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节俭,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

可是,一生节俭的毛主席也有几个比较烧钱的小爱好,而“抽烟”便是其中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在那一代风云人物中,爱“烟”的可不止主席一人,邓华将军也是个烟不离手的老烟民。

值得一提的是,毛主席和邓将军之间还因为烟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事。当时的情况到底是怎样的呢?

01白金龙烟轶事

1935年冬,天气寒冷异常,而国内形势也同样严峻。

彼时,面对内忧外患的情况,刚刚结束长征的中央红军没有时间去休养,因为他们有一件重要的事情。

那就是——谋求下一步的发展方向。

12月17日,为了寻找正确的方向,一场会议

陕北安定县悄悄召开。

会议上,每个人各抒己见,最终,“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一事成了全新的方向。

确定好方向,如何做成了一个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次年1月,毛主席在延长县主持召开一次军事会议。

参会的人大多是师级以上的干部,而时任红一军团二师政治部主任的邓华也参与了这次会议。

这次会议任务重,而

会议

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商讨完毕。

军事会议十分烧脑,毛主席一边听着诸位指挥员的讨论,一边一根接一根地抽烟,随着烟的消耗,会议也到了“中场休息”。

休息期间,一群人围

向了

毛主席,讨论着会议中的问题。

看着周围的“年轻血液”,毛主席也丝毫不藏私,说着自己的看法。

说着说着,他下

意思

地将手伸进兜里,准备拿烟。

可是,这一次,毛主席却拿了个空,因为在不知不觉中,他的一盒香烟已经抽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毛主席注意到了坐在一边听大家说话的邓华。

于是,他清清嗓子对邓华说:

“我说,你那个‘白金龙’还有没有?”

邓华听这一问

愣了一下,心想毛主席竟然知道?

其实,邓华有这样的想法也不奇怪。

在当时,烟很稀缺,“白金龙”虽然是国产品牌,但制作精致,算是当时国内数一数二的好烟。

邓华之所以能获得这烟,也有一段小插曲。

1935年长征途中,邓华与国民党部队在西安到兰州这一段打了一次遭遇战。

大获全胜后,邓华缴获了不少战利品,除了精良的装备和枪支弹药外,还有5箱包装完好的“白金龙”香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军中都沸腾了。

红军条件艰苦,平时抽上一口旱烟都很开心了,更何况这可是“白金龙”。

于是,大家一边大骂国民党腐败,一边开心地将战利品运回营地。

虽然有了“额外收获”,但邓华却没有浪费半

拥有了这5箱白金龙后,他一根烟要分好几次抽,而其他的,都被他好好保存起来,作为奖励分发给战士们。

话说回来,邓华虽然吃惊,这“有年头”的事情主席没忘,但还是将手伸进衣兜摸了摸。

或许是不舍得,他摸了一小会,才摸了一根烟递给毛主席。

可是,烟刚递出去,邓华看到坐在主席身边的朱老总,便有些后悔了。

没有办法,他只得又伸手进衣兜里,摸出一根“白金龙”递给朱老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俗话说“宁差一轮,不差一人”。

于是,邓华只好忍着心痛,从兜里一根接一根地摸出香烟递给周边的战友。

与此同时,毛主席也看到邓华愁眉苦脸的神情,于是,他打趣道:

“你们看看小邓,烟一根一根拿,都不肯让我们瞧瞧烟盒长什么模样,可真是‘财不露白’啊。”

大家哈哈大笑,邓华很不好意思,突然急中生智笑道:

“非也,我这是细水长流。”

一段插曲过去,气氛轻松了不少。

不一会儿,毛主席收敛笑意,突然念了两句诗:

“涉远祁连外,来从晋地游。”

此时,大家都面面相觑,毕竟他们听不懂毛主席什么意思。

只有邓华略一沉吟,明白毛主席是化用了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便自然而然地接着背了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年的声音明朗清越,末了,主席也忍不住赞一声:“

