致赵军主力被消灭殆尽,历史上有句名言:医者不择病,兵者不择将。而赵括的失败就是由于轻敌所致,最后被白起偷梁换柱。

而赵括就像一个医生,他轻率做出了秦军溃败的判断,然后在不加验证的情况下将赵军引入长平谷底,致使赵军的战力大打折扣。这就像一个医生不观气色,不把脉搏,然后对着一个抠脚大汉说道:“别生气,容易动胎气一样”。在历史上,受到埋伏失败的将领有很多,但自己把士兵带入死地而兵败的统帅却几乎没有。因此如果把赵括的统帅放在中医里面,那么他毫无疑问就是一个庸医。

赵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括

其次就是贾似道,我为什么说他是坏医呢?因为他知道南宋存在的问题,但为了自己的利益却选择了放任。坏医是知道病症在哪,但却选择不治且一只给患者吃止疼药,最终让患者的病情彻底被耽误。而这个患者就是南宋,因为其有能力,因此孟拱死钱推举贾似道,但却没有将他的能力放在正途上,最终就是由于贾似道的放任,导致了宋朝的灭亡。

比如我一直不明白,贾似道为何在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时向忽必烈割地求和。要知道这时候忽必烈可是面对南北夹击的,别说他想与南宋议和,就是他给南宋割地求和,那对他来说也是稳赚不赔的买卖。这点我都能看到,难道贾似道看不到吗?我想更多是因为利益,那时候对大宋有利但对自己未必有利,而割地求和对大宋不利却对自己有利。而且在阿里不哥和忽必烈争夺汉位时,他既没有整军备战,也没有趁势收复故土,这不就是耽误吗?而从此以后,南宋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贾似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贾似道

最后张居正就是神医,他的出现颠覆了人们对医学的认知。他生活奢靡且贪图享乐,但他却对医学的理解超出了世俗的认知。在他之前,世人治理江山都是由简至繁,比如朱元璋把大都督府改为五军都督府。而他的治理理念正好相反,那就是由繁至简,这也正好符合古代大道至简的理念。我们古代有句话名言:水混王八多,水清则无鱼。越是简单的政令,越能达到廉洁的作用。

放在中医的角度就是,一个用人参等名贵药材都不能治愈的病,却被张居正用玉米须泡水给治好了。更可怕的是,这种治法在医学上还没有先例,这不是神医又是什么呢?如果按照张居正的方法,大明延续百年一点问题都没有,但偏偏遇上了万历这种一心找死的病人。他先是废掉了张居正的改革措施,然后由于长期不上朝引发了宁夏之役和博州军叛乱,从来导致了万历三大征。而且萨尔浒之战又由于用人不当导致元气大伤,至此以后,明朝走向了下坡路。

张居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居正

治国犹如行医,一个医生是沽名钓誉还是妙手回春,结果是不会骗人的。最好的医生是未雨绸缪,让病发之前以最小的代价防患于未然,比如张居正。而最坏的医生是让你花得倾家荡产,他们看起来也很努力,最终活生生耽误病情导致了患者死亡,比如贾似道。他貌似什么都做了,但仔细想一下,那些真正有利于大宋的事情,他却一件都没做,口口不离朝廷,件件都是利益,换个角度:如果宋朝真的抓住了时机,会那么快灭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