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身为军人,早已看淡生死,从不觉得有啥是“老天注定的”。但到了晚年回想起往事,他却说了这么一句话:“我本来是不信邪的,可杀了杨宇霆之后,我不得不信命了。”
杨宇霆在奉军里是个大人物,张作霖非常依赖他。等张学良接手了奉系军队,外面局势乱糟糟的,军队里面也不安稳。按道理说,这时候应该和杨宇霆好好合作,一起把军队搞强大。可为啥张学良突然想杀了他呢?那个听起来有点离谱的“银元决定生死”的事儿背后,还藏着哪些大家不知道的秘密呢?
杨宇霆,1885年在辽宁法库县出生,那时候还是清朝末年,国家又穷又乱,老百姓日子过得很苦。他16岁就成了秀才,后来靠堂哥的帮助,去了日本士官学校读书,还在那里认识了很多想法一样的年轻人。
回国后,杨宇霆回了老家,打算到部队里闯出一番事业。在这个过程中,他碰到了北洋军阀里的厉害人物徐树铮,两人特别投缘。通过徐树铮的介绍,杨宇霆又认识了张作霖,从那以后,他就踏上了自己精彩纷呈的军旅之路。
那时候,张作霖是奉系27师的领头人,他读书不多、性格直爽,特别尊敬有学问的人,对这位出过国、学问深厚的年轻人十分器重。
杨宇霆当上了27师的参谋长,一上任就马上行动,他赶快制定了一堆军队规矩,并且在部队里使劲推广,张作霖也特别支持他。有了杨宇霆的管理,27师的纪律变得特别好,大家心也很齐,打起仗来更有劲,配合也更默契了。
那时候军阀们打得不可开交,谁的枪杆子硬,谁说话就响。1918年,杨宇霆搞了个“秦皇岛抢武器事件”,这让张作霖成了名副其实的“东北老大”,他自己也一下子变成了奉军里的大红人。
1918年年初的时候,杨宇霆从徐树铮那儿得知了一个大消息:直系军阀的头儿冯国璋,为了给部队配武器,从日本人那里买了好多军火,听说最近要悄悄地经过秦皇岛。要是能想办法把这批军火给截了,那奉军的战斗力可就得大大提升了。
杨宇霆向张作霖讲了他的打算,张作霖一听就上了心,这么大的好处谁不想捞一把?靠着杨宇霆的安排,这批武器稳稳当当落到了奉军手里,给奉军武装了7个混成旅,杨宇霆因此在奉军中声名鹊起。
那时候,日本在东北地区的势力越来越大,他们想要赚更多钱就不得不跟奉军打交道。张作霖呢,也想借日本人的力量来壮大自己,但他又不想干那些卖国求荣、被人唾骂的事儿。所以,怎么跟日本人周旋,就成了他的一大难题。
杨宇霆勇敢地站出来,做了张作霖和日本人之间传话的人,他带兵很厉害,而且在处理外交事务上也特别有一套。
张作霖一拿到好处就溜之大吉,杨宇霆则留下来和日本人周旋。有好处可捞时,他斤斤计较;要是损害利益,他就含糊其辞。这弄得日本人多次火冒三丈却又拿他没办法。杨宇霆这种对日本既不拒绝也不答应的态度,后来也为他和张学良关系破裂埋下了伏笔。
张作霖掌管了东北三省后,他明白老买武器不是长久之计,觉得军队得有自己的造武器的地方,这样才能自己满足自己需求,所以他赶紧忙着建军工厂。
1921年,杨宇霆当上了奉天军械厂的负责人,他找来很多出色的军工专家,并且不惜花大价钱买了很多先进设备。在他的带领下,兵工厂很快发展起来,没多久就成了当时中国最大的一个。说起来,张作霖能在奉军里当头儿,杨宇霆可是帮了大忙的。
张作霖长时间和日本人打交道,但他一直守着民族利益的底线不放松,这让他们的关系越来越差。1927年,日本人想要控制东北的铁路,张作霖却不给面子拒绝了。那时候,东北老百姓反日的喊声越来越大,日本人就认为是张作霖在暗中带头,对他恨得要命。
1928年,日本听说张作霖带的第二次北伐军队打了败仗,要从北京回东北老家,就打算在路上解决掉他,于是弄出了皇姑屯那个事儿。结果张作霖被炸死了,他27岁的儿子张学良就当上了新的“东北老大”。
一开始,张学良坐上那个位置挺不容易的,奉军里面意见很多,因为比他更适合的人多了去了。说到资历,张学良比不上他老爸的那些结拜兄弟,比如马龙潭、张作相他们,那时候很多人都支持张作相当老大;说到威望,张学良也比不上杨宇霆,杨宇霆在奉军里根基深,是真正的“二当家”,而张学良这个奉系头头,其实只是个空名头。
