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前它是耕读之乡、尚义之地,

而今却是浦江之珠,圆梦之城。

樱桃河畔,

微风徐来,

“泾”彩不断。

“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的第十七季,我们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的青少年来诵读《樱桃河畔》。今天,你将听到的是《好地方呀,好风光》节选。

阳春三月之际,我踏进了吴泾镇。

先去了吴泾镇的共和村邻里中心,听说那里的邻里中心建设很出色。去之前,我一直不明白邻里中心会有什么“惊艳”之处,不就是现在的调解纠纷、便民服务、文化娱乐?“邻里中心”的魔力在哪?还没有走入共和村邻里中心,先看到了进进出出的村民很多,问他们对邻里中心的看法,他们却是把邻里中心当成“客堂间”。原来邻里中心还真是一幢“巨无霸”级的“客堂间”。“客堂间”的称谓很是亲切,一是客堂间有浓郁的本土气息,二是客堂间就是自己家的一部分。

共和村“邻里中心”位于共和村斗姆组的地界。从龙吴路伍玲宾馆南侧大路进去。有一栋占地约650平方米的建筑在周边一片低矮的旧屋中分外显眼,有鹤立鸡群之感。这就是2017年2月起开放的共和村邻里中心,它也是继吴泾镇虹景一居、吴泾新村已经建成的两个社区邻里中心后,建在农村宅基地的第一家邻里中心。可辐射全村4300多位村民。

走进邻里中心,不管你是喜欢孵孵空调看电视、海阔天空嘎讪胡,还是喜欢打牌下棋,学做丝网花,或者想跳跳广场舞,扭扭海派秧歌、练练太极拳柔力球,样样都能得到满足,所以会吸引那么多人乐而忘返。哪怕是幼儿园的孩子也有一片小天地,在阅览室的一角专门铺设了色彩鲜艳的泡沫垫,可以让孩子在这里翻翻跟斗,尽情撒欢。暑假期间,阅览室的人气就很旺,尤其是那32本一套的民俗文化丛书,让许多学生感受了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的魅力。

有位姚金英阿婆,91岁,虽然腿脚不便,很喜欢每天到这里来“报到”。还有94岁的褚芳琴阿婆,尽管大腿骨折正在康复中,也坐着轮椅来了五六次,老人说,家里太冷清,这里每天能看到几十年的老邻居,大家其乐融融,感觉又回到了当年走东家串西家,彼此亲密无间的老辰光。

一个早上见到了好几个九旬老人,吴泾人长寿,老人长寿了,子女上班忙碌了,邻里中心成了老人的客堂间。它的定位就是“守望、互助”,为老人提供一个聚会、休闲的新天地,这对于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有明显好处。当然邻里中心的使命远非为老人服务一项。我看到的是村民宁馨的生活,我看到的是美丽乡村的建设。

吴泾镇的几个村的村名蛮有意思,我去了共和,又去和平。

踏进和平村的村宅,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所谓村宅,就是村民们的居住群落。吴泾镇目前还有八个自然村落。和平村村宅外是莲花南路和放鹤路的交界,卡车往来频繁,还有尚未完工的地铁工程,多多少少有点杂,但是只不过是那么几步,从马路的人行道寻径而入——是村宅口的小路,一下子安静了下来,人也不由得放慢了脚步。

小路两边是老式的瓦房,虽然是有点年份了,木门都已经爆出了蛮粗的裂纹,窗也是木窗,但是很是干净,远比那些故意做旧的景点老屋来得真实亲和。老屋的里侧,是别墅一样的一幢幢小楼,很新,也很气派;这是和平村村民自家的房子。

再走几步,看到了农田,是农民的自留地。和平村是一个名副其实还有农田农地的村庄。在我看来,这农田像是绿化一般,与春天非常合拍。事实上,农田的远端还真是和平村的绿化,让初来到的人分不清农田和绿化的彼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平村里的和平大院(资料图片)

走近了,发现一条护村河才是“楚汉两界”。在白洋滩桥看看桥下的河水,一定是活水,只有活水河才会如此清澈。问了知道是流向黄浦江的。河面上除了些许树叶和落花证明着春天的生机勃勃,没有任何污秽之物,倒是河水在阳光下蒸发,我闻到了春草的清香。

近中午时分,村宅中少有人,应该都是出工的出工,上班的上班,读书的读书。我很想要找个人攀谈几句。一转弯倒是看到了,一位年事已高的老太太就坐在自家瓦房的门沿。围了个饭单,戴了副袖套,还是几十年来养成的生活习性。我问老太太高寿,老太太回答,九十三岁。老人耳聪目明,完全看不出她的实际年龄,还与我聊起了家常。倏忽间我就想到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我当时就为老人拍了几张照片,上传到微信朋友圈,写了这么一句:和平村九旬老太太三连拍。上传之后,很多朋友问我这是在哪里?当然这里不是桃花源,这里是吴泾镇的和平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5月起,区政协办公室、区教育局、团区委和区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了“发现闵行之美”系列丛书诵读活动,陆续邀请闵行区多所学校的青少年一起来读好书、善读书、懂历史、爱家乡,合力推动“闵行情”读书活动落到实处。

第十七季,我们邀请了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附属初级中学的青少年来诵读《樱桃河畔》。

这本《樱桃河畔》文史汇编集,作为“发现闵行之美”闵行区政协文史丛书“故土之韵”辑的组成部分,较为全面系统地收集、整理了数百年来吴泾地区的人文风情和历史演变,描述了它从江边村落、市井集镇、到工业重镇,再到国家级科技时尚特色小镇的发展历程。我们欣喜地看到,吴泾,正在以令人惊艳的速度蝶变,从前它是耕读之乡、尚义之地,而今却是浦江之珠,圆梦之城。宜居、宜学、宜业、宜创,未来不可限量。

2024年9月起,第十七季正式开启,每个工作日的21:30,我们不听不睡!

一起聆听闵行声音,发现闵行之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 马尚龙

朗读:华东师大二附中附属初中 八(2)班 张怡恬

编辑:汤婧娴

初审:岳顺顺

复审:石思嘉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