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哟,今天这鸡一定要焖得酥烂点,表姨喜欢吃这个!”
厨房里蒸汽缭绕,油锅嗞嗞响,我妈一边掂着锅铲翻炒辣椒鸡块,一边回头吩咐我:“可欣,冰箱上面那个保温袋,赶紧把牛肉汤拿出来,我给表姨热上。”
我叫李可欣,今年高一,正在放寒假。今天这顿饭,我妈从早上六点就开始忙活,说是我姥家的“富亲戚”要上门,说不定能给我们搭点什么人情关系。
这个“富亲戚”是我姥姥的堂妹,姓周,叫周丽华,住市里,做生意的,听说有两家连锁洗化店,家里有车有房,女儿在国外留学。我只在小时候见过一面,大概五岁,她送我一个粉色毛绒小兔子,我还挺喜欢。
妈说她十几年没来过我们家了,这次难得“赏脸”,一定要拿出诚意来接待。早饭刚吃完,家里就像开了锅一样:洗地擦窗,拖鞋全换新的,连我爸都被赶出去买最新鲜的黄瓜回来“摆个盘”。
到了中午十一点多,锅里热气腾腾,桌上四凉六热,我妈还特意摆了个火锅,一边搅拌蘸料一边嘀咕:“她一到就能吃,咱不失礼数。”

门铃终于响了。我兴冲冲地跑过去开门,结果一开门愣了三秒——站在门口的不是一个人,是仨。
周姨穿着一件大红羽绒服,带着墨镜,提着小包,身后跟着她老公和一个高个子姑娘。
“这就是你家小姑娘吧?长大了。”周姨笑了一下,眼神很快掠过我。
“快请进快请进!”我妈赶紧迎出来,接过她的包包,“冷吧?屋里烧了空调,暖和着呢!”
“我们就坐一会儿。”她嘴上客气,但眼睛已经在屋里扫了一圈,像是在参观什么农家乐似的。
“这不,刚上火锅,要不边吃边聊?”
“哎呀不用啦,不用了。”她一边说,一边已经坐到沙发上,一抬手,“我老公中午还要去市里看厂子,时间来不及。”
“那——吃口热的再走嘛,鸡焖得正好,我特地炖的牛肉汤……”
“不不不,我们就是顺路看看你妈——你姥,现在人也不在了,哎,感慨一下。”
她这边嘴上说着“感慨”,那边已经站起身来准备走。我妈刚拿起碗筷,愣在原地。
“那……既然你们急,回去路上小心点。”我爸倒还算圆场,“改天咱再聚。”
“改天改天。”她随口应着,已经把墨镜戴上,转头对我说,“可欣你还在上学吧?要努力读书哦。”
我点点头,心里已经有点火气了。
他们仨匆匆走了,全程不到五分钟。
门一关上,屋里沉默了几秒。
我妈脸上的笑硬邦邦地僵着,接着手一垂,“这人是怎么回事啊?进屋连口水都不喝,还说是亲戚。”
我爸叹了口气,把火锅关掉:“咱不图人家啥,礼数到就行了。”
“那我一上午忙活什么?她是来查户口的吗?”我妈鼻子一酸,把围裙摘了摔在桌上,“以前说她有钱,我还觉得她有本事。现在是看不起我们?啊?”
我不太懂大人的面子账,但我妈那一刻的表情,我一辈子都记得。
我夹了块鸡翅,放她碗里:“妈,你做的好吃,她吃不到是她亏了。”
我爸也跟着夹:“来,别浪费了,一家人吃。”
第二天,我妈突然对我说:“你把那天做饭的菜谱记下来。”
“干嘛?”
“我准备录视频,做个‘农村大锅饭’系列,传网上看看。”
她真的说干就干。手机支个三脚架,招呼我爸帮拍,还在自家院子里搭了个灶,炒菜时还带点讲解。
“亲戚不稀罕吃?那就让全国的网友看。”
没想到一条视频点了几千个赞,还有人留言说“这鸡焖得太香了”。
又过了几周,居然有家农家饭馆找她做视频推广,给了几百块钱。
我看她拌着凉菜,哼着小调,心里也跟着踏实。
至于那位“富亲戚”,就像一道炖得过头的菜,最后也只剩下几句咸淡不明的评价,再没人惦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