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 王玉兴

一条路,19公里长,像虬健的巨龙,蜿蜒在崇山峻岭中。一条路,沟通了22个景点,似银线串珍珠,闪耀在青山绿水间。一条路,联结了29个村子,如奔涌的血脉,流淌着乡村振兴的激情。

济源南山产业旅游路,县道二级公路

近年来,围绕南山产业旅游路的升级改造,济源确立了“以路带产、以产兴业、以业富民”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模式,积极探索农村公路与人文旅游、生态产业等各类现代产业深度融合的“路衍经济”发展新路径,提升并丰富“四好农村路”的审美功能和文化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风格别致的公路驿站。人民网记者 王玉兴摄

如今,一面面赏心悦目的彩绘文化墙、一片片造型别致的美丽庭院、一个个匠心打造的公路驿站,让道路沿线乡村充满了浓浓的乡土人文气息,农村公路实现了“颜值”和“气质”双提升。

公路边上的承留村利用国家“三线建设”时期531工程的“铁路处”建筑群,正在建设531铁路公园。在尊重和保持原貌的基础上,将充满历史年代感的车间、锅炉房以及铁路、车厢等,改造成了铁路文化博物馆、火车雕塑、铁路花海、乡村咖啡馆等项目,将“三线工程”军工文化、太行山水文化、民俗文化等完美融合,打造新消费业态和场景。

75岁的梁延德老人退休以后,一直都没有离开过这里。铁路公园的建设让他很是开心,在工地上忙前忙后不停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31铁路公园内废弃车站改造的咖啡厅。人民网记者 王玉兴摄

“眼看着这些老房子老物件又派上了用场,这可真是太好了。”

承留镇花石村曾经是一个穷村,依托优质山水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花石村通过“集体领办+群众入股+引进社会资本”的发展模式,撬动社会资金2.23亿元,先后建成花安沿渠生态旅游路、音乐漂流、千亩梅园、滑雪场、民宿等一大批旅游项目,成为了中原地区游客休闲旅游的好去处。

路好了,人心齐了,脱贫致富的干劲更足了,花石村的村民们也积极参与乡村旅游发展,开办乡村大食堂、农家乐、售卖手工艺品等,为小山村注入了新的活力。

花石村两委委员聂敏政说:“乡村旅游让花石村变了摸样,我们从当年找不出一个万元户的穷山村,变成了现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万元的网红村。”

得益于农村交通条件的改善,公路沿线的济源绿茵种业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积极推广“蔬菜制种+高山蔬菜”等“万元田”种植模式,蔬菜制种总面积达5.93万亩,年产十字花科、百合科、葫芦科等30余类600多个品种的蔬菜种子,成为全球最大的十字花科蔬菜制种基地、全国最大的洋葱杂交种子生产基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丽乡村花石村。河南省交通运输厅供图

在农村公路的支撑下,绿茵种苗在济源已形成了八大蔬菜制种片区、三大良种繁育体系,覆盖120余个村4000余户,累计带动1.5万余户农民增收致富,为当地农民增收7200余万元,30多个村庄也因此变身为当地“经济发展先进村”。

随着南山产业旅游路路网体系建设,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的健全和乡村客货物流实现全覆盖,促进了济源特色肉兔全产业链条加快形成。

被誉为“肉兔大王”的济源市阳光兔业科技有限公司,年出栏种兔 98万套,产值达30亿元,带动孤树村、毛岭村等30余个村集体年均增收300万元以上;辐射发展兔业合作社、家庭农场20余家,带动种养户4000余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山路弯弯。河南省交通运输厅供图

据了解,目前济源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095公里,建制村通硬化路率、建制村通客车率、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率、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率、农村寄递物流服务网点覆盖率均达到100%,农产品从“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的物流支撑保障能力显著提升,让“出门见路、抬腿上车、人享其行、物优其流”的美好愿景成为了现实。

修一条路,美一片景,兴一方业,富一域民。

通村达户、惠民兴业的济源南山产业旅游路带热了风景、带火了产业、带旺了人气,让群众进出有好路、产业有出路、致富有门路,为“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服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