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于8月强行闯入印度支那以后,1940年9月27日,日、德、意又签订了《三国军事同盟条约大纲》,根据这个条约,日本和德国、意大利互相承认各自在欧洲和“大东亚”“建设新秩序”的“领导权”。
1、日、德、意三国同盟的影响
这个军事同盟显然加剧了中国的危机。
首先,日、德、意三国轴心形成以后,日本的行动将得到德、意的有力支持,而由于苏德间签订有互不侵犯条约,苏日间达成类似条约的可能性也在增大。
由于苏联一直是援助中国最为得力的国家,一旦失去苏联的援助,中国抵抗日本的困难将急剧加大。
其次,汪精卫伪中央政权的成立使国民政府面临着挑战,日本及其他法西斯国家和法西斯仆从国将会承认伪政权,在国际上对中国中央政权的承认将陷于一种分裂的状态。
为此,29日,中国对德国承认并尊重日本在建立“大东亚新秩序”中的领导地位提出严重抗议,但这不能改变德国的政策,11月11日,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约见中国驻德大使陈介密谈时声称:
“大势所趋,惟强是重……日拟近日内承认南京政府,德意与同盟关系,亦必随之”,日、德、意三个法西斯国家沆瀣一气,使三国作为一个国家集团与民主国家背道而驰,而美国的举动对中国也愈发关键。
从另一角度看,日、德、意三国同盟带给中国的也并非全是坏处。《三国军事同盟条约大纲》除强调三国在东亚和欧洲的互助合作以外,还特别提到“三国之一如被目前尚未参加欧战或中日冲突之国家所攻击时,应以政治、经济及军事之各种方法彼此互相协助”。
很明显,这是针对美国而言的,因为美国是唯一一个尚未参战又在各国间周旋的大国,而美国的反应却相当平静。
在当天的声明中,赫尔称这并没有改变几年以来的(欧洲或东亚)局势,美国将在今后的政策制订中加以注意和考虑。
这表明美国对此早有准备,其对日本外交技巧已经相当了解,并且自信可以应对。法西斯国家走向联合推动美国进一步考虑其远东政策的合理性,而在远东地区,中国对维护美国利益至关重要,很明显,在避免对日战争的前提下,美国政策中援助中国和制裁日本的倾向将进一步增强。
三国同盟条约的对外公布给美国对日采取强硬路线的支持者和反对者之间的辩论火上浇油。摩根索、陆军部长史汀生和内政部长伊克斯认为,东京如果遭到强硬的反对就会改变态度,因此,他们要求采取“一些直截了当的行动,表明我们对它是毫不畏惧的”,他们尤其敦促实行全面石油禁运,而丘吉尔也同时要求罗斯福派遣一支“越大越好”的舰队到新加坡,以防止日本作出强烈的反应。
史汀生则更进一步,要求罗斯福同时派遣一支舰队到荷属东印度。
但考虑到即将到来的大选,罗斯福更倾向于国务院和海军的意见,他们声称实行石油禁运或派舰队到新加坡会刺激日本发动进攻,而海军更是要求将舰队从夏威夷撤到圣迭戈,即使这一行动被解释为在日本的压力下退却也在所不惜。
最终,罗斯福采取了折中的方案,他既没有实行石油禁运,也没有将舰队撤回圣迭戈,但在10月12日发表了一个讲话,称:
“欧洲和亚洲独裁国家的结合,绝不会使我们在为自身生存和民主事业而昂首前进的道路上止步,绝不会使我们停止支援那些抵御侵略的国家,它们正在远离我们国门的地方抵抗侵略者…美国人民反对绥靖主义”。
16日,美国开始对日禁运所有种类的废钢铁。
2、中国对英美的要求
中国敦促英、美对日采取强硬路线。
10月14日与16日,蒋介石两次接见英国驻华大使,谈到英、美国家仍以殖民地的旧眼光看待中国,认为中国武装力量弱小,但英、美国家需要注意的是,专靠海空军将难以在远东地区战胜日本,更重要的是必须依靠陆军的协助,在这一方面,
中国将可以提供大量的军队,与英、美展开合作,但前提是英、美两国必须确实抱有解决远东问题的决心,明白中国并非一个殖民地国家,以及中国陆军的重要性。
