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作为我国当之无愧的高校天花板,能考进这里的学生,尤其是高考就能考进清华的学生,毫无疑问都是人中龙凤,而且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考上清华的难度有多大?看唐尚珺复读十几年都没有考上清华,就知道答案了。

唐尚珺这个活生生的例子也告诉我们:考上清华,单靠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你可以不是100%的天才,但如果你连1%的天赋都没有,努力十几年也是考不上清华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天才的评判标准,往往是不唯一的,像前不久走红的姜萍,就因为参加数学竞赛的预赛成绩优秀,被冠以了“天才少女”的称号,但结果却是草草收场,到现在大家也不知道姜萍的决赛成绩,甚至连姜萍这个人也销声匿迹了。

姜萍支持者、美国教授陈燕北:清华让人无语,天才不是这样培养的

但姜萍的走红,也让不少人顺带着蹭了一波不小的热度,就比如那个豪掷百万要打赌姜萍不是“天才”,还有各大高校有头有脸的人物,也靠着姜萍才被大众所熟知,其中,就包括教授陈燕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燕北教授的名字也非常有趣,一听就知道他的家乡在哪里,老一辈父母有不少都希望以家乡特征为孩子取名的,本意是希望孩子以后有出息了不要忘本,记得回报家乡。

但令人唏嘘的是,陈燕北现在已经是美国的教授了,在加州理工大学任教,陈教授也算是业界颇有影响力的人物了,却因为姜萍支持者的身份,被网友们喷得不轻,当初,陈教授坦言:阿里数赛预赛的难度不高,中专生苦学两年,也可以学到姜萍那样的程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姜萍的风波刚刚淡去,陈教授却又因为与众不同的观点,引起了大家的激烈讨论,事情的起因是,陈教授在自己的朋友圈发文吐槽清华大学,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提到“五道口某学院”,谁人不知说的是清华呢?

陈教授之所以针对清华,是因为不满清华的培养方式,直言对清华大学让人无语:在刚过去的十一假期期间,清华大学从各地召集了一些初中生,让他们一起研究如何获得菲尔兹奖、图灵奖以及参与各种大型的国际赛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教授对清华的这种做法感到嗤之以鼻,直言清华大学的这种培养方式让人无语:天才不是卷出来的,更不该用这种方式来培养。

而陈教授的朋友圈内容,本来是很私密的东西,却被圈内好友不小心截图转发出来,随后就流传到了网上,尽管当事人紧急删除了,但大家对这件事的讨论却没有停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才是“卷”出来的吗?教育该选“大锅饭”还是“开小灶”?

很多网友都认可陈教授的观点,认为天才的确不该是“卷”出来的,如果连天才的培养方式都如法炮制“应试教育的内卷模式”,那天才的称号将毫无意义。

在这类网友的眼中,天才应该在宽松教育的培养方式下,自发地探寻自己的兴趣和品味,在成年之后再去努力和竞争,其实对比之下就能看出,支持陈教授观点的网友,似乎更认可国外的教育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在评价学校的教育模式之前,还是应该考虑一下当下的教育环境,很多网友都觉得,国内的教育偏向于“大锅饭”,如果学生有明显的个人偏好,家长也有条件的话,参加“小班”模式的培养,也是无可厚非的。

对此,笔者的观点有所不同,相较于探讨清华帮助初中生探讨如何获奖对不对,笔者更在意的是:清华这样的做法,是否对学生有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对于那些家境一般的同学来说,他们之中不乏一些有天赋的同学,但却苦于信息闭塞,找不到努力的方向,甚至如果没有领路人,他们都不知道自己可以参加哪些比赛。

而清华的这种培养方式,毫无疑问就是在做“天赋型选手”的引路人,主动去打破信息壁垒,让天才不会因此埋没,而是找到适合自己发挥的舞台。

当然这样的做法也会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弊端,肯定会有一部分家长,本着对“天才”标签的痴迷,不顾孩子的个性甚至是能力,去强迫孩子参加类似的活动,就会出现白忙活一场的结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日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