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海峡网消息,近期即将卸任的布林肯在美国外交学院发表演讲时,口中不断提及“中国”,还着重强调自己任期内组建的“中国组”的重要性,宣称该组织能够“更好地协调与处理”中美关系。按照美国国务院网站发布的会议实录,布林肯此次演讲的主要目的是“自我吹嘘”,在任期所剩无几之时回顾自己过去三年的“功绩”。同时,他再次重弹老调,继续渲染“中国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俄罗斯卫星社网站11月5日消息,参考消息网对此进行了援引报道。在欧洲议会听证会上,来自斯洛伐克的欧盟委员会副主席马罗什·谢夫乔维奇表示,新一届欧盟委员会将对美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争端进行调解。欧洲议会新闻处引用了谢夫乔维奇的发言,他称:“不管在美国大选中谁获胜,我都建议欧盟必须与美国合作,调解诸如钢和铝贸易以及与《通胀削减法案》相关的保护主义问题等方面存在的分歧。”而提到中国时,谢夫乔维奇表示,中国是“欧盟最复杂的贸易伙伴”,所以“应当平衡与之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俄乌冲突爆发起,欧洲各界都察觉到实现“战略自主、防务自主”的紧迫性。今年7月,冯德莱恩获得连任之后,把“防务自主”列为优先目标,并且新设置了欧盟有史以来首位防务委员。据央视新闻报道,首位防务委员的设立是欧盟在自主防卫方面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增强自身安全与竞争力的体现。中国欧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冯仲平表示:“欧盟设立这一职位,除了应对俄乌冲突的外溢影响之外,还因为意识到随着特朗普可能再次入主白宫,美国对欧洲的安全承诺变得更加不确定了。”不过,他也指出:“欧盟防务自主的理想与现实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

2024年11月,美国大选结果公布,充满争议的特朗普再度当选总统,这使得全球的关注目光都集中到了中美两国的贸易关系上。特朗普出身商人,在上一届任期内,他对中国商品采取了诸多强硬措施,大打关税战。回顾历史,2018年的情况仍历历在目。当时,特朗普对价值50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商品直接征收25%的惩罚性关税,这还仅仅是个开端。随后,他又把价值2000亿美元和12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当作重点加税目标,就像面临大敌一般对其进行沉重打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顾往昔,特朗普在其上任伊始便宣称要“让美国再次伟大”。这一表述听起来是个很响亮的口号,然而其背后的意义却极为复杂。相较于经济的振兴,特朗普更加着眼于美国在全球舞台上的竞争力,特别是与中国的竞争方面。当前,中国已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美关系已变得极度紧张。这种矛盾是根本性的,不存在调和的可能。几乎历任美国总统在对待中国时,都难以达成真正意义上的“友好”。即便过去存在一些相对温和的政策,那也仅仅是为了暂且舒缓矛盾。毕竟,不管是从经济利益还是地缘政治的角度来看,世界第一和世界第二之间的争斗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美国期望通过某一策略迫使中国在高端制造业和技术领域完全屈服,但时间证明,美国的这一期望并未达成。美国实施的制裁措施,反而推动了中国的产业升级与自主研发。例如,中国在芯片、5G技术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大了投资,构建起强大的国内供应链,并且在部分领域已经超越美国和西方技术。特朗普发动的贸易战对中国高科技产业冲击很大,半导体领域尤甚。不过,也正是这种压力,促使中国加快自主创新的步伐。

特朗普打算让有着“关税狂人”之称的莱特希泽出任贸易代表一职,这一举措显然有再次对中国发动贸易战的意图。要知道,2023年中美贸易额颇为可观,中国对美国有着3000多亿美元的贸易顺差。特朗普竟宣称这是“拜登政府送给中国的财富”,实在是令人觉得荒谬又好笑。贸易战对双方都会产生影响,中国的企业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就如同两家在做生意的伙伴,原本相安无事,突然一方开始加征关税,这生意还如何顺利进行呢?贸易战的根源是美国的霸权主义思维以及对中国崛起的恐惧心理。美国企图借助贸易战来遏制中国的发展,然而这样做只会导致双方俱损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