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过去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以男权社会为基础的家庭宗法制度一直讲究男尊女卑、夫为妻纲,所以公公(家公)比婆婆权威;同时还有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就是说父亲与儿子的关系比照君主与臣下的关系,老子在儿子面前拥有绝对的权威,即“父为子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么一来,公公就是家里的长辈和大家长,在全家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如果儿子、媳妇和公公、婆婆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依照传统社会习俗,公公就是家庭里一言九鼎、很有地位和权威的当家男人。

很多家庭里的儿媳,敏锐地意识到公公在家里“至高无上”的地位,可以给自己提供不少实际帮助,所以平时就很乖巧、“会来事”,在日常生活中对待公公像对待自己父亲一样尊敬、孝顺,同时也理所当时地拿公公做“遮风避雨”的庇护伞和保护神。

一有困难,就找公公求助、帮忙,有时候甚至体现出近乎撒娇式的依赖性;另一面,公公往往也乐于对儿媳展现自己“准父亲”和“当家人”的权威、能力以及男性的保护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别是在一些农村宗法传统比较浓厚的家庭,儿媳妇跟儿子有矛盾时往往找公公论理、投诉,公公大多会袒护儿媳,儿子或多或少会收敛一些;家里出现了婆媳矛盾,一般也是公公“镇住”婆婆。公公是一家的主心骨和“家掌柜”

在多数公公看来,媳妇往往来自另一个不同的家族,将来还要为自己家族生儿育女、传承香火。因此,公公通常对儿媳别有一层大度和“宠爱”,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公公对儿媳提出来的要求基本上是有求必应。这就是中国民间常说的“有事叫公公”

也就是媳妇一有麻烦、烦心、棘手的事情,就求助“公公”。但是现实生活中确有部分儿媳对公公的这种“尊重”、友好和“礼敬”只是为了“有事叫公公”,并不是真的发自内心,而是出于功利、实用目的,完全是一种投其所好 、利用的市侩态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然在在没事的时候,媳妇对公公就比较冷淡、爱理不理的,甚至有时候使小性子,脸若冰霜,视若无物,根本不拿正眼瞧这个“糟老头子”,岂不是典型的“无事脸朝东”

当然,儿媳就是儿媳,依照中国的传统文化,需要极其注意男女之大防!“嫂子溺水,小叔子伸手救援”尚且可能遭到非议,公媳间更需如注意所谓“男女授受不亲”

大多数家庭里儿媳对公公是尊重大于亲情,即所谓最熟悉的“陌生人”,不可能更亲!儿媳对公公“无事脸朝东”也不无避嫌的成分,瓜田李下,各避嫌疑嘛,俗话才有此一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有事叫公公,无事脸朝东”这句话后来不仅仅局限于儿媳和公公之间,更多的引申拓展到了其他场合。很多人求你的时候非常客气(就像儿媳求公公一样客气、庄重),“丹唇未启笑先闻”,恨不得磕头下跪、叫你“爷爷”、“老祖宗”(即俗语说的“求爷爷告奶奶”)。

但是等事情办完了、办妥了或用不到你、没帮上忙时,就脸盘一甩,看到你就脸朝“东”,正眼都不愿瞧你一下,甚至装不认识的人,真是“狗眼看人低”,让不少真诚善良的人因此伤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句俗语形象生动,仅用十个字就将人性阴暗、丑陋的一面描述得如此活灵活现,入木三分,一个十分现实、势利的小人面目跃然纸上。

“有事叫公公,无事脸朝东”描画了一种极端实用主义的世态,“有事求人献殷勤,无事抬脚就踹人”。生活中还有类似的一些说法,如“用着了靠前,用不着靠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类忘恩负义小人的势利作风让人作呕!做人还是要地道些,常怀感恩之心,知恩图报,而不能过河拆桥。当然“无事脸朝东”中为什么不说朝西、朝南、朝北,应该纯粹是出于语言上的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