要是杨宇霆和张学良能联手把局势稳住,那奉军的实力肯定会大涨,可惜啊,他们俩的关系实在是太糟糕了。
张作霖活着的时候,他俩就互相不对付,好在张作霖会劝和,才没让他们真的打起来。那时候,奉系里面有两股大势力,杨宇霆那边是士官出身的一派,张学良则是保定那边来的一派,两派人表面上客气,背地里却一直斗来斗去,矛盾从没断过。
杨宇霆觉得张学良像个娇生惯养的少爷,又没立下什么军功,要不是因为他是张作霖的儿子,根本没本事掌控军队。而张学良呢,他觉得杨宇霆太过狂妄自大,从不把自己当回事,特别是郭松龄的死,让他一直心里不舒服。
郭松龄和张学良关系很特别,既是老师又是朋友。他在东北讲武堂教张学良时,为人正直,对学生要求严格,不偏不倚,给了张学良很大的支持。到了1920年,张学良升为了旅长,郭松龄就成了他的参谋长。
张学良地位特殊,在军营里被很多人关注着,稍有不对,肯定会被人议论纷纷。郭松龄明白他的志向和不满,下决心要帮他练出一支强大的队伍,让所有人都对他刮目相看。他言出必行,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训练,队伍的战斗力迅速增强了。
张学良压根儿没想过,那么忠心的人最后会背叛他。在第二次直奉大战期间,郭松龄带着队伍一直打到秦皇岛,把直系部队打得落花流水,可立了大功却没得到啥奖赏。他觉得是杨宇霆在背后搞鬼,心里就渐渐有了把杨宇霆赶走,让张学良来当老大的念头。
郭松龄被第三次直奉大战彻底惹火了,他一气之下跑到日本,但没多久就偷偷回国,起兵反对奉系。他的一个主要想法就是让张学良来领导奉军。
所以,张学良心里既难过又没办法,他亲自跑到秦皇岛,耐心地劝郭松龄放下武器谈和。郭松龄被抓后,张学良还努力想办法救他,但很遗憾,没能救成,郭松龄和他的妻子最后还是被处决了。
张学良觉得,要是杨宇霆不那么步步紧逼,郭松龄也许就不会造反,更不会丢掉性命,这桩冤仇自然就归到了杨宇霆身上。
听说,张学良染上很重的毒瘾,这事儿跟杨宇霆也有不小的关系。
张学良打算把烟瘾戒掉,杨宇霆知道后,给他介绍了个能帮人戒烟的高手,说每天打一针“戒烟针”就能逐步摆脱鸦片。过了很长时间,张学良才发现那“戒烟针”其实就是吗啡,但这时已经太晚了,他的毒瘾更难摆脱了。这事儿让他对杨宇霆特别恼火。
张作霖走了之后,杨宇霆不再计较以前的事儿,他开始支持张学良接班。这样一来,他们俩的关系暂时好了点儿。张学良也想着大局,想跟杨宇霆搞好关系,就派人给他送去名片,说要跟他结拜兄弟,一起管奉军。
在杨宇霆眼里,这个行为简直是莫大的侮辱。他觉得自己和张作霖是同辈,也算是张学良的长辈,怎么能跟小辈平起平坐、称兄道弟呢?于是他当场就拒绝了。这一下可把张学良惹恼了,觉得杨宇霆太不给面子了。
不管是在军队里还是平日里,杨宇霆老喜欢摆出一副长辈的架子,很多次不打招呼就冲进张学良的屋里,甚至当着大家的面大声责骂他,这让张学良非常没面子。
在军政工作上,杨宇霆独揽大权,啥文件都得他点头了才算数,简直就是军队里的“土皇帝”。
只要杨宇霆不点头,我就束手无策。张学良晚年聊起杨宇霆时,话里还带着一丝不满。
杨家老人办寿宴,张学良亲自去捧场,结果在宴会上被晾在一边,那些军政大人物都不搭理他。直到杨宇霆一来,大家立马都端起酒杯庆祝。这种待遇上的差别,让张学良心里特别不舒服,他暗自琢磨:这奉军到底是姓“张”还是姓“杨”啊?这事儿之后,他俩的关系就越来越僵了。
张学良掌权后,日本和南京国民政府都想方设法要跟他拉关系,奉军这下得好好琢磨往哪边站了。要是选错了路,整个奉系军团可能都得完蛋。
张学良心里装着国和家的深仇大恨,对日本人恨得要命,他主张把东北的旗帜换掉,投靠南京的国民政府。可杨宇霆拼命反对这么做,他说张学良这是要毁掉奉军,而且对日本人的态度也不明确,让人摸不清他的心思。