我们也是有人才的嘛。”

其实,若论起打仗,红军中与邓华实力相当的将军不在少数。

可若论做学问,在整个红军队伍里,邓华的学问都是数得着的,值得一提的是,连毛主席都是因为邓华的才华才注意到他

02年少才高,立志报国

邓华走上革命道路很大程度上是受父亲邓养源的影响。

同大多数红军将帅出身贫苦不同,邓华生于诗书富贵之家,

往上数

祖父、父亲都是读书人。

邓华的祖父在清朝做过知州,为人刚正、为官清廉。

可这样的人在那时做不了官,果然没几年,邓华的祖父便被上司陷害罢官回家。

父亲的遭遇,令邓养源不愿出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养源青年时曾外出游历,在山河破碎中他也看到了救中国的希望——推翻旧制度,建立新社会。

于是,回到家乡后,他便当起了私塾先生。

在他的学堂里“之乎者也”的学问少,救亡图存的道理多,后来他甚至将家里的房子腾出来给革命者做办公室。

受邓养源的影响,邓家的第三代几乎个个都是革命者,幺儿邓华更是出众

邓华15岁离家到长沙上学,因为父亲的关系,他对“革命”并不陌生。

从这时期开始,邓华就经常参与学生爱国运动。

后来还因为革命牵连家人。

可是吗,无论是邓家父母还是邓华新婚不久的妻子,都不曾有半句埋怨。

邓华的妻子更是替他守候在家,直到病逝也未曾离开邓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话说回来,1927年,17岁的邓华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开始了独属于自己的人生。

邓华从小读书,颇通文墨,最初在部队主要起草一些文书。

湘南起义后,邓华跟随朱总司令和陈毅元帅到达井冈山,成为红军第四军中一位普通的政工干部。

可1929年年底的一次会议,却让他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

毛主席对这个脑筋灵活的青年很有好感,在以后战役中也多有关注。

这一年,邓华19岁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多次的出色表现,邓华得以崭露头角。自1930年起的三年间,他担任了多支部队的政委工作。

这段时间为邓华积累了丰富经验,让他从一个“纸上谈兵”的书生成长成为一个思想过硬的战士,为他以后带兵治军奠定了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彪炳战功

1934年,邓华进入红军大学高级指挥科学习。

明眼人都清楚,邓华这是即将被重用。而他也不负众望,短短几个月的学习,已经可以熟练地将兵法理论与实际战术

战斗

相融合。

1934年10月,他结束学习,跟随红军踏上万里长征之路,也开启了他共和国上将的成长之路。

邓华历经了长征、东征等军事生涯中的重要历练,时间也来到了1937年。

此时,在共产党的提倡下,国共两党暂时放下内部矛盾一致抗日。这年秋天,邓华随部队共同参与并打下对日作战的首次大捷。

1937年9月21日,日军第21旅团长三浦敏事率6个大队兵力向平型关进犯。

他们想要突破平型关,与雁门关北边的日军汇合,攻打太原进而占领山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的邓华在115师685团任政训处主任,他们团的任务是拦截敌人的先头部队。

685团与敌军展开的是白刃战,与远距离射击不同,乱军之中近身肉搏。

管你是将军,还是战士,都是一样的鏖战。

这场战斗没有一点侥幸,邓华跟战士们一样拼杀,最终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

虽然平型关大捷不是邓华独立指挥,但对战素有“钢军”之称的坂田部,邓华收获了很多对日作战的实际经验。

1940年到1943年,邓华多次组织部队与日军进行正面对抗,歼灭敌人近5000人。

抗日战争胜利后,邓华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解放战争。

这场战争中,邓华经历的最为艰苦的一役是1950年的海南岛战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与邓华对弈的是国民革命军著名将领薛岳。

