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李树林。
李树林(中)给班组成员讲解设备维修步骤。
李树林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通旺农牧集团有限公司工会主席、机修班班长
李树林是四川营山通旺农牧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名技术骨干,曾获得“全国优秀农民工”“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四川省劳动模范”“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称号。
“作为一名农民工代表,我对农村既熟悉又热爱,反映、传递农民工兄弟姊妹的声音是我的使命。”自2018年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李树林经常在工作之余进村入户,聚焦群众最关注的问题,把农民的声音、基层的期盼带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去。
学无止境,在机修行业一路精进
从搬运工到机修工,从企业技术骨干到全国人大代表,李树林用了21年时间。
出生在四川省营山县老林镇猫顶村的他,因家境贫寒,高中毕业后就跟着师傅在县城学习钟表维修,曾在广东一家钟表厂打工。1997年,他回到营山老家,到四川通旺农牧集团当起了搬运工。
搬运工作重复且枯燥,学过钟表维修的李树林对公司的一台粉碎机非常感兴趣,一有空就去摆弄这台机器,时间一长,便和机修师傅熟络起来。机修师傅修理机器时,李树林就站在旁边,一边看一边问,还掏出纸笔记录。在搬运货物的间隙,李树林也总会从包里拿出随身携带的机修相关书籍学习,遇到一时难以理解的知识,他就拿着书求教机修师傅,书本上密密麻麻都是他做的笔记和画的机器零件图。就这样,李树林逐渐掌握了机修的基础知识,还能动手修理一些问题简单的机器。四个月后,他被调到机修班。
成为机修工后,李树林将工厂里的机器设备当成“好朋友”,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去研究背后的技术和生产原理。不懂就问,不会就练,靠着不懈努力和刻苦钻研,李树林成为公司里的“技术达人”,先后取得电工资格证、焊工证、锅炉操作证等证书。在机修班的20余年里,他为企业解决了很多技术难题。
公司生产的饲料,由于原材料含水量较大,时间一长极易发霉。李树林查阅关于制粒机原理的书籍,尝试焊接一排蒸汽管进行烤干。在多次试拆、试改、试装后,成功改造出制粒机冷却烘干系统,解决了饲料发霉问题,为公司节约成本40余万元。不仅如此,他还利用废旧部件改造制粒机,延长制粒机使用寿命;用传统链条加皮带方式提升货物,解决了设备连接线经常短路烧坏电机的问题;参与研发生物发酵饲料,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2018年,李树林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这让他深感自豪的同时也感受到沉甸甸的责任,“我知道人大代表很神圣,要履职尽责还需加倍努力。”学习永远在路上,当选人大代表后的李树林给自己安排了很多“功课”,从法律法规到政策文件,从时政新闻到民生大事,李树林每天都利用空闲时间“充电”,经常深入农村调研摸实情,聚焦自己熟悉的“三农”领域履职尽责,先后提交了20余份建议。
百花齐放,用心做好传帮带
“只有班组强了,工作效率才能提升。我希望做好技术传承工作,让更多的技术人员更好地成长进步。”技术进步是李树林的追求,做好“传帮带”,让更多年轻的技术人员挑大梁,是他的目标。李树林的这一想法很快变成了现实,2019年9月,营山县委组织部、县人才办在通旺农牧集团公司组建了以李树林名字命名的“名匠工作室”。
作为工作室领衔人,李树林一如既往地学习创新,带领工作室的8名成员进行技术攻关,实施技术改造,解决了一大批生产技术难题。为提升安全性能和企业产能,在提升机、脉冲、料仓、沙克龙等设备上研究安装无火焰泄爆器;不仅对老旧制粒机、空压机进行升级改造,还优化了饲料加工投料配方配比。在他的带动和指导下,多名工作室成员被集团公司评为优秀工人,成为公司有名的“技术能手”。
“这里主要是机器长时间运行,温度过高烧坏了电机。”一次,有设备突发故障,李树林一边解释,一边给工作室成员张成辉进行维修示范操作。工作室每个人的具体工作不同,李树林要求自己多巡视多检查,对每个环节的工作做到心中有数,并亲身示范,把多年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及操作技能传授给工作室的年轻人。
李树林在工作之余坚持记笔记,每次检修设备的名称、型号、故障部位和原因、元件服务时间、操作程序、相关原理等,他都条分缕析地记录下来,同时放入平时用手机拍摄的检修重难点环节图片,形成了一本20多万字的检修笔记,便于年轻人学习,以更快提升班组整体操作水平。
“工作室的氛围很好,在李班长的带领下,我们的技能不断提升,为企业的转型发展贡献了一己之力。”工作室成员张成辉由衷感慨道。工作室不仅培养了更多的设备维护保养高技能人才,也提升了机修班组对现场设备的操作技能水平。
安“薪”守护,为农民工合法权益发声
今年是李树林履行全国人大代表职责的第7年。“我天天在生产一线,接触的都是最朴实的工人,他们的所想所盼就是我建议的来源。”李树林始终把农民工身边事、挂心事当作自己履职的头等大事。
李树林经常深入县域企业车间、田间地头摸实情,在他看来,倾听最基层的声音,才能真正了解农民工兄弟姊妹的现实困难。
“调研中,很多农民工告诉我,最想要的是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李树林说。一次调研时,瓦工陈某向李树林讲述了自己的经历:瓦工的特点是哪里有活就去哪里,做工的那几个月一般是以日结的方式拿部分工资,剩余工资只有等到工程结项的时候才能拿到,至于能不能真的结清,谁也没把握。陈某遭遇过几次被拖欠工资的事,因缺乏相关法律知识又没钱聘请律师,只能被动等待,这是大多数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面临的困境。
农民工的烦“薪”事成为李树林特别关注的问题。2023年底,营山县检察院通过支持起诉、执行监督等方式,成功为39名赴境外务工的农民工讨回工资。这让李树林感触颇深。
“检察机关对涉农民工案件优先办理,为39名农民工讨回了百万余元的血汗钱,我也参与了矛盾调解,无论是法律效果还是社会效果都很好。”李树林说,他真切地感受到了检察为民的责任和担当。
“检护民生”专项行动开展以来,营山县检察院与当地司法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单位会签工作机制,明确各单位在办理欠薪案件中的分工,并从案件线索移送、协作调查取证、定期联席会商等方面加强协作,实现了县内执法司法信息共享,提升了保护外出务工人员劳动报酬权的力度。这一做法得到李树林的肯定。
“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事关农民工切身利益和民生福祉。在农民工讨薪问题上,检察机关着眼于农民工急难愁盼问题,积极主动作为,以法治之力守护农民工劳有所得,把工作真正做到了群众心坎上。”李树林希望检察机关继续加大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的惩治力度,依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同时充分发挥检察建议推动诉源治理作用,为根治欠薪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来源:检察日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