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人民的子弟兵。他们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参军入伍,赴朝作战,与世界老大美国为首的17个国家的精锐搏杀,取得最后的胜利。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时至今日,我们还要知道,志愿军战士们之所以英勇善战,不负众望,不辱使命,祖国人民的坚决支持和拥护是其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巨大的情感支撑。
一、祖国人民的深情慰问是我军士气高昂的源泉
1950年10月26日,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成立,随后迅速掀起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宣传活动,这就是著名的抗美援朝运动。这个活动,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凝聚了共识,形成了共鸣,坚定了信念。全国人民展现出从未有过的崭新精神风貌和炽热爱国情怀,与旧中国形成鲜明对照。新中国不再是一盘散沙,不再软弱可欺,举国上下,大江南北,中华民族体现了顽强的勠力同心、不胜不休的战争意志。
全国人民在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面旗帜下,各行各业,各个党派,各种身份,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到处都呈现出参军参战、支援前线的热潮。在抗美援朝战争初期,我军在朝鲜前线尚没有制空权,后勤保障极其困难。东北人民"男女老少齐上阵,家家户户忙炒面"。逐渐地,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步好转和我军对战场控制能力的增强,全国各地把面粉、猪肉、牛肉、鸡蛋、蔬菜等制成营养丰富、携带方便,可以即食的单兵野战食品,通过我军后勤部队打造的“钢铁运输线”运到前线,极大提高了我前线官兵的食品档次,为战斗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障。
为了支援志愿军赴朝作战,全国掀起报名参军参战的热潮。仅1950年,全国就有58万青年学生、青年工人和农家子弟报名参加志愿军。青年们高喊着“我爱妈妈,我爱祖国”加入到新兵队列之中。据老一辈人回忆,当时参加志愿军比考秀才还难。比如年龄、身高、视力、身体素质等都有严格限制,还规定兄弟俩的家庭只能有一个参军,独生子不能参军,弄得好多热血青年因未能如愿参军而遗憾终生。可见,我国巨大的战争潜力,为战胜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源源不断地提供了兵员保证。
同时,全国各地的工厂开足马力,工人加班加点生产军需用品和武器弹药;成千上万的铁路职工、汽车司机和支前民工担架队奔赴朝鲜前线支援战场运输和后送伤员等勤务;大批年轻医生和护士组成战场医疗队,在枪林弹雨的前线为中朝军队提供战场救护服务。
1951年6月1日开始,全国人民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订立爱国公约,踊跃开展了捐献飞机、大炮运动。到1952年5月,全国人民和港澳同胞、华人华侨硬是靠着省吃俭用,口挪肚攒,捐献人民币55650亿元(旧币),可用来购买3710架战斗机。
祖国作为大后方,把优待烈属、军属作为头等大事,掀起“先军属、后自己”的拥军优属的热潮。全国及海外华侨同胞又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慰问志愿军活动。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第一年,志愿军官兵就收到国内送来的装有糖果、点心、香烟等食品物品的慰问袋77万多个,慰问信数百万封。祖国人民用多种方式向最可爱的人表达最深切的敬意。
与此同时,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分别于1951年4月、1952年9月和1953年10月,3次组织中国人民赴朝大型慰问团,赴朝慰问志愿军和朝鲜军民。慰问团给志愿军战士们带来祖国人民赠送的锦旗、慰问金、慰问品和慰问信。祖国慰问团为战士们召开慰问大会、座谈会,演出从国内带来的最精彩的歌舞、曲艺、杂技、京剧、评剧等文艺节目和电影,有的慰问团成员还到炮火连天的前沿阵地的坦克里、坑道里、防炮洞里、战壕里、炮位上为战士们表演文艺节目,送去上万吨慰问袋、熟肉、烟酒糖茶等慰问品。
