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硕果累累,荞麦盈枝。在白湾子镇张山村村民胡文平的百亩荞麦地里,伴随着轰隆隆的机器声,大型收割机开足马力在荞麦地里来回穿梭,色彩明丽的荞麦秆随风起伏,粒粒饱满的荞麦粒让白湾子镇张山村村民胡文平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定边县荞麦收割现场 高柯摄)

“我们以前种地靠人工,费时费力,种得就少,现在全是机械化种植,现在我就扩大了种植面积,我这一百多亩荞麦大概有个四五天就收割完了,亩产能有100多公斤。”胡文平说。

近年来,随着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与应用,定边县的荞麦产量也在不断提升。

定边县先后引进西农9976、西农9978等荞麦品种,采用机械匀行播种、大垄双行播种等技术,有效解决了荞麦倒伏问题,抑制杂草生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荞麦产量,让该县荞麦亩产由原来50—70公斤提高到100—120公斤,最高产量可达150公斤以上。今年定边县种植荞麦78万亩,产量预计超7.8万吨,产值超3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文平家今年的百亩荞麦喜获丰收 卢云云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文平家今年的百亩荞麦喜获丰收 卢云云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文平家今年的百亩荞麦喜获丰收 卢云云摄)

近年来,定边县通过抓技术推广、开展试验示范、促销售加工等一系列措施,不断实现荞麦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种植,生产出荞麦米、荞麦粉、荞麦挂面等多种产品。

在陕西丰源粮油有限公司,荞麦精选生产加工车间的工作人员正操作自动化设备分离荞麦壳,成品库中一辆辆叉车有序作业,一袋袋即将出口日本、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荞麦米装车待发。

“通过运用公司+荞麦+农户的经营模式,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农户、合作社等生产主体,开展荞麦订单种植业务和粮食保价存储业务,与农户共享增值收益。”陕西丰源粮油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昊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荞麦收割现场 高柯摄)

“我们公司一年的荞麦加工量是20000吨,每年出口8000吨左右荞麦面,七年来,累计销售产品104208吨,完成销售额5.195亿元,其中出口51875吨,创汇4130万美元,带动全县5000多户农户种植荞麦。”李昊说。

好的联动机制才能带来好的收益,好的收益才会让定边的荞麦产业长久地发展下去。怎样才能让定边荞麦更好地“走出去”?是定边县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为此,当地政府搭台,奋力跑好增加荞麦产业附加值“最初一公里”。定边是世界红花荞麦原产地之一、世界红花荞麦优势产区,2020年以来全县年均种植荞麦60万亩以上,年总产7万吨以上,产出的红花荞麦粒大、皮薄、出粉率高,但加工水平不高、产品附加值低,制约了荞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对此,定边县积极对接、争取项目,为荞麦产业发展寻找新动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陕西丰源粮油有限公司荞麦精选生产加工车间工人正在运输荞麦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定边县荞麦产品)

2021年,由榆林市科技发展服务中心和中关村天合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牵线搭桥,引入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谷物杂粮创新团队,并与定边县签订四方协议,达成了荞麦挂面项目的落地与产业化方案,共同推进荞麦挂面的产业化应用工作。经过三年时间,最终破解了榆林高占比荞麦挂面生产技术改造难题。

今年4月下旬,全国首条投产的纯荞麦挂面生产线正式在定边县投产,与市场上的荞麦挂面不同,该生产线生产出的荞麦挂面,荞麦含量可达100%。如今,年产2万吨的纯荞麦挂面生产线在定边开机投产,即将发往北京、上海、深圳等地,“科技变量”转化为“经济增量”,为定边荞麦产业发展、农民增收致富蓄势赋能。

截至目前,全县从事荞麦产品加工企业15家,市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3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共注册农产品商标130个,获得省级著名商标7个。今年,荞麦产业总产值预计达10亿元。

“接下来,定边县将统筹推动荞麦精深加工与初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协调发展,与原料生产、仓储物流、市场消费等上下游产业有机衔接、深度融合,并依托现有产业强镇、涉农专业镇等集聚区,建设一批发展规模大、创新能力强、加工程度深、示范带动好的精深加工基地,推动荞麦产品就地就近转化增值。”定边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学瑞说道。

(卢云云)

责任编辑:安心 审核:杨勇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报料关注西北信息报微信公众号(xbxxbwx)留言或加编辑微信号:y609235490 投稿邮箱:xbxxb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