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载《巴蜀史志》2022年 “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刊
守正创新交流互鉴
助力阿坝州非遗活力传承
阿坝州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关怀下,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阿坝州文体旅游局借机构改革的东风,秉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不断夯实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基础,深入推进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举措扎实,亮点突出,成效明显。
一
正本清源,激发民族文化内生动力
一是以自我提升为方向,深入开展自查评估。阿坝州文体旅游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检查和调整工作的通知》要求,强化上下沟通协调,加强对县(市)文旅局的指导,扎实开展国家级、州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检查和调整工作,进一步明确各项目保护单位保护传承职责,进一步优化项目保护单位结构,实现非遗保护传承工程科学布局,有序推进。制定《阿坝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学保护传承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通过建立健全全州非遗保护传承体制机制,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推动、社会参与”,在全省率先建立有利于非遗保护传承的体制机制和社会环境,探索构建“阿坝模式”;切实增强全州非遗保护传承、创新发展能力,以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为引领,积极建设全国非遗保护传承示范地,为全国全省非遗事业产业发展提供“阿坝经验”;实施“非遗+”项目,实现“理念融合、市场融合、产业融合”,打造非遗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高地,创新非遗保护传承事业发展的“阿坝样板”。
二是以人才培养为抓手,切实强化专题培训。非遗传承人是非遗保护传承的核心,非遗要代代相传,要以人为本,以师授徒,因此,阿坝州文体旅游局高度重视传承人培养和传承人技艺提升。2019年,组织20余名非遗传承人和非遗学徒参加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2019藏族编织技艺普及培训班”,组织30余名唐卡绘画师参加“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藏族唐卡研修班;自2017年起,连续举办羌族口传史诗传习班;自2018年起整合各种力量,坚持每年在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举办一期阿坝州藏族织绣培训;积极参与四川艺术学院“瓦尔俄足”舞蹈培训班;举办2019年、2020年民族服饰与创新设计研究班,2020年羌医药传承人培训、2020年度基层非遗保护工作队伍等培训,切实推动阿坝州非遗传承人才的培养。
二
大显身手,扩大民族文化国际影响
一是搭建非遗精品展平台,持续强化宣传展示效果。2019年8月川滇藏青交界地藏区市(州)长第五次联席会议在阿坝州举行,为助力活动开展,丰富活动内涵,扩大活动影响,阿坝州在活动期间举办非遗精品展。音乐季期间,阿坝州文体旅游局共组织37个非遗名录项目,77位传承人及民间艺人参加此次活动。这次展览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展出现场农牧民群众、游客纷至沓来,搜狐、腾讯、新华、凤凰等各大媒体争相报道。通过展览,对非遗保护传承发展、文体旅游深度融合、群众脱贫致富增收起到积极作用,为阿坝州文体事业发展、旅游产业振兴找到可行之路。2020年6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阿坝州分会场系列活动,通过“线上+线下”模式开展非遗购物节活态展演,非遗传承人现场对藏族编织挑花刺绣、羌绣、羌笛等16个非遗项目产品及其制作工艺进行展示与讲解,线上平台主播对此次线下的展演进行直播,淘宝主播、非遗传承人为非遗项目产品进行直播带货。召开了“民宿+非遗”座谈会,通过民宿业发展为非遗项目开辟新的展示窗口,助力全州“民宿+非遗”产业发展。
二是走进国际非遗节舞台,全面展示阿坝非遗魅力。积极组织2020年阿坝州文旅大会非遗展演,参加第六届中国非遗博览会等展示交流活动。2019年10月,在第七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成都主会场,阿坝州藏羌刺绣、藏茶藏药、唐卡、羌笛、石刻、肩铃舞、雪顿节(折嘎)、瓦尔俄足、羌族推杆等非遗项目在开幕式、十大天府旅游名县主题日活动、四川省乡村振兴成果展、巧手夺天工“传统手工艺的现代新生”展、中国民族乐器传统技艺竞技的舞台上精彩亮相。在阿坝分会场,州县(市)齐发力,非遗项目及传承人、旅游宣传推介团队等共370余人参加分会场活动。此次非遗节期间,阿坝州出场参展单位19个,各级非遗项目161个,人数500余人,社区实践活动6场,社区展演14场,直接收入200万元,意向性订单100余万元,带动消费1000余万元。此次非遗节向世界完美展示阿坝非遗在促进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的突出成果,充分体现阿坝文旅人在文旅融合发展、非遗保护传承等方面的艰辛努力。