在祖国人民关怀下,我志愿军军官兵向党和祖国人民递交了一份名垂千古,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答卷。30多万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为代表的290多万名志愿军官兵,以中国军人的血性和忠诚,塑造出“最可爱的人”的光辉形象。全军官兵把“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变成我军革命英雄主义的现实写照,成为对手望尘莫及,更无法逾越的中国军队的风骨。
二、润人心扉的亲情鼓舞是我军不竭的动力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再一次证明,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我们的战士来自人民,家人、友人、父老乡亲的鼓舞和期盼,是战士们不竭的动力。部队中,有许许多多的战士与身边的战友在国内时就是邻里、朋友、工友、同学、老乡,甚至是亲戚、亲哥俩。在战火纷飞的战场上,他们都有着一种莫名的比劲儿。在强大的敌人面前都争着立功当英雄,每一个人都不想当孬种。他们打心眼里,渴望荣光,渴望尊重,渴望给父母亲,给家人,给家乡,给祖国增光添彩。每当亲人来信告诉他们,立功喜报被敲锣打鼓地送到家里来,全家人都为你自豪的时候,战士们都会被激动的泪水模糊了双眼。他们深切地感受到,自己的身后是祖国,是自己的父母亲和兄弟姐妹、妻子儿女,他们在前线每消灭一个敌人,祖国就会多一份安宁,亲人们就会多一份平安。
故事之一:今年已经86岁的志愿军老兵于志明竟然有一个珍藏了近70年的布制慰问袋。这个布袋上印有志愿军的形象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字样。他说,我出生在贫农家庭,从小到大,没吃过水果糖。当时,朝鲜战场上条件太艰苦了。他收到的慰问品中,竟然有一袋什锦水果糖。含在嘴里,那种水果的芬芳,糖的甜蜜,润人心扉,令人神清气爽,苦累皆无。他平时舍不得吃这些水果糖。看到伤员疼痛难忍,就拿一块糖放到他的嘴里。看到伤员痛苦的呻吟声小了,就由衷地高兴。他和伤员们把水果糖渐渐吃没有了,装糖的布袋他一直没舍得扔掉,珍藏了近70年。在他的眼里,这个带着祖国乡土气息和水果糖甜味的布袋就是祖国人民送给他的一件圣洁的护身符。
86岁的志愿军老兵于志明与他珍藏了近70年的布制慰问袋。
故事之二:今年已经90岁的志愿军第24军老兵林志洲回忆说,参军时,“家乡发给我们新兵每个人1斤水果糖,就装在一个小布袋子里。”小袋子正面印有一位手握钢枪的志愿军战士站在“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八个红色大字下。1952年7月,他带着这包水果糖,随部队通过浮桥跨过鸭绿江,急行军20天,来到朝鲜作战。“糖吃完了,袋子我一直贴身带着,这样感觉祖国就在身边。”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林志洲先后参加了惨烈的上甘岭战役和夏季反击战,并数次荣立3等功。后来,他将立功奖章和“小红本”放进了装过水果糖的小布袋子里。抗美援朝胜利后,林志洲被选送到空军航校学习。在空军部队里的1982年4月,小布袋子收入了他军旅生涯中最后一枚军功章。就这样,参军时林志洲用这个小布袋子带去一包水果糖,转业回到家里时后,装回的却是一袋军功章。实在是令人感慨,这就是志愿军战士对祖国人民最好的回报。
志愿军老兵林志洲年轻时的戎装照
故事之三:一位叫刘勇飞的老人回忆说,1951年,他在高邮师范学校读书时,和同学们一起给志愿军战士写慰问信、寄送水果糖。有一天,他们接到了一位叫郑鹿鸣的志愿军战士的回信。信中介绍了志愿军战士英勇杀敌的感人事迹。他在来信中说,接到同学们的慰问信和糖果谁也舍不得吃。大家决定打死一个敌人拿出一块糖果作为奖励。后来,大家杀敌数量越来越多,糖果快吃完了。大家又重新约定,打死一个敌人就往慰问袋里装一粒小石子,把袋子装满了就寄回祖国,回报祖国和人民。
87岁的刘勇飞老人1954年从高邮师范学校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40余年,如今仍坚持写作,