只有在精神上有了这样的正确认识,然后才能讨论军事、经济与政治等各方面的合作。
18日,他又接见美国驻华大使,称深信中国:
“陆军实力绝不能受日军摧残……安定我国之人心,使能继续抗战,非有美国事实之积极援助不可,我国所期于美国者,为飞机与经济援助乃足以固我动摇之经济与民心”。
他强调,对中国而言:
“最危险的阶段已经过去……而时间将是至为重要的”,再次申明美国当前的对华援助远远不够,美国“作为中美英三国合作事业的领袖”应该更加努力、更加及时地援助和支持中国的抗战事业。
由此,蒋介石提出了中国同美、英两国政治平等,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合作问题。
美国驻华大使詹森身处中国,对日本侵华暴行、中国顽强抵抗和日本对美国利益的侵犯感受最深,他于20日和21日向赫尔连发三电,系统阐述他对中日战争的看法,指出3年来美国在远东的威望一直受到挑战,从一开始,中国就把他们的事业当做美国的事业,他们以极差的军备武装与拥有最新最强装备的侵略者浴血奋战。
尽管如此,日本人却宣称美国的援助不会超出同情和道德援助的范畴,“眼看着我们的权利为日本人所嘲弄,而我们却在实际上几乎没有做任何事情”,现在中国经济危机已经使物价急剧上升,购买力下降,日用消费品缺乏,“经济形势的恶化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公众丧失信心,人民士气低落,而这只能通过美、英两国积极的经济援助才能挽回”,中国除了寻求援助以外别无他法;而她期待美国的援助,否则,“俄国人将更积极地援助中国,中国政府将发现很难逆转形势,从而向日本求和”。
“我们必须帮助中国人,并使英国人保持缅甸公路的畅通,以作为我们坚持(在远东地区)权利的一种象征”;
然后是要以支持中国独立的实际行动粉碎那些关于英、美,尤其美国的援助只是流于空谈的说法,最认真地考虑对中国的援助。
23日,他再次敦促国务卿“必须迅速觉醒”。但是,总统选举在即,罗斯福政府无暇顾及远东地区的中国。
24日,赫尔答复说,形势不像詹森判断的那么危急,日本军部领导人还没有进入(南部)殖民地的准备;新加坡有被日本袭击的危险,但没有到紧急的状态。
赫尔表示:
“无论美国政府还是美国人民都极为同情中国在国内外已经和继续遇到的困难”,“现在是一个严峻的时刻,但在长远看来将有光明的前景”;对于蒋介石的提议,美国将“继续研究,并在美国既定政策和法律的框架下提供建设性的帮助”。
由此可见,在向中国提供了钨砂借款以后,美国并没有进一步进行援助的计划,对远东的反应依然是等待和观望。
3、罗斯福的《中美英合作计划》
11月5日,美国举行了总统大选,罗斯福再次胜出,得以连任,民主党依旧在国会参众两院保持多数,有利于罗斯福推行自己的政策。
中国对此也很满意。蒋介石除了在第一时间向罗斯福道贺以外,还提出了新的合作方案。可能是受到苏联人的启发,9日,他提出《中美英合作计划》,整个计划分为四个部分:
一、原则。
为了坚持《九国公约》中规定的门户开放政策以及保持中国主权与领土、行政完整,反对日本建立“(大)东亚新秩序”,并且认识到只有在一个自由与独立的中国基础上,远东和平才能得到构建,整个太平洋国家间关系才能正常有序地建立。
二、程序。
由中、英、美三国发表联合宣言或英、美发表联合宣言,表示尽最大努力帮助中国维持主权与领土、行政完整,以及重建国际和平与秩序。
三、中、英两国缔结联盟并确保与美国的某种联系;如果这种联系不可得,则寻求其同意与支持。
四、相互援助的具体措施(应在联合宣言发表之前达成)。
1.英、美两国联合或单独给予中国一笔借款以维持外汇和通货,借款总额得在2~3亿美元之间;
2.以信用借款的形式,美国每年售予中国500~1000架战斗机,在1940年底之前运抵中国200~300架此类飞机。英、美两国并向中国提供其它军用设备,种类与数量待议;
