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爱吃罐头吗?作为世界上美食文化最为丰富的国家,中国人罐头食品似乎从来不感兴趣。与我们的饮食文化恰恰相反的是,大多数西方国家对于罐头食品却是异常热衷,甚至到了餐餐少不了的地步

而即便如此,我们国家依然是世界上罐头食品生产量和出口量最大的国家,对全年出口总额有着很大的贡献。不爱吃却爱生产,足以看出罐头食品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度和影响力。

那么,罐头究竟怎么来的?为啥能征服大多数地球人,却永远得不到中国人的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罐头是怎么来的?

我想年轻一代的朋友们最早接触到“罐头”这个名词,大多都是在抗日主题片为代表的年代影视作品里。在电视荧幕上,战争时代艰苦卓绝的中国军民把缴获敌人的罐头当作掌中宝,是轻易吃不到的好东西

在真实的历史上,罐头食品确实是那个时代我们国家紧缺的重要食用物资,尤其是在战场上最常见的日本罐头。为了更好地解决当时作战官兵的单兵口粮问题,日本政府在战争之初提供给侵华日军的罐头都是质量极高的,高蛋白的牛肉鱼肉都只是普通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对于物资匮乏的中国军民来说,不必说是吃到一口肉,就连最基本的碳水粮食都很难满足,因此购买、缴获的罐头食品当然是补充体力维持生命的好东西。

不过,罐头食品并非起源于二战时期的日本,日本罐头也不是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

罐头食品最早起源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欧洲,准确来说是拿破仑治下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它诞生的原因很简单,拿破仑皇帝带着他的军队东征西讨,行军打仗对于军粮携带的要求就是便捷。于是,在这位传奇帝王的重金悬赏下,法国国内掀起了一波设计便携军粮的浪潮。

最终在十九世纪初,由法国发明家尼古拉·阿佩尔带着他的罐头食品获得了皇帝的赏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一百多年的时间,到了二十世纪罐头食品的生产制作与销售已经非常成熟普及,不仅是军用,作为一种方便速食的选择,罐头也走进了完成工业革命国家的千家万户。当然在战争年代,罐头食品的首选还是服务于军队。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相对稳定友好的国际局势促生了各行各业的出现与发展,罐头食品也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平民化类型也越来越丰富

我们现在已经很难再接触到战争年代是军用罐头,市场上日常销售的绝大部分罐头食品早已改头换面,尤其是如今最受我们广大年轻人欢迎的水果罐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外罐头饮食的差异

而如今,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一罐头生产国一年出口300万吨,征服150个国家人民的味蕾,然而在国内,罐头却非常不受待见,甚至不配上餐桌。

因为在我们的理解中,罐头这类速食食品根本就不应该出现在正式的餐饭中。就算有,比如午餐肉,也要涮到火锅里,或者最起码切好装盘,是不可能直接端上桌的。然而在西方,欧美人的饮食文化却对罐头食品特别热衷,可以说是顿顿不能少的程度。

这种有趣的现象背后,实际上反映的是不同历史、国情与文化的差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是饮食习惯的历史起源,我们国家是典型的农业文明国,依托长江黄河两条大江,以及华北华东的千里沃野形成了民族文明的雏形。

在最原始的农耕社会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掌握了烹煮食物的方法,再从奴隶制时期到封建时期,社会制度越来越成熟的中原大地也将饮食文化、饮食水平和烹饪技术发展到了极致。

到了市场经济最为繁荣的北宋,在烹煮炙烤等简单烹饪方法的基础上,中国人第一次发明了炒菜。炒菜的出现无疑是中国饮食历史中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食材的选择与食品的烹饪越来越高级自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即便炒菜没有在那时出现,从几千年前就流传下来的烹饪技艺,早已根植在了中国人代代相传的基因里。

到了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国际贸易往来逐渐密切,我们国内的市场上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速食食品。除了罐头,还有我们熟悉的方便面、腌制火腿、速冻饺子,以及最近几年兴起的自热火锅等等。

但无论哪一样,与我们数千年悠久的饮食文化历史来说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根本没有可比性。这些以罐头为代表的速食食品,我们会吃、会经常吃、会喜欢吃,可是谁也受不了天天吃顿顿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我们受不了,有人却受得了。在西方,一个个以海洋文明和狩猎为主的民族对罐头食品非常喜爱,这其中的差异主要源自于自然环境的不同

无论南北方,作为我们国家文明起源的东部沿海地区属于典型的季风性气候,这种气候的最显著特点就是受大洋季风活动主导,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因此,我们才诞生了世界上最古老最准确的时间作息规律年历,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农历。

在这种气候环境下,中国人的饮食偏向于应季性、即食性,这在我们的中医养生理论里也有所体现。简单来说,就是什么时候就吃什么时候该有的东西,地里种什么就吃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中国先民是勤劳且智慧的,并且为我们后人找到了适合自己生存的饮食习惯。

而在亚欧大陆的另一端,欧洲大陆的气候却与我们截然不同。南部的地中海沿岸,这里有全世界唯一的雨热不同期气候,冬季低温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比如意大利的阳光海滩,夏季受高压带控制,就连海风都很少。

北部,西欧平原和英吉利诸岛则是潮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其中最典型的城市就是伦敦,几乎永远都是雾蒙蒙的阴雨天气。

再往北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地区已经接近北极圈,属于亚寒带气候,全年极昼极夜交替,条件更为极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在欧洲,客观的气候条件并不允许他们也像我们一样能够利用自然的规律。只能不断开拓进取,以猎获为生。

而在饮食方面,由于欧洲地区不能依靠稳定的种植农耕,在食品的选择上也只能要求其长保质性

正如前文所说,法国皇帝拿破仑在对外征战时选择了便携的罐头。那么我们国家古代也有军队征战的历史,同样也需要便携的军粮。可是从古至今,即便是条件最为艰苦的军粮,中国人的选择也是烹饪粮食。

比如锅盔,相传就是军队行军时,以头盔为锅,糊上面皮烘烤而得。再有就是抗美援朝时期我国志愿军战士吃的炒面,也是由面粉炒熟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欧洲却不一样,早在拿破仑大杀四方之前的大航海时代,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海员们就已经带着能够长期保存的腌制食品出海。还有北欧,从政府官兵到海盗,人人都明白在冰天雪地的海面上吃什么是最保险的。

我们现在总是拿鲱鱼罐头、海雀罐头的血腥恶臭来讽刺北欧人的野蛮,而在物竞天择的自然环境之下,北欧人吃得还远远不止这些。为了生存,一切食物都只不过是服务于生命维持

至于现在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的罐头饮食习惯,则源自于曾经宗主国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过境迁,东京梦华的北宋王朝、波涛汹涌的大航海时代都已经过去,但是那个时代的他们却为各自的后人留下了永恒不变的饮食文化和食材选择。

如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格局也带动了多元文化的组合碰撞,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喜欢西方刀叉交错的用餐风格,欧美等世界各地的朋友也喜欢精致讲究的中餐美食,这本就是世界人民友好交流的体现。

而罐头恰恰就是这种交流的代表,也代表了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对便捷高效的追求。你喜欢吃罐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