东北宣布归属南京政府后,南京和东北的军队、政府代表想一起拍照留念。可这时候,杨宇霆很生气,直接走了,不跟大家合照。这事儿在当时闹得挺大,张学良也觉得特别难堪。他们俩之间的矛盾,已经没法再解决了。
后来发生了一件事情,这让张学良产生了要杀掉杨宇霆的念头。
故事的开头得从1929年1月说起,那时候杨宇霆打算让常荫槐来当东北铁路督办公署的头儿。
张学良觉得,常荫槐和杨宇霆是“狼狈为奸”,他也不同意东北易帜这件事,不肯跟南京政府的官员一起拍照,也不肯挂上青天白日旗,这两个人就像是他管理军队的拦路虎。
管理中东铁路这个重任,得由铁路督办来干,这事跟苏联有关,挺复杂的。张学良呢,他说得南京政府点头才行,就给回绝了。
没想到杨宇霆十分豪气,一把将任命书甩到张学良的桌上,还放话说这事他已经拿好主意了,张学良只需签个字,别的都不用操心。这一举动,可把张学良给惹火了。
等杨宇霆和常荫槐离开后,张学良心里七上八下的,觉得不把杨宇霆除掉,自己就没法真正当上奉军的头儿。所以他赶紧把高纪毅等人叫来,商量怎么“解决”杨宇霆的事情。
张学良跟手下抱怨:“杨宇霆这家伙太过分了。”他叮嘱大家一定要小心行事,这次任务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很多参加了那次行动的卫兵后来回忆说,当时他们只知道有重要任务要执行,却不清楚是要对付杨宇霆和常荫槐。
那天晚上,大家藏在老虎厅里,等杨宇霆和常荫槐一踏进门槛,立马就把他们抓住了。接着,高纪毅扯着嗓子宣读了张学良的命令,之后就把他们俩给枪毙了。
杨宇霆去世后,张学良接手了奉军的大权,到了晚年,他聊起这件事,感慨地说:“我本来是不信那些鬼神之说的,但杨宇霆被除掉后,我开始有点信了。”
在打算杀掉杨宇霆前,张学良干了一件听起来挺“离谱”的事儿,这事儿最后让他更加铁了心要动手。
那天,张学良跟杨宇霆、常荫槐闹得很僵,之后他心里就琢磨着要不要把这两个人给除掉。但他也清楚,杨宇霆势力可不小,一旦死了,肯定会掀起轩然大波,所以他拿不定主意,十分纠结。
想了很长时间,张学良掏出一块银元,嘴里嘀咕着:“要是这银元连抛三次都是正面,那就是老天爷让我除掉杨宇霆。”说完,他连着抛了三次,结果每次都是正面朝上。
张学良脸色骤变,心里犯嘀咕,想是不是手里的银元在搞鬼,于是打算再试一回。要是这回连着三次都是反面朝上,那就是天意让他除掉杨宇霆。一试,第一次反面,第二次还是反面,到了第三次,张学良手心都冒冷汗了,僵在椅子上不敢动,喊夫人帮他瞅瞅银元到底是反面还是正面。
于凤至瞧了一眼,眼眶立马就红了,她对着张学良喊道:“你这是要出人命啊……”张学良的脸色变得非常难看,就像是天要收了杨宇霆的命一样!他不再多想,赶紧开始安排相关的事情。
张学良在除掉杨宇霆后,立刻采取了果断行动。他一边向南京政府汇报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说明了非杀不可的理由;另一边则召集了奉军的高层领导开会,以此来震慑杨宇霆的党羽。同时,他还亲自去慰问杨宇霆的家人,并写了挽联悼念,整个过程就像“忍痛斩将”一样。
杨宇霆被处死的事情,在全国的军队和政府圈子里掀起了轩然大波。有人讲,如果不除掉他,张学良就难以真正掌控奉军的权力,东北迟早得被日本人占去,中国要想名义上统一起来,那就没指望了。
有人觉得张学良这么做太冲动了,没了杨宇霆这个军队里的“智多星”,奉军可真是亏大了。从那以后,就没人能再跟日军抗衡,结果东北三省还是被侵略者给占领了。
这种“扔硬币决定生死”的做法,其实就是想找个看似正当的借口,表面上是向天发问,其实心里一遍遍嘀咕:到底该不该除掉杨宇霆?不管硬币落地是正是反,一旦起了杀心,杨宇霆就注定难逃一劫了。
作品声明:内容取材于网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