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很微妙,最终走向得看双方的性格与做人,有人说导师是“老板”,研究生就是打工人,但有时候也不完全如此,多数应该都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曾看过一位研究生写的文章,称导师为人厚道,就像父母一样关爱学生,硕士毕业准备找工作,但导师一再挽留,希望学生能在专业上有所发展,继续读博。

最关键的是,导师还想到了学生的生活压力问题,表示可以借钱给学生读书,这让学生感动不已,这样的导师谁不爱呢?

可是在另外一端,很多导师就表现得非常强势,学生在导师面前是没有更多发言权的,说什么做什么,而且还要做好,甚至要超越预期,否则学业、科研、论文、毕业可能都会出现一堆问题。

近日,有网友爆料,身边有一位研究生在和导师沟通中情绪激动,直接硬刚导师,矛盾一触即发,而事情起因竟然是因为帮助导师拿快递次数过多。

从双方的聊天记录来看,该研究生表示经常帮助导师拿快递,做PPT,两年拿了237个快递,写了20多个PPT,而且这些PPT内容和他的课题无关。

该研究生强调,自己只是导师的学生,导师不能左右自己的一切,而且导师在他的课题指导方面没有发挥实质性作用,指导课题只给三个字:

自修复!

在这种情况下,该研究生情绪失控,表示从今以后不会再帮助导师做与课题无关的事情,希望导师好好指导课题,如果导师继续以前的做法,那就要将导师的行为在网络上公开,并说了一句震撼的话:

124页的PPT准备好了!

是不是有一种“罄竹难书”的意味?124页PPT,该记录多少关于导师的事情,这里面到底是什么,应该是不言自明,无非就是导师、课题组的那些事。

看到这里,导师似乎也慌了,先是发语言通话,学生没有接听,然后发文字消息,希望学生来办公室好好谈一谈。

面对师生间的矛盾,各方看法不一。

少数人认为,这位研究生太矫情,学生帮老师拿快递有什么不可以呢?自己小时候还曾经帮老师收割过稻子,帮忙而已,不想干可以在之前就说出来,两年拿了200多个快递都没有说话,现在一股脑儿说出来,让彼此都觉得尴尬。

但也有人认为,这不是普通的帮忙问题,两年237个快递,平均下来两三天就要拿一次,这明显不正常,属于典型的利用学生免费劳动力。

很坦白地说,个人认为仅仅看拿快递的事情并不能说明导师过分,有时候导师可能比较忙碌,习惯了让学生帮忙拿快递,而且做一点PPT也属于帮忙。

有一位网友说得特别好,这是一个双向成长和奔赴的过程,需要大智慧,研究生培养不同于本科生上课,但这位研究生为什么情绪失控呢?

说到底,这件事可不仅仅是拿快递和写PPT那么简单,学生两年来之所以把活都干了,说明他心里也有预期,并没有忤逆老师的意思,问题出就出在导师没有做到双向奔赴,在研究生课题指导上没有用心。

导致学生学生出现情绪反弹,不愿意再帮助导师做事,换句话说,如果导师也很好,课题指导有方,学生帮助老师做点事,也不至于撕破脸皮!

在现实中,确实有部分研究生被导师当作了“生活保姆”,承担了大量与专业和科研无关的工作,这不仅侵蚀了他们的学术时间,更在某种程度上扭曲了师生关系的本质。

一位师弟是国内某知名大学的一名硕士研究生,他的专业是材料科学。然而,自入学以来,他的生活似乎与“科研”二字渐行渐远。

除了必要的实验室工作外,他还经常被导师要求处理各种生活琐事,如购买家庭日用品、接送导师的孩子上下学、甚至帮忙打理导师的私人事务。

这些工作占据了他大量宝贵的时间,使他难以专注于自己的研究课题。他也曾试图与导师沟通,但每次都被以“锻炼综合能力”为由驳回,这让他倍感无奈,只能忍气吞声,熬到毕业。

当然,也有一些个性很强的00后研究生会站出来说“不”,其实这都是长期养成的“习惯”,如果大家都不愿意接受,相信很多导师也就识趣得多!

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还是要想办法平衡好学术生态中的权力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构建更加健康的师生关系,确保研究生能够在良好的学术环境中成长,专注于科研与学习,而非被琐碎的事务所牵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