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东巡途中病危,他自知命不久矣,于是亲自写下了遗诏,让亲信宦官赵高派人送到上郡去交给大儿子扶苏。
在很早之前,扶苏就因为劝说秦始皇不要使用严苛的刑罚,而遭到秦始皇的处罚,被发配到上郡去监督蒙恬修建长城。
那时候,蒙恬作为秦朝大将,手握三十万大军,在击败匈奴之后,就长期致力于修建长城,已经十多年了。
秦始皇虽然发配了儿子,却深知扶苏才是自己最合格的继承人,于是在遗诏中让扶苏赶快到咸阳去为自己操办丧事,言外之意就是传位给扶苏。
赵高拿到遗诏之后,却没有马上派人送到上郡去,而是打开看了一下,发现秦始皇要传给给公子扶苏,就感到很不开心。
原来,赵高向来与扶苏关系不睦,他担心一旦扶苏继位,对自己的利益损害很大,搞不好身家性命不保,这是他不愿意看到的结果,该怎么办才好呢?
这个时候,赵高想到了公子胡亥,作为秦始皇的小儿子,为人柔弱,年少无知,比较好控制,赵高与胡亥关系也很好,并且胡亥当时就在随行人员当中。
想到这里,赵高就拿定了主意,他将秦始皇的遗诏扣留下来,谎称已经送出去,其实他准备在秦始皇去世后,谋划拥立胡亥为新帝。
没过几天,秦始皇就在沙丘去世了,赵高便找到丞相李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说服李斯跟自己一起拥立胡亥为帝。
赵高和李斯又找到胡亥,很容易就说服了胡亥,从这个时候开始,一个阴谋计划开始浮出水面。
赵高认为,扶苏作为秦始皇的长子,蒙恬、蒙毅兄弟则是扶苏的支持者,位高权重,又手握重兵,如果不除掉这三个人,胡亥很难继承皇位。
于是,赵高和李斯制定了一个计划,那就是先隐瞒秦始皇的死亡消息,然后利用秦始皇与扶苏的矛盾,以秦始皇的名义,将扶苏和蒙恬、蒙毅兄弟杀掉。
赵高很聪明,他知道以秦始皇的权威,没有人敢说个不字,所以他的计划可以说是很歹毒的了。
为了隐瞒秦始皇的死亡消息,赵高将秦始皇的尸体放置在一辆辒辌车内,假装秦始皇还活着,依然每天让人送食物和饮水,百官的奏折也都一一呈送。
并且,为了防止秦始皇尸体腐败的味道散发出来,赵高还让人运送了许多鲍鱼过来,用鲍鱼的臭味来掩饰尸腐的味道。
在做好这件事之后,赵高开始谋划如何杀掉扶苏和蒙恬,最后还是李斯出了个主意,那就是在遗诏上大做文章。
很快,两人就一起将秦始皇的遗诏给篡改了,以秦始皇的口味,将扶苏和蒙恬说成不忠不孝之人,让二人赶紧自杀,然后用传国玉玺加盖了印章。
为了确保事情可以顺利进行,赵高还派遣了心腹太监去上郡传达圣旨,其用意很明显,那就是在扶苏和蒙恬有所迟疑的时候,敦促二人自杀。
公元前210年,上郡,秦军大营。
使者宣读圣旨:扶苏、蒙恬,屯兵十余年,没有什么进展,反而唧唧歪歪,对朕非议。扶苏为子不孝,蒙恬为臣不忠,赐死。
扶苏奉诏,叹道:父亲要儿子死,还有什么好再确认的。
说完,扶苏自杀了。
那么,扶苏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何会如此心甘情愿地自刎身亡呢?
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他的名字来源于《诗经》。
“山有扶苏”,说的是山上有香草佳木,树木枝叶茂盛。秦始皇给长子取名“扶苏”,表现了对儿子的喜爱和期望之情。
史载,“扶苏为人仁”,“刚毅而武勇, 信人而奋士”。可以说,扶苏是个仁义之人,讲信用,是个好孩子。
然而,秦朝以法家政策为主导,以严刑峻法约束官吏和百姓。扶苏“仁慈”的性格,注定了他与父亲秦始皇在治国理念上的“背道而驰”。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了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于是兼用“三皇”、“五帝”的尊号,自称“皇帝”。
此时,中原大地已尽属秦国,可北方却有匈奴为乱。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