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兰莎
通讯员 李青 姜文嘉
12月26日,由湖北宏泰集团、腾讯公司、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武汉碳普惠管理公司等50家机构组成的全国首个碳普惠城市合作联盟正式成立。会上,2024碳普惠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正式发布。
该《白皮书》由能链智电、妙盈、武汉碳普惠等联盟成员在内的十余家单位联合编写而成,旨在分享中国碳普惠实践案例,为全球绿色低碳转型提供借鉴思路。白皮书围绕政策设计、平台建设运营、方法学开发、碳普惠资产交易、公众参与等方面,进行了产业参与及用户行为分析,描绘了我国碳普惠行业发展图景。
《白皮书》显示,2024年以来,碳普惠无论在我国的政策的层面、方法学方面,还是平台建设、碳普惠资产交易、公众的低碳意识与行为能力等方面等都取得了显著进步。
政策持续发力
方法学逐步完善
碳普惠是以生活消费为场景,为公众、社区、中小微企业绿色减碳行为赋值的激励机制。在这种机制下公众及小微企业低碳行为形成的减排量,能够抵消自身碳排放、参与碳交易或转化为其他更为多元的激励,是消费端减碳的重要方式。
《白皮书》显示,2024年中央和各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碳普惠相关文件,为平台建设和实践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2024年1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发布,首次在中央政策文件中提出“碳普惠”概念。2024年5月,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中指出,要实施全民行动。而在地方政府层面,近年来,直接提及碳普惠机制的相关文件多达186项,全国27个省份将发布碳普惠机制作为重点工作。以武汉为例,2023年4月起,武汉市政府印发碳普惠体系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正式构建市级碳普惠体系,后逐渐建立完善的碳普惠管理配套制度。继2023年发布《武汉市碳普惠方法学编制大纲》《武汉市碳普惠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外,今年7月发布《武汉市碳普惠场景评价规范(试行)》等文件,为碳普惠体系规范化管理、方法学和减排量技术评估提供有力支撑。
与此同时,方法学逐步完善。在碳普惠机制建立的过程中,方法学作为规范碳减排项目或行为的技术指引文件,其开发与编制是极为重要的一环。2024年,全国各地区不断发布许多特色鲜明的碳普惠方法学,为碳普惠减排量的计算提供了依据。
碳普惠资产交易逐步落地
拓展和丰富减排量消纳渠道
《白皮书》显示,继去年深圳、北京、广州等地外,今年,上海、武汉、重庆、肇庆、中山等地也相继有项目类和场景类的碳普惠减排量进入碳排放权交易所进行交易。
今年9月,阳逻港分布式光伏项目产生的碳普惠减排量804吨被全额收购,这也是今年湖北首个分布式光伏碳普惠减排量的交易签约;本月,武汉市居民绿色出行领域产生的2000余吨减排量也实现了互联网出行服务平台归集,将用于碳市场交易变现。
除作为碳资产用于试点市场交易外,碳普惠减排量还可用于企业间的认购碳抵消、大型活动碳中和抵消、“以碳代偿”生态修复。目前已有不少大型活动举办方,通过植树造林或购买自愿减排量的方式,中和活动举办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实现零碳办赛办会。在一些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地区,也有赔偿义务人采取自愿购买并注销碳普惠减排量的手段,完成生态环境的替代修复。这些创新性碳普惠减排量消纳途径的诞生,进一步激发了碳普惠市场的发展动能,提升了碳普惠市场的交易活跃度。
公众参与度不断提高
武碳江湖平台用户数超百万
碳普惠机制面向所有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普惠目标。
《白皮书》通过广泛的公众调研,收集有效问卷共计1085份,分析了公众对碳普惠的认知度和参与度。调研结果显示,有80%的用户听说过或参与过碳普惠及相关活动,相较于去年的53%,增幅巨大。参与公众以31-45岁中青年用户为主,占比45%,女性用户居多,占比55.5%。在参与方式上,80%的用户通过APP参与,57.5%的用户通过小程序方式参与。在碳普惠场景参与度方面,绿色出行场景因其便捷的参与方式,公众参与度最高,达94.5%,其次则是绿色消费场景64.5%和旧物回收场景40%。
公众对碳普惠的认可度不断提高,还体现在公众对更多样化、更丰富的激励手段的期待不断攀升。目前,全国已有27个省份开展碳普惠机制研究和实践,如北京的“绿色生活季”平台、上海的“随申行”平台、武汉的“武碳江湖”平台、成都的“碳惠天府”平台等。以武汉的“武碳江湖”平台为例,“武碳江湖”是武汉市为市民打造的个人数字碳账户,已实现个人减排计量化、可视化。该平台围绕吨吨鸭原创IP形象,设计出品的玩偶、环保袋等文创周边,成为了最受欢迎的平台权益兑换礼品。而地铁出行乘车卡、便利店优惠券、骑行券等实惠的折扣奖励,也深受用户喜欢。
数据显示,“武碳江湖”自2023年6月2日上线以来,一年多时间已建立起11个低碳生活场景,包括交通出行、日常消费、可再生回收、绿色政务、绿色医疗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平台用户数量已超过100万,登记减排量超过2000吨。
(来源:极目新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