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修:这个班组的工人“三不怕”
万水平
天壕新能源公司是依靠丰矿集团所属的新高焦化有限公司干熄焦余热生产蒸汽、发电。正因如此,整个厂区高空管道纵横交错,比一般的电厂还多,高空作业成了检修班的常事。
10月9日下午,发现8米高空供焦化厂富油换热器管道与管道交叉处出现漏气,检修班班长杨君与另一位检修工鄢燕兵小心翼翼地通过管道桥架登上漏气处,系好保险带,将保温棉撕开,找到漏气点,用了两个多小时将新的垫片更换到6寸管道上。在高空,稍稍有风,保温棉里的丝状物就会飘到人脸上和身上,特别痒。
这里的检修工不仅要不恐高,还得不怕累不怕脏。大修汽轮机时,得清理汽轮机油箱与事故油箱,两个油箱只能容得下一个人做事。油箱内的汽轮机油常年运行,使得油箱内沉积了少许铁屑,这些铁屑用手扫不干净,用布抹不掉,只能拿着揉好的面粉,一点点将油箱内的铁屑粘掉。
清理油箱得用去25公斤面粉。作业时,一个人负责在油箱内清理,另一个人则在油箱外接收用完的面粉。两个油箱,一个圆柱形,一个正方形。在圆柱形的油箱做事,极易滑倒;正方形的油箱内有一格一格的过滤网,弯腰转身极不方便。清理油箱就得两天,常常弄得一身都是油污。
检修班的员工不仅要清理油箱,还得清理循环水池,循环水池的水是供发电设备的冷却用水。循环水池是半封闭的,可容纳循环水1800吨。一年下来,水池内积了2厘米厚的污泥,味道不好闻。得将污泥清理掉,重新将整个水池洗刷一遍,彻底弄干净,这任务也落在了检修班的员工身上。
“清理循环水池,6个人要用3天的时间,才能清理干净。”参加清理的员工胡伟说。
打磨:“武装到牙齿”
刘铭达 张晋彤
集便器,这一看似不起眼的客车厕所设施,实则承载着数百公斤的污物储存重任。每当列车进入段修期,这些庞然大物便会被逐一拆解,接受细致入微的检查与维修。面对粉尘弥漫的工作环境,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太原车辆段车电车间集便器维修组的李惠行身着防护服,层层叠加N95口罩、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机及面罩,将自己“武装到牙齿”。
打磨作业是箱体维修的第一步,也是最为艰辛的一环。由于箱体悬挂于客车底部,历经风霜雨雪,尘土与污垢早已牢牢附着其上。李惠行手持打磨机,耐心细致地去除每一寸顽固污渍,直至箱体重现本色。紧接着的除尘环节,更是将狭小的作业空间笼罩在一片灰蒙蒙之中,若非李惠行身着白色防护服,几乎难以辨认其身影。尘埃落定,他的脚印在灰蒙蒙的地面上清晰可见,宛如行走在沙漠之中。
为了达到严苛的检修工艺标准,李惠行还需对箱体特殊部位进行酸清理,那刺鼻的气味侵袭着他的呼吸道,引发阵阵咳嗽,泪水也不由自主地滑落。然而,对他而言,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夏日的酷热。密封性良好的防护服虽为他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却也让他在高温的炙烤下倍感煎熬。还有储污箱内散发出的阵阵恶臭,令人作呕,难以忍受。
每日上午,李惠行需在地下深达两米、面积狭小的空间内干3个多小时,而春运、暑运期间的连续加班更是家常便饭。他坦言,每个岗位都需有人坚守,既然自己选择了这份职业,便要为旅客的出行提供便利。
除锈:红肿的双手令人心疼
邵帅 沈幼芬
在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有这样一群班组员工,他们被称为井控卫士。日常工作中,他们有一项极为艰巨的任务——使用除锈剂为井控设备除锈。
刺鼻的气味、腐蚀性的液体,让他人避之不及,而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将双手伸进装满除锈剂的盆里,用钢刷除去设备配件上的斑斑锈迹。即使戴着手套,有时也会被除锈剂浸透,无情地侵蚀着他们的皮肤。长时间下来,双手会严重脱皮、发炎,那红肿的双手令人心疼。
经过一系列操作,井控设备焕然一新,设备使用寿命有效延长,安全标准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虽然这是份“苦差事”,但这群井控卫士的付出构筑起了安全生产的坚固防线。
混灰:脸上像画了“小丑妆”
郝东磊
在哈萨克斯坦坚戈油田的中曼石油施工现场,因为固井施工不间断,现场固井副经理袁继胜每天都带着班组人员在灰站进行混灰作业。由于工作量太大,他们基本上是24小时连轴转,往往这个井队刚施工完,下口井的固井作业又开始了。
现场混灰是个辛苦活,虽然每个人都戴着口罩、穿着防护服,但刚拆开的水泥还是会钻进脖子、眼角和耳朵里。
