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由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上海图书馆、上海电影家协会和普陀区档案馆联合举办的“大手笔——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手绘电影海报特展”,在上海图书馆东馆开幕。

这场展览是“扎根人民,与时代同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上海文联系列主题活动之一,同时作为第六届上海图书馆阅读季(2024—2025)国庆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电影海报的角度,带领观众回顾中国电影的历史,也从电影记忆中回溯一路走来国家和人民生活发生的点滴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现场

手绘电影海报,作为电影的宣传手段,在电影诞生之初便已出现。海报不仅画功精湛,更藏着巧妙的构思,浓缩电影的精华,加上影院美工师对影片的独到理解,笔走龙蛇,妙笔生花。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量工作在放映第一线的美术工作者,坚持用手中画笔为电影创作手绘海报,为中国电影留下许多堪称“大手笔”的珍贵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览现场

本次展览汇集了75幅不同时期的经典电影海报,以电影故事的时代背景先后排列,搭起一条既承载历史足迹,又在艺术表现上精彩纷呈的电影画廊。从《鸦片战争》起始,到反映建党的《开天辟地》,从土地革命时期为背景的《红色娘子军》《闪闪的红星》到以抗战为背景的《铁道游击队》《红高粱》《51号兵站》,再到解放战争时期的《林海雪原》《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从解放初期的《霓虹灯下的哨兵》、抗美援朝的《英雄儿女》到以对越自卫反击战为背景的《高山下的花环》,以及反映1949年后社会大众生活的《今天我休息》《李双双》,改革开放后的《人到中年》《秋菊打官司》《股疯》,还有新世纪拍摄的《生死抉择》《战狼》《湄公河行动》等,徜徉其中,我们会清晰地触碰到新中国电影的脉律,感受到新中国电影曾经创造的辉煌。

开幕式上,导演郑大圣回忆起年轻时受到的震撼:“不到影院时就能看到一面墙的海报降临在大街上,而且同一部电影在各家影院张贴的海报也不一样。不一样的类型、风格,包括海报上选取的高光时刻都不尽相同,因为每一位画师对于电影的理解、诠释与设计不一样。”

不同的海报背后是画师独特的风格,有的善于配比颜色,有的巧于塑造角色,还有的工于轻擦出某种特别的光影氛围,郑大圣也愿为此跑去各家影院,追看各幅海报,影院门口的海报墙俨然变为属于影迷的画廊:“影院门口的大海报是美工师们的大手笔绘画,海报展现的电影亦是电影创作者的大手笔作品,而共和国75周年的历程更可谓是时代的大手笔。所以,我们以此致敬75年来为新中国电影发展作出贡献的电影人,也以此献礼共和国75周岁生日。”

开幕式现场,李树德作为手绘电影海报美工师的代表,向大家介绍手绘海报的制作过程:提前三两天进入影院观看影片,然后回到案台开始创作,在巨大的尺幅上用画笔一笔一笔勾勒、涂色,最后张贴在影院外,而后新的影片即将上映,再进行新一轮创作,周而复始。所谓海报,大概就是因为像大海一样宽广,宽广到隔着马路就能看到,观众被海报引着进入影院。

“区别于海报上所记录的导演、主演等台前工种,其实我们美工往往不为人所知,大众看来可能跟水电工一样都是工人,我们的画作可能在墙上张贴一周就会被新的海报取代。”李树德谈起自己的工作,认为它可能默默无闻却满腔自豪,“但我自认为我们美工是创造美与艺术价值的工匠。我从事海报创作直至退休,我们这一行基本都会干到退休,正是对于电影与美的热爱与向往支撑着我们专心创作,数十年来不离不弃。尽管我们美工只是小众人群,但每周一幅画作能为路旁成百上千双眼睛提供美的感受,我相信我们的职责在于服务大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树德

随后,李树德将自己创作的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手绘海报赠送给了电影出品方。作为展览开幕的启动,领导和嘉宾们拿起画笔,为现场正在创作的《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大幅海报上添上独特的一笔,这幅海报也由两位共同创作者李树德和黄荣国捐赠给上海图书馆永久收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赠送仪式

“现如今,随着数字媒体技术发展,手绘海报逐步隐入历史的河流,已经不多见了,但是老一代海报创作者的职业理想和艺术追求依然在赓续和发扬。”普陀区档案馆调研员徐勇军讲述起手绘海报的意义,“我们期待上海电影能再塑辉煌,不仅要出大手笔的电影、导演和艺术家,也要出大手笔的电影海报及其创作者,以守正创新的精神打造上海电影之城,以电影的高质量发展,助力上海习近平文化思想最佳实践地建设,为中国电影走入千家万户、跻身世界影坛作出新的贡献。”

本次展览将一直延续到10月20日,展览期间,主办方还将配套主题论坛,探讨75年来中国特色经典电影的发展之路,同时开展青年电影人的“观摩+沙龙”活动,挖掘电影海报背后的故事,探讨新时代电影的创新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