可是,当大家接到郑鹿鸣这封信后,好长时间收不到他的回信,同学们有些慌了。后来得知,在一个冬天的夜间战斗中,敌人一座钢筋水泥碉堡阻挡了我军的攻击行动。上级把炸毁碉堡的任务交给了郑鹿鸣等3名战士。郑鹿鸣带上两名战友向碉堡匍匐前进,在距敌人还有50多米远的时候,两名战友倒下了。当郑鹿鸣摸进碉堡时,一个敌军士兵开门出来。郑鹿鸣猛地冲上前去,一刀结果了他的性命。然后,他一把拉开碉堡的后门,猛地将一捆冒着青烟的手榴弹扔了进去。随着“轰——”的一声巨响,敌人的碉堡被炸翻了,郑鹿鸣再次荣立3等功。后来,有一支被我军打垮的数百名敌军向南溃退。他们为了阻止我军追击,在必经之路上埋了不少地雷。我军在追击时,郑鹿鸣冲在最前面,他首先冲入雷区,右腿被炸断了。这时候,战友们看到,郑鹿鸣回过头来,深情地看了一眼战友们,然后他突然一下子就扑倒在地上,一路向着雷区直接滚了过去……。郑鹿鸣连续滚响了几颗地雷后,已经浑身血肉模糊,壮烈牺牲了。但是,他用鲜血和生命,给部队滚出了一条安全的冲锋路线,最后,这股敌人被全部歼灭。
故事之四:1952年10月14日,世界战争史上最为惨烈的上甘岭战役爆发。在这场战役中,有一位风靡中美两国的孤胆英雄,他叫高守余,山东昌乐县人。他和弟弟高守荣一同在志愿军第12军34师106团9连1班当战士。1952年11月19日晚间,高守余和高守荣兄弟俩所在的1班受命夺回和坚守南朝鲜伪军占据的6号高地作战任务。经过全班6个人两个多小时的浴血苦战,终于反击得手。但是,他的亲弟弟高守荣和班长等5位战友先后壮烈牺牲。悲愤中的高守余一个人占领了6号高地后,擦干眼泪,坚守阵地。他把敌尸垒成掩体,顶住了敌人多次炮火攻击。为了从敌人尸体上补充弹药,他有意把敌人放到近处再投出手榴弹予以杀伤,然后借着硝烟的掩护跑过去,从敌尸和敌人伤兵身上卸下手榴弹、爆破筒,再投向其他敌人。就这样,他从敌人身上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弹药补给。
一等功荣立者,获得“二级英雄”和“孤胆英雄”称号的高守余
战斗是极其残酷的。南朝鲜军发疯地多次对6号高地实施密集的炮火轰炸和暴雨般的轻重机枪扫射,高守余犹如神助,浑身上下遍布伤口,但是没有致命伤。打到最后,蜂拥而上的南朝鲜军看到这个打不死、炸不倒的中国勇士,竟然都吓傻了,没有人敢向他开枪。夜晚来临时,山下数百名敌人在集结,突然我军成群的炮弹呼啸着就把敌群给覆盖了。9连的战友们趁机冲上山头与高守余会师。此时高守余见到增援上来的战友们,全身一松就昏迷过去。
事后得知,孤胆英雄高守余在6号高地上苦苦坚守了一整天,由于南朝鲜军火力封锁严密,他没有得到部队任何补给。但是,在体力将要衰竭至虚脱的紧要关头,他从怀里掏出了保存在内衣兜里的3颗祖国慰问团赠送的水果糖。正是这3颗浸透着祖国人民深情厚谊的糖果,为他提供了战时最为需要的物质能量和强大的精神动力,辅佐他孤军奋战打退了敌人6次疯狂攻击,歼灭了南朝鲜军120多人。
战斗英雄高守余在为战友们介绍战斗经验
故事之五:1951春节期间正值第4次战役期间,志愿军第38军坚守的汉江南岸战斗空前惨烈。38军组织机关干部上阵地慰问,给战士们送去文艺节目和春节食品。除夕这一天,坚守上品里的335团1连战士们连续打退了美军两个营的多次进攻。第2天,大年初一天刚亮,阵地上突然传来炊事员老张的喊声:“同志们!今天是大年初一,我给你们送肉来了!”在冰天雪地中瑟瑟发抖的官兵们循声望去,只见炊事员老张挑着两箩筐年货,艰难地爬到阵地上来了。老张张张罗罗地分给每个人两包食品。他还特意告诉战士们说:“这可是好东西,别吃瞎了。这里有一包东西可是从祖国运来的慰问品,里面是熟肉。还有我用朝鲜老乡教给我的方法做的大米面打糕。”
战士们听说有一包食品是从祖国运来的慰问品,都倍加珍惜。大家3、5成群地用钢盔装点冰雪,开始精心地煮肉吃。把肉煮热后,首先小心翼翼地用鼻子闻一阵子,然后就用刺刀薄薄地一片一片地切开,最后才放到嘴里仔仔细细品尝着。这种吃肉的方法,让今天富裕起来的我们不觉有些辛酸。他们是从入朝后就很少吃上饱饭,很少吃上热饭的小伙子们,也是半年从没有沾上任何荤腥的最为辛苦的南征北战的勇士们。饭后,战士们翻来覆去地端详每一个人一份的“中国制造”的糖果,他们舍不得吃,只是用鼻子闻一闻。在当天大年初一的战斗中,战斗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阵地上许多战士壮烈牺牲。后来,安葬遗体的战友才发现,每个人分到的那几块“中国制造”的糖果都存放在贴身的布兜里了,他们一块都没舍得吃。
今年88岁的志愿军老兵颜昕雨女士回忆说,在帮牺牲战友清理遗物时,“他们的遗物有的是给妻子和父母留的信;有的是几元钱,还留下遗书说这些钱用来交党费;有的是祖国人民赠送的慰问品,要么是一块肥皂,要么是几颗花生米,要么是一支铅笔,要么是一条围巾,要么是几颗糖果。但战士都不舍得享用,他们都把祖国亲人赠送的慰问品精心地保存在内衣口袋里面。”
88岁的志愿军老兵颜昕雨女士
质朴的战士,最可爱的人。时至70年后的今天,祖国人民没有忘记你们,你们在异国战场、苦寒之地上塑造的中国军人形象和彪炳千秋、永载史册的功绩,将永远融入中华民族的基因,被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传承,发扬、光大!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