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优秀的新能源车企,在三四线城市和小镇上开厂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小地方不是北上广,甚至连个城市都不算,但他们此时已经和世界最顶级的汽车产业有了经济关系。而且干好了还可以提升,没有种族和外语天花板。

虽然从数字上三四线城市的6000月薪不如特斯拉超级工厂的8000月薪,但你可以用这个薪水在小地方养活一家老小。而在上海,我很怀疑你是否有资格在市中心消费,能不能搞对象都是一个问题,更别提老小了。

为什么会有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为什么会有人提社会化抚养?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打工人觉得去东南沿海或一线城市奋斗能过得像人。所以整个家庭只能做妥协,亲人为此天涯两隔,老人赡养和子女教育都被耽搁。然后一到过年,全球地表最大规模的人类迁徙活动“春运”就开始了。为什么我们要承受这样的痛苦?还不是因为企业质量不够高。

很多美国对产业工人的报道中,他们的痛苦我实在无法共情。比如一个小镇的人,举着牌子说自己失去了工作,因为当地最大的企业搬走了。当地州府告诉他们这里是自由民主的,所以大家有权举牌子,但同时州府还告诉他们,你们的诉求管不了,企业早先一步自由了。

因为我们的劳动人口从城市化开始的第一天就没品尝到家门口有大公司养着的美事,也自然无法想象失去它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当年想挣钱小镇百姓,谁不是大包小包背井离乡去大城市打拼呢?他们难道都不喜欢老婆孩子热炕头吗?他们只是没做过那种梦罢了,全球顶级企业还能开到自己家门口?不要高贵简历的拧螺丝还能养家糊口顺便买车?而且也不是要断绝你的大城市梦,你在这里干好了可以升上去啊。当了头一样你可以在家乡刷简历。而大城市的什么人脉关系,消费见识,商场阅历等词汇早已经褪色了,剩下的人都相对务实,给多少钱就干多少活,能和家人在一起就不分开。

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做这种梦了,就不要再装作看不到解决方案了。现在还剩下的问题不是比亚迪,而是比亚迪不够多。很多分配问题都是虚头巴脑的空中辩经,没有任何实践意义。只要像比亚迪这种企业多了,就是能解决一切问题,说别的都没有用。作为全球研发岗位最多的车企,比亚迪恰恰是中国的,它的存在本身就在解决问题。什么制度、政策、意识形态都是间接的,只有这种顶级企业的存在是最直接的。

这几年比亚迪手里尽是清北学生的简历,根本挑不完。世上也许有不在乎待遇的高端人才,但不会成为普遍现象,如果一个地方充满了清北简历的投递,那么就意味着它待遇+地理位置+社会地位+情绪价值等多方面综合考量,就是顶级的,这是高级人才用青春投出来的票,比用钱投票分量都重。

如果中国没有这样的企业,那我们培养这些人干嘛?给外国人培养?首先人家外企就愿意优先要我们,甚至根本不给我们设置这些岗位,就算要我们了,你怎么不问问这些人才愿不愿意背井离乡?你难道不知道很多高华平时念的经,都是为了稳定情绪用的吗?你知道很多人最憎恨华为和比亚迪,原因就是“他们居然可以在家乡就把日子过好了”这点事吗?

为什么大侄子们最喜欢重点打击华为、比亚迪、战狼、黑神话?因为能让中国人体面生活的,是一个个发展起来的实体,如果都发展起来了,家门口随便都有全球顶级企业了,哪怕是“隐形冠军”,你的生活都能是当年全盛时期的德国,那样的中国根本不可能再受舆论这种魔法攻击的撼动了。那时的中国企业没准能把大侄子都收编了去炮轰海外竞争对手。现在144小时入境的vloger和黑神话的粉丝已经在替我们辩经了,还不够证明这个趋势吗?

所以说,能直接解决就业困境的,就只有岗位本身。当我们眼前有了这样的直接解决方案,有人却给你突然下起了大棋,一会跟着CNN屁股后面说你产能过剩,一会说你新能源其实也有点污染,明里暗里让你去批判这些能解决问题的公司,那这个人可以回炉重造了。八成这家伙之前还是个最反对宏大叙事的,而且张口闭口谈什么营商环境。这些人才最影响营商环境,这些人才最喜欢拿宏大叙事把你手中的筹码骗掉。

为什么有人说国内新能源车产能过剩?因为美国给中国新能源车上100%的税,还拉着欧洲一起搞贸易壁垒,让本来不过剩的东西变得过剩。你可以担心我们东西造多了怎么办,但你不可以假装外部环境不存在并且配合他们的节奏来投放脏舆论。你配合他们,就是和我们的劳动人民作对了。因为这事很明显,要解决只能针对外部,你降产能他们也是那个关税的,你把这些好不容易找到工作的人全裁掉,让他们回家或者继续与家人分隔两地,他们还是那个关税,甚至因为看到了“胜利曙光”,给你加个200%玩玩呢。

因此,我们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击穿他们贸易保护的防线,一个行业不够就再加一个行业。再抱着外资批评国内分配的时候,我请问你,你在中国拿到特斯拉核心研发岗了么?当年清华姚班的李新野是马斯克亲自给否的。就因为看不起中国人才,就在美国本土否的。你的挟洋自重战略,分配给你什么了,你能说说吗?知道为什么陶琳要教育中国车主吗?因为这些岗位真的难卷。不要听他们吹自己的外企岗位有多舒适,要看他们怎么做的,他们非要表现得那个样子,那绝对不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带来的思维惯性。总之,不要看别人怎么说,要看别人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