由于防护服不透气,贴身的衣服往往被汗水浸得干了又湿,湿了又干,一天忙碌下来,大家的眉毛、耳朵、额头等一切裸露的部分积满了厚厚的一层灰尘,他们笑称这是“小丑妆”。
放线:硬咬着牙拽到终点
孙晓环 程海
“一二、一二……”20多名身着工装、防护服的壮汉身体前倾,双手紧攥着肩头上的铜导线,齐齐地向前迈步,低沉的口号从他们胸膛发出。他们不是纤夫,他们在展放电气化铁路接触线。
今年3月沧州站改造工程正式开始,随着各专业设施改扩建的完成,接触网改造施工第二阶段便线回拨施工在10月中下旬开始了。施工前,接触线要提前展放并固定到接触网支柱上。每根线都有1500多米长,两吨多重,由于作业天窗时间紧,作业区段轨道没有铺设连通,既有线改造放线都要由人工完成。
这是一项又苦又累的活。他们要从起锚处拉出比手指还粗的金属线,以5米一人的间距扛在肩上前行,每到接触网支柱处大家合力把线吊到腕臂滑轮上,减少摩擦,直至锚段结束。脚下石砟、钢轨、路基交错,1500多米长的导线要在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内展放到位,每天上午、下午各展放一根。
“线挂在滑轮上有弛度,展到700多米的时候就非常沉了,人人都闷着头使蛮力扛拽,得硬咬着牙拽到终点。”中国中铁电气化局运管公司北京维管段机械科科长焦孟龙说,“放线这活,腰腿累倒是次要的,肩膀是最疼的,线跟着迈步的节奏一颤一颤地硌肩膀,一根线下来肩头肿起老高,四五天缓不过来。咱段工程分公司的几个人真是铁汉子,像马雪宁他们足足干了7天。”
“放线是力气活,需要很多人,段机关科室人员也报名参加,跟着队伍一起干。太苦太累了,实在坚持不了的就轮换着来,这7天共有近500人次参与了展放。”沧州站改项目经理程海说,“最长最重的一根线是1600多米的接触线,那天大家喊着口号往前走,士气特别足。”
沧州站改第二阶段接触网便线回拨放线施工于10月22日圆满完成,共展放接触线、承力索各5000余米。这对确保京沪铁路沧州站按期开通具有重要意义。
吊装:就像进了“减肥中心”
夏忠
中能建建筑集团机械化大修厂综合班的师傅们开玩笑,将大件吊装作业小组称为“减肥中心”。
吊装期间,爬高上梯,寸步不离,不到一周瘦了三五斤。因为累,工间休息20分钟就能眯一觉,完成吊装乘车返回的路上,呼噜声此起彼伏……
布置吊装机位最费事,为选择最佳机位,从零米到近百米高的钢架要爬上爬下几十次比对。布好机位后,要穿插钢绞线,1根钢绞线约重200斤,需3个人拽拉,1人对孔,喊节拍一起用力穿插。插好1根,就算在寒冬腊月也会汗流浃背,吃饭时握不住筷子。
大件设备吊装需一气呵成,24小时连班。为确保万无一失,吊装小组的师傅们得寸步不离,在吊装区域仔仔细细地巡检。正因为这么辛苦,想不“减肥”都难。
清淤:没人能干净地从池底爬出
陈久松 王翔
冀东油田油气集输公司高尚堡联合站水质处理班是完成整个高柳油区来水处理和回注水任务的核心班组。每年的设备检修,班组员工要下到6米多深的生化池底作业。
“池底的淤泥齐腰深,下到淤泥里又冷又压迫,喘气都困难啊!”班长袁涛说,在如此恶劣的受限空间中,员工们除了清理淤泥,还要重新安装填料、曝气装置和更换搅拌器等,“这么多活干下来,没有一个人能干干净净地从这里面爬出来,但是没有人抱怨,因为这就是我们的工作”。
“干这个活,不仅要用巧劲还得心细。”袁涛说,“这不仅是为了完成油田的生产任务,更是为整个油区的生态环保做贡献。石油人的责任不仅是在地下采油,也要守护地上的生态。或许别人看不到,但我们知道它的价值。”
加料:极易被高温溶液喷溅烫伤
屈联西 张扬
河南豫光锌业有限公司二厂极板工段镀锡包铅炉原加料模式为纯人工搬起报废阳极板褪下的阳极梁及铅锭,一根根、一块块将均重约22千克的阳极梁及48千克的铅锭投入镀锡包铅炉中,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且投炉过程中极易产生高温溶液喷溅烫伤隐患。
近期,锌业二厂极板工段结合生产科人员集思广益,在镀锡包铅炉旁增加一个高于锅炉平面的投料平台。平台上搭设两根钢管至锅炉口,工人仅需使用电葫芦将阳极梁或铅锭吊放于平台,挪动至两根钢管上,阳极梁或铅锭就能依靠自身重力滑入锅炉中。
同时,为避免被高温溶液喷溅烫伤,他们在钢管滑坡入锅炉口前悬挂活动挡板,阳极梁或铅锭过挡板后,挡板自动回落,挡住入锅瞬间溅起的高温溶液。
全副武装
面对粉尘弥漫的工作环境,中国铁路太原局集团有限公司太原车辆段车电车间集便器维修组的李惠行身着防护服,层层叠加N95口罩、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机及面罩,将自己“武装到牙齿”。刘铭达 张晋彤 摄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