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普列斯卡奇夫卡地区,俄军首次采用"红土地"激光制导炮弹配合无人机引导的打击模式,成功摧毁一台PzH-2000自行火炮。这种新型打击方式展现俄军在精确制导技术领域的突破。紧随其后,在沃尔昌斯克方向,俄军柳叶刀自杀式无人机再次击中目标,展示其在对地打击任务中的性能。

俄军FPV无人机部队采用"蜂群"战术,通过多方位渗透和协同攻击,成功突破乌军防空网络,实施精确打击。这些打击行动均发生在乌军重要补给线附近,显示出俄军在战场态势感知和目标选择方面的进步。

PzH-2000自行火炮德国克劳斯-玛菲·威格曼公司的产品,该火炮采用模块化设计理念,整合多项先进技术。其155毫米口径主炮配备自动装填系统,可实现全自动化作战。在火控系统方面,PzH-2000装备数字化火控计算机,集成GPS/INS导航系统,可实现快速精确的目标捕获和打击。

在极限射程下,该火炮仍能保持较高的命中精度,这得益于其创新的炮管制退系统和智能弹药预制导技术。车体采用新型复合装甲,能有效抵御12.7毫米机枪弹的攻击,并具备核生化防护能力。

柳叶刀自杀式无人机采用电喷动力系统,具备3小时以上的滞空能力,搭载高清光电吊舱,可实现全天候、全地形的目标侦察和打击。该型无人机的特殊之处在于其采用静音设计,飞行噪音显著低于同类产品,提高突防成功率。

FPV无人机则凭借其小型化和低成本优势,实现"一次性精确打击武器"的应用。俄军通过建立专门的无人机作战单位,形成包括侦察、打击、评估的完整作战体系。俄军还开发专门的无人机对抗电子战系统,有效压制乌军的防空设备。

乌军对俄军无人机的技术水平和作战能力估计不足。俄军无人机具备远程侦察能力,通过数据链实时共享目标信息,形成立体化的战场感知网络。乌军的情报分析系统未能及时发现和预警俄军无人机的活动规律。乌军在阵地伪装方面采用的仍是传统手段,未能适应现代战场环境下的隐身要求。在多个被摧毁的火炮阵地周围,均未发现有效的电磁信号屏蔽设施和红外特征抑制措施。

乌军在战术运用方面存在失误。地形选择上,未能充分利用自然掩蔽,多处火炮阵地暴露在开阔地带。一些火炮阵地甚至部署在制高点,违背现代战争中的隐蔽原则。

过分追求射程优势而忽视阵地防护,导致火炮部署过于分散,难以形成有效的火力网络。机动转移计划存在缺陷,部分阵地位置远离主要补给线,增加后勤保障的难度。

防空系统部署不合理,未能针对低空、慢速目标建立完整的防御体系。地面部队与炮兵之间的通信联络不畅,难以实现快速的火力支援。装甲部队未能为炮兵提供必要的掩护,导致火炮阵地容易遭受突袭。后勤保障体系也暴露出问题,包括弹药补给不及时、维修能力不足、紧急撤离预案缺失等。这些问题影响PzH-2000火炮的作战效能发挥。

乌军重要火力打击手段的损失,直接影响其在关键地区的攻势。每损失一门PzH-2000火炮,就意味着至少3-5公里防线的火力支援能力降低。俄军通过这些打击行动,提升部队士气,获得实战经验。这些打击对北约援乌装备的实战效能提出质疑,可能影响未来军援的方向和规模。

现代战争正在向智能化、一体化方向发展。加强无人机技术研发、提升信息化作战能力、完善联合作战体系,将成为军事现代化的方向。如何平衡高科技装备的性能与实战生存能力,将是未来军事装备发展需要考虑的问题。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