蒋介石虽已退守台湾,但仍然陈兵10万在海南岛,薛岳还在此修筑了牢固的工事。

鉴于海南岛的实际情况,邓华与将强攻上岛改成偷渡。分批次、分地点登陆,各个击破岛上守军。

这个战役我军以伤亡4500人为代价歼灭岛上守军3.3万人。

海南岛战役的胜利不仅为我军海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邓华也通过与敌军对战,间接掌握了美军作战的部分规律。

而正是因为这次作战经验,让毛主席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做出了临阵换将的决定。

1950年,中央军委决定派13兵团出兵朝鲜,但却在出发前夕,将13兵团司令黄永胜临时更换成了邓华。

临阵换将兵之大忌,但战争的结果充分证明了毛主席的英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朝鲜战场情况复杂,黄永胜和其司令员是脾气暴躁的,这两个一对儿暴脾气搭档,恐怕不利于战争的客观布局。

可邓华一向心细,既能提出自己意见又能很好地安抚司令员的脾气,他们俩的性格可以完美互补。

事实也的确如此,邓华在朝鲜起了很大作用,成为司令员最为得力的助手。

甚至在司令回国养病期间,邓华暂代总指挥之职,胜利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这两句诗虽然不是十分贴切,但却可以反应邓华将军允文允武的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半生的邓华是战场上指挥若定的将军,而后半生的邓华则是做回了一个文人更擅长的工作,地方政务管理。

从朝鲜战场凯旋后的邓华并没有料到国内即将刮起的一股飓风,而这也直接影响了他的后半生。

1960年,50岁的邓华被调离军队前往四川省担任副省长。

在今天看来副省长已经是了不起的大官了,可对于马半生的邓华来说实在是高兴不起来。

可为了不辜负毛主席对他的期望,邓华决定尽最大的可能完成这个新任务。

到四川后,邓华第一时间拜访了省委书记李井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书记虽然在地方工作多年,但对于邓华来川的原因很清楚也很同情。他第一时间给邓华安排了工作,负责省里农机工作。

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农业和工业都是重中之重,而农机工作正是它们的结合。

不管别人是怎样想的,邓华认为这样的安排是组织上仍然对他信任的表现。

刚刚安顿好家小,邓华就投入到工作中去了。

他买来大量关于农业、机械方面的书籍开始一点点研究,又带着工作人员下到基层实际考察。

不到五年的时间里,邓华走遍了四川省下属的170多个县市和千余个村庄。

通过调研,邓华发现四川省的农机覆盖率非常低,很多偏远村庄还一直保持着全手工耕种的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占用大量人力不说,还不能保证耕种效果。

邓华根据实际情况向省委做出报告。主管农业的廖志高书记都忍不住赞扬邓华:

“了解详细,最有发言权。”

邓华踏实的工作态度不仅赢得了四川省领导班子的认可,也通过各种渠道传到了北京。

1968年,人在四川的邓华被毛主席点名召回,嘱咐他务必与会。

对于邓华来说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是中央对他工作的认可。

在此之后,邓华多次当选为候补委员。

1977年,在阔别部队17年后,邓华终于有机会回到部队,再次从事与之相关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由于年事已高,邓华不愿再掌握实权。

于是,他选择在军事科学院担任副院长,将毕生所学和大半生戎马生涯积累的战斗经验编撰成书,为后世提供参考。

多年的奔波操劳,邓华的身体状况早就不太乐观。

邓华却不在意。

身体不好时,邓华在京写作,身体稍好一点,邓华就下部队,跟官兵们一起讨论战略战术问题。

邓华没有一刻能安心静养,而他的也悄然走向尽头。

1980年7月,邓华将军从广州返回的途中发病,于上海紧急救治。

尽管医护人员全力以赴,但仍然无法挽救老将军的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世前,老将军还喃喃的叨念还有好多事儿没做完。

他还要做好国防建设,还要下部队走访,那些年轻的战士们都很喜欢听他说战场上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