3.英、美两国向中国派遣军事、经济和交通使团,以在远东地区建立与中国关联的合作组织;
4.如果在英日或美日之间爆发战争,中国军队将全力以赴出动,中国所有的机场均可供联合军队调配使用。
而在此前,蒋介石还谈到了拟议中的联盟对中国沿海港口的使用,称“一伺中国港口从日本手中光复,则英、美海军可以独立安排使用10~20年”。
显然地,中国欲以牺牲部分主权的做法来换取英、美两国的支持,尤其对美国寄予厚望,但美国人对这个计划并不热心。
大选以后,罗斯福对外的注意力立即集中到英国身上,英国正面临的物资与美元短缺问题极大地影响了英国抵抗德国入侵的努力,除非有更多的资金,否则英国将难以坚持下去。
既然美国集中全力解决英国的问题,对蒋介石的计划只好搪塞应付。
18日,赫尔指示詹森转告中国政府,“美国的传统政策是避免结盟或卷入此类事务,美国将在其既定政策和已有法律框架下与中国大使和宋子文先生就‘计划’的若干细节进行讨论”,中国的计划被泼了一盆冷水。
26日,在与宋子文会谈时,赫尔对中国的形势表示了同情,但再一次明确表示美国“在和平时期不会订立任何形式的联盟,更不用说派陆海军参加国外的军事行动”。
4、炉边谈话的背景
但这并不意味着罗斯福对中国事态不闻不问。有关日本即将承认汪伪政权的消息不断传出,关于日本诱降重庆的传闻也从美国驻日大使格鲁和其他渠道传到华盛顿。
格鲁在11月22日的报告中说,在东京广泛流传着一则消息:
日本御前会议决定通过汪精卫建议蒋介石与日本合作,当地的报纸上也暗示要与蒋介石合作。美国驻沪总领事罗赫德报告了相同的消息,并称如果谈妥条件,汪精卫同意与重庆政权合并。
这一新情况引起罗斯福的警惕。罗斯福担心,“除非我们立即做些什么,自由中国的形势将发生恶化”,
28日,罗斯福在给摩根索的信中说“他已命令部分舰队前往菲律宾南部,他担忧中国局势”,并指示摩根索“在随后的24小时之内”给中国准备一笔5000万美元的平准基金借款,同时,琼斯准备另外的5000万美元借款,这样总数即为1亿美元。
可见新的事态发展确实引起了罗斯福前所未有的重视。而对于此前摩根索对国会的允诺即动用平准基金借款需得到国会的授权一事,罗斯福感到恼怒,在29日的内阁会议上,他向摩根索说:
“既然我做了这个声明(对华1亿美元借款),即使国会拒绝…你也得去做…这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如果我不那样做…将意味着远东的战争。”
30日,日本与汪精卫集团签署《日华基本关系条约》及附属议定书和谅解事项,正式承认汪精卫伪政权,同日,日汪集团还偕同“伪满洲国”签署共同宣言,相约共同建设东亚“新秩序”。
对此,国民政府发表声明,郑重宣告日本与南京傀儡政府缔结的所谓条约,只不过是其旨在中国乃至整个太平洋地区推翻法律及秩序的一系列行动中的又一项严重步骤,南京傀儡政权是一个非法组织,其行为不论任何性质,对中国人民及世界各国均是无效的,在南京所签订的所谓条约是完全非法的,没有任何法律约束力的,与此同时,国民政府还采取积极的外交步骤来挽回危机。
同日,蒋介石亲自致电胡适,称“日本与汪伪组织已正式签订条约,事实上已经承认。此时英、美如无严重表示,及大量助华之事实发表,对我国民心理与经济状态,必发生不测变化……如能以大量借款同时发表,则助我之效更大”。
在借款宣布前2小时,摩根索询问可否缓解数日公布,宋子文以“事非大借款无以挽回此局”为由而拒绝,而在2月2日摩根索在向国会报告时,提出实借中国3000万美元,另2000万美元由1937年7月中美间所订以黄金作抵之借款补足,亦遭到宋子文的拒绝,迫使美财政部接受实借5000万美元的原始方案。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