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日报消息,11月2日至7日期间,中欧技术团队于北京就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价格承诺方案的内容展开了5轮磋商,并且取得了“技术性进展”。欧盟委员会宣称,此次磋商的重点在于推动达成一项有关价格承诺的可能协议,此协议旨在替代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最高达35.3%关税的举措。中国业界于8月24日提出了价格承诺解决方案,欧委会在9月12日“拟拒绝”该方案,不过自9月20日起,中欧技术团队在布鲁塞尔进行了长达20余天共8轮的磋商,目的是“避免贸易摩擦升级”。
中欧谈判取得新进展,其中一个原因是中企进入非洲市场。更为关键的是,欧盟内部对待贸易战持谨慎态度。欧盟驻华大使庹尧诲公开宣称,其不愿与中国发生贸易冲突,不想打贸易战。不过,他也埋怨双方在过去五年的谈判毫无进展。似乎欧盟大使虽有避免贸易战、寻求和平解决问题的想法,却企图迫使中国率先作出让步,从而获取更多利益。然而,中国在面临此类情形时,已然展现出很强的韧性与应对能力。中国所采取的反制手段,像针对欧盟的白兰地、猪肉以及乳制品开展贸易调查等,就表明了中方在贸易摩擦中坚定的立场。
据报道,欧盟试图“降低风险”,在电动车贸易争端里谋求一个折中的方案,这和特朗普当选存在一定关联。有消息表明,特朗普在关税方面放出的强硬话语,让欧洲国家察觉到了危险。所以,各方都不想在应对美国经济压力之际,又遭受中国的反制措施。回想“特朗普1.0时代”,美欧经贸关系就曾陷入极为艰难的状况,此次特朗普在竞选期间更是口出狂言,宣称要让欧盟以及其他全球贸易伙伴“付出代价”。不得不承认,中欧代表近期取得的磋商进展,或许真的要得益于特朗普送来的“助力”。
北京外国语大学欧盟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崔洪建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称,当下欧洲所面临的形势要比特朗普首个任期时更为严峻。欧美关系的焦点议题已经从经贸领域延伸到了安全领域,并且在这些议题上美国占据着主导权。崔洪建认为,在面对特朗普的关税威胁时,欧洲会继续采用两步走的策略,即先尝试通过谈判来解决问题,如果谈判失败的话,就有可能采取更为强硬的手段。同时,崔洪建还指出,未来由于特朗普政策所带来的压力,德国可能会更倾向于采取较为强硬的立场,这将促使法国和德国站在更为相近的立场上。
当地时间11月13日,法国总统马克龙于一场聚焦欧洲竞争力的小组会议上讲话时发出警告。他指出,鉴于美国当选总统特朗普的经济政策,欧洲存在分裂的可能性,并且可能同时陷入与美国和中国的“贸易战”。马克龙表示,下一届美国政府“会持续大力保护其市场,这一做法有拆解欧美之间价值链的风险”。他还称“我们显然正在步入一个‘关税战’的世界。”他着重提及一种情形,即美国也许会通过对中国征收高额关税的方式,迫使欧洲与中国脱钩,而与此同时,美国也会对欧洲征收高额关税,届时欧洲便有分裂的危险。
特朗普的强势归来,实则揭开了欧盟的遮丑面纱。特朗普这一角色并未使欧洲危机加剧,而是促使欧盟去直面现实状况。欧洲的经济与安全问题由来已久且根深蒂固。从政治角度而言,欧盟盲目追随美国,这样的做法注定其难以承担重任,也无法成为中美之外的第三极力量。在经济方面,欧盟主要是与中国、美国、俄罗斯开展贸易,然而其却自行削弱自身实力,炸毁北溪2号这一举措让德国遭受重创;如今冯德莱恩又采取激进手段,迫使中欧走向对抗,这对德国汽车工业造成损害,这种做法无疑是在剥夺欧洲的生存空间。一旦失去德国,欧洲就只会被美国完全吞并。
幸运的是,即便局势严峻,欧洲也还没有丧失所有的转机。要知道,欧盟内部对待中国的态度并非是固定不变的。意大利和法国有时候会反复无常,然而更多的欧洲国家对中国展现出了友好的态度。有不少高级官员频繁访问中国,并且宣称要通过谈判来消除双方的分歧。或许,这就是中欧双方再次拉近关系、共同渡过难关的机会所在。欧盟要是想要重新恢复生机,就必须消除内部的不团结现象,化解那些会导致分裂发展导向的危险威胁。如果只是一味地自我较劲、莽撞行事,只会让局势陷入僵局,最终成为别人利用的筹码。与之相反,保持团结一致、和中国携手合作,可能才是摆脱困境的最佳途径。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