三是搭乘非遗之旅航船,不断丰富文旅融合载体。阿坝州结合文化旅游发展实际,在非遗节期间公布5条阿坝州非遗之旅线路,严格筛选上报16个非遗体验基地,均通过省文化和旅游厅评定和授牌。2020年,编撰出版《非遗之旅》,实现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旅游景点与非遗基地相结合,旅游体验与文化宣传相结合,极大地充实了阿坝州旅游内涵,找到文化与旅游融合切入点。
四是响应“天府三九大”口号,非遗创新打造外宣亮丽名片。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紧紧围绕“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宣传口号,切实以“熊猫家园”“熊猫故事”“熊猫旅游”为核心内容,组织唐卡传承人群体创作完成全球唯一的大熊猫巨幅唐卡——《大熊猫百图唐卡长卷》,在四川省图书馆首次亮相,得到国内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得到美术界和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升华阿坝州“大熊猫旅游品牌”的灵魂,创新打造阿坝州文化旅游对外宣传的亮丽名片。
三
决策千里,促进民族文化交流互鉴
一是远赴日本推介交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阿坝州文体旅游局组织州内优秀的非遗项目及传承人,前往日本东京开展“丝路印象——熊猫走世界·文旅融合·魅力藏羌”文化交流活动,在为期11天的时间里展出13个类别、103件藏羌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摄影作品,举办阿坝州非遗项目说明会专题活动5场,开设藏羌刺绣等专题讲座2场,邀请观众参与互动体验6场,为日本民众献上了一场场阿坝文化的饕餮盛宴。
二是围绕东西扶贫协作,再续浙阿两地古今情缘。在东西扶贫协作政策指导下,阿坝州文体旅游局强化与对口帮扶城市的沟通联系,积极推动两地双方互联互通。签订《绍兴市人民政府阿坝州人民政府大禹文化传承发展合作框架协议》《阿坝州人民政府与上海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强化阿坝与对口帮扶城市的沟通联系,推动非遗传承的合作交流。组织音乐剧《辫子魂》赴浙江嘉兴、杭州、绍兴等8个城市巡演,奔行5000余公里,历时44个日夜,演出14场,将100多年前那场家国情仇、共御外辱、血洒疆场、千古扬名的历史故事真实再现在浙江群众的眼前,现场观众被这刻骨的同胞之情、悲壮的国家之义、伟大的英雄之魂深深感动,那段满是屈辱的历史、无力回天的绝望,凝聚起浙阿两地群众携手共进的决心,激发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的感激和热爱。
四
打通经脉,深化民族文化融合发展
一是编纂系列非遗丛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小金四姑娘山朝山会、若尔盖度炯节、茂县瓦尔俄足节等以祈福、求善、趋吉为主旨的端午文化活动为依托,持续举办阿坝“端午祭”系列活动,打造阿坝端午祭文化旅游品牌,不断为阿坝州文化体育旅游深度融合集聚影响力。对全州格萨尔文化进行深入挖掘梳理,与阿坝州民族和宗教委员会、阿坝州编译局联合编撰出版《格萨尔的童年——觉日的故事》。搜集整理羌族口传史——曲布(颂辞),出版《羌族口传技艺曲布(颂辞)》,编撰《非遗之旅》《净土匠心》《阿坝州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成果集》系列丛书,用优秀传统文化鼓舞和激励当代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二是以生态保护区建设为重点,强化文化整体性保护。阿坝州文体旅游局着力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采取语言保护、文字制造、媒介宣传、数字记录、文本记载、舞台演出等方式,保护传承羌族文化。邀请国家、省、州各级专家对保护区建设进行指导,不断推进完善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圆满实现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向文化生态保护区转型升级。深入分析全州民族和文化分布现状,科学谋划民族和文化长远发展,公布建设河曲马黄河草原文化生态保护区和嘉绒文化生态保护区,成立阿坝州文化生态保护区领导小组及其工作管理委员会,编制《嘉绒文化生态保护区(阿坝州)总体规划》和《河曲马黄河草原文化生态保护区(阿坝州)总体规划》,推动全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整体性保护,为实现全州少数民族文化整体性保护打下坚实基础。
(本文载《巴蜀史志》202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刊)
本文内容系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方志四川”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供稿:阿坝州文化体育和旅游局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