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民营三甲医院上市公司国际医学(000516.SZ),交出了一份答卷。
日前公布的2024年年报显示,该公司营收同比增长4.28%,逼近50亿规模“门槛”,亏损则处于持续收窄状态。
就多年财务数据而言,国际医学的投资规模是比较大的。合计20多亿的在建工程“趴”账面上几年,遑论建设医院、购置设备、吸纳人才等方面的费用……
对医院而言,高成本、重资产这是行业前期投入的显著特征。比如,2016年港股上市的瑞慈医疗(01526.HK),旗下拥有综合医院业务在内的五大板块,此前因新建体检中心及专科医院等导致持续亏损,直至近些年体检业务爆发、各大项目投入运营后,才逐步实现扭亏。
可以预见,就国际医学的基本面而言,由亏转盈也只是时间问题。
特别是公司投入重金提升医疗水准、床位规模,再加上质子中心等优质在建项目的投入,未来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这事早有先例,2023年,在门急诊服务量翻番、北院区全面开诊等背景下,国际医学一举创下了营收历史最高(46亿元),超出2022年近20亿元。
至于国际医学近几年切入一些新兴业务能否进一步形成盈利支撑,以及这家上市公司的未来走势,对投资者来说尤为值得关注。
趋势向好
作为国内大型医疗服务集团,国际医学的年报,向外界透露了两大亮点。
其一,门急诊量、营收双增。
2024年,国际医学营收48.15亿元,同比增长4.28%,医疗业是国际医学的支柱,占营收的比重达97.87%,同比增长5.49%。
对比历年数据,除2022年特殊原因外(停诊三月),公司营收连续五年增长,旗下两家医疗院区高新医院、中心医院的营收、门急诊服务量同样延续了这一特征,合计门急诊服务总量达257.27万人次,同比增长7.7%。
同时,国际医学医疗业务回款周期稳定,资金周转状况良好,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连续两年保持在10亿元以上。
提升服务,增加科室、门诊,覆盖更多的患者,是国际医学增长背后的主要动能。
年报显示,2024年,国际医学旗下两家医院均新增了特色门诊、科室,如西安高新医院开设消化道早癌筛查、头痛专病、围绝经期专病等10个特色门诊,整形医院自在山院区扩建投用。

同时,国际医学还注重就医体验,用服务吸引患者,如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开展陪诊导医、手续协办,组建外语志愿服务团队,对6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实施便民门诊挂号费全免。
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也是国家卫健委倡导的方向,国际医学的一系列举措,也是医疗服务改革的具体实践。
其二,亏损收窄,降本增效明显。
2024年,国际医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54亿元,同比减亏31.01%。而且,近三年内,亏损幅度大幅收窄,2022年、2023年分别亏损11.77亿元、3.68亿元。
减亏主要是挣钱多,花钱少,成本控制得好。年报显示,2024年,公司销售、管理、财务费用分别下降11.26%、13.99%、19.5%。这与旗下医院推行的精细化管理相关,如推行科室成本核算与病种成本分析,通过病种结构优化、日间手术推广及设备共享,实现成本降低与效益提升。
为何还亏?
再说说为什么亏损。
国际医学在年报预告中有一段解释,公司整体医疗业务保持了稳定的发展态势,学科实力持续增强,营业收入稳步增长,但营业收入规模尚未能覆盖运营成本和期间费用。
民营综合医院天然具有前期成本高、重资产的特征——需要投入大额资金用于建设医院、招聘人才、购买设备,这是行业特性决定的,包括卓正医疗、树兰医疗等在内的多家民营医疗机构,均因重资产投资,处于亏损状态。
国际医学同样如此,尤其是建设国内超大型单体医院——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耗费巨资。年报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国际医学在建工程与固定资产合计76.14亿元,占资产总额的71.59%。
重资产之外,人力、医疗耗材、设备折旧等都是成本。2023年与2024年,国际医学的运营成本分别为41.77亿元、43.6亿元。

其中,国际医学在人力资源上投入巨大,从全国各地招引了不少医疗行业领军人物。
从国际医学中心医院官网公示的专家团队栏目来看,有来自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唐都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二附属医院,兰州大学第一、二附属医院等知名三甲医院的一大批著名专家,包括各科室的带头人也基本上都是领域内的大咖。
还有折旧层面,近两年间固定资产折旧对净利润的影响均在7亿元左右。
医院建设再到投入运营,需要一定的运营周期覆盖成本。以港股上市的瑞慈医疗为例,该公司旗下拥有医院、体检、养老、妇儿及数字医疗五大板块,其因新建体检中心及专科医院等持续亏损,直至近几年间体检业务爆发、各大项目投入运营后才逐步出现扭亏态势。
尽管连年亏损,但国际医学的减亏态势明显,若营收保持现有增速,再有在建设项目的投运,新业务开展所带来的业绩增长,由亏转盈,只是时间问题。
如何看待
其实,亏损并非意味着经营失败。
互联网企业就是一个典型,前期普遍亏损,依然重金投入,目的是先把市场拿下来,美团、京东等皆是如此,重金补贴只为积累用户、扩展市场。
国际医学亦有相似之处。
首先,公司拥有非常稀缺的医疗资源,国际医学是上市公司首家三甲医院股,并且前期重金投入之下,医疗水准、床位规模已达到行业领先,尤其是引入了众多行业顶级专家、教授,可开展一系列技术含量高、难度大的复杂型医疗项目,包括多项世界首例、国内首例、西北首例复杂手术。
同时,国际医学布局了医美整形、辅助生殖、健康管理、老年病、质子治疗等特色专科医院及中心,公司辅助生殖医学项目具备每年4万例IVF周期运行能力,将是国内规模超大的生殖医学中心之一;正在建设的质子治疗中心项目,是全国第6家,西北首家获批质子放射治疗系统配置许可的医疗机构。
优质医疗资源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患者会向此聚集,就诊量必然上涨。

其次,切入高端医疗和银发经济。
年报提及,消费升级趋势下,高端医疗服务需求年增速超15%;我国银发经济市场规模约为7万亿元,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6%,这一比例还将增大。
国际医学早已布局其中,一面引进高端医疗人才,一面培育中西医结合诊疗、高端健康管理、智慧中医养生等特色项目,应对行业变化。
此外,结合整个医疗改革热点来看,也有一些值得关注的地方。
拿“AI医疗”来说,国际医学已经完成医疗智能模型的相关部署,且其在年报中提到,将通过与华为、迈瑞医疗、华大基因等行业领军企业的合作,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技术创新。
再加上陕西作为西北的门户,医疗资源已辐射至甘肃、青海、新疆等周边地区,数据显示,国际医学的外地患者占比已达39%。
立足陕西、辐射中西部,凭借优质医疗资源,国际医学有望走出一条独特的增长曲线。
(图片来源:国际医学官微)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