镐京笔记最新获悉,位于浐灞国际港的招商西安玺项目明日进行第三批次销售,100套住宅,预计参与客户500余组,摇号已成定局,加之项目此前两开两磬,在如今的楼市行情下还是比较醒目的。

看似不相关的新闻,连起来看,会嗅出不一样的味道。

再如,最近一段时间,新华社、央视、人民日报频频聚焦浐灞国际港;西安土拍市场近日溢价15.8%成交一宗地块,三个月前,另有一宗地块的成交楼面价创西安近两年之最——巧合的是,两宗地均位于浐灞国际港;还有前不久的高层调研……

显然,西安城东的关注度高企,绝非只因为早前的地理空间整合升级。

“实质是信心和预期发生变化。”

区域政经观察人士分析,一是浐灞国际港与国家开放战略深度绑定,随着全球经贸格局中的中国力量显著彰显,给“中国内陆第一港”注入更多成长性;二是西安也在努力强化这种成长性,回顾近年来的城市重大战略部署,浐灞国际港多以“核心引擎”定位出现;三是深耕商贸物流、临港制造、文体旅游等产业多年,到了规模效应释放阶段,区域产业投资边际成本有效降低。

“其实,从西安的空间格局来说,也该‘东风’烈起来了!”

01

股市投资看预期,区域投资也是同样的逻辑。

像工业投资、土拍市场等方面表现,都是观察一座区县(开发区)发展预期的直观指标。

拿浐灞国际港来说,2024年工业投资同比增长62.4%,这是一个非常爆发性的数据,也印证了前面提到的临港制造规模效应释放的观点。

另一组让人“刮目相看”的数据,来自土拍市场:

5月7日,绿城在浐灞国际港竞得约82亩商住用地,以139320万元总价成交,楼面价10111元/平方米,溢价率15.8%;还有三个月前浐灞国际港82亩土地被华润拿下,楼面价为11911元/平方米,是近两年来区域最高楼面地价。

值得一提的是,5月7日很有标志性意义。

当天中午,央行官网挂出重磅公告:“自次日起,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是继2022年以来,公积金贷款利率的第三次下调,现在5年期以上首套房利率降至2.6%,妥妥处于历史低位。受政策等影响,土拍市场渐显复苏迹象,比如2025年一季度,全国300城住宅用地出让金同比增长超两成。

在此背景下,5月7日这天的土拍市场表现,多少有点“风向标”的意味

那么,“风向”往哪儿吹呢?

如果说绿城的溢价拿地只是巧合,再来看一组中指研究院的数据:

2025年一季度,西安推出18宗住宅用地,成交17宗。在西安各区域中,规划建筑面积占比最大者为雁塔区,其次是高新区,第三则为西咸新区;成交楼面价均价最高的为浐灞国际港,而后是高新区、雁塔区。

数据背后是价值地位的提升。

换句话说,浐灞国际港地理空间整合升级之后,其在西安城市能级跃升中的“核心引擎”定位进一步巩固。固投计划也充分印证了这一点:西安计划2025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00亿元以上。其中,西咸新区、高新区、浐灞国际港三大开发区固投预期目标3105亿元,占全市比超56%。

02

继续解剖浐灞国际港这只“麻雀”。

工业投资也好,土拍市场也罢,数据说到底略显冰冷。其实“风向”的变化,公众从就业和购房角度感知是最为生动的。“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浐灞国际港要担当“核心引擎”,必须在这些方面拿出过人表现。

先说就业,人随产业走,成长性强的开发区,产业和项目必须活力四射。

这一点很直观,为什么央媒高频关注浐灞国际港,因为重大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动态确实活跃,且特色优势明显。

比如,长安云、长安书院年初投用,加之早前的演艺、会展、公园等重大项目布局,浐灞国际港事实上已经是西安文旅版图的头部担当;再如数字引擎和全球物流网络驱动下的新纪录——西安国际港站开行中欧班列峰值达到平均一小时一趟,货物从浙江到欧洲走40多天的海运,如今通过“西安港+跨里海”线路15天抵达;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空铁联运项目预计今年8月完工投用,将有效提升中欧班列(西安)的辐射能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班列+产业+贸易”的临港产业生态不断壮大。

诸如康佳智能家电总部、中能建、山东能源、俄罗斯联邦总商会、阿伯朗酒业、腾讯阅文、百度度小满、与辉同行、理想汽车等招引企业和项目,无不是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虹吸效应”的体现。

再看整体态势,2024年浐灞国际港GDP同比增长6.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1.2%,显著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风向”的另一生动印证是购房表现。

据媒体报道,今年五一期间,浐灞国际港5天认购452套房,占全市“半壁江山”。2024年,该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完成416.29万平方米,增长9.7%。

除了就业带动,这种购房活跃度,当然也与区域生态宜居、民生配套水平息息相关。

浐灞国际港烟波浩渺、绿意盎然的生态环境无需赘述,还有铁一中、高新一中、交大附中、师大附中四大名校,以及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陆港院区等,教育和医疗等民生配套的大幅升级,也是从更大层面带动市场热情的重要因素。

03

浐灞国际港成长预期,需进一步从全球化视角进行探讨。

镐京笔记与前述政经观察人士交流,比较有共识的一点是:浐灞国际港是中国内陆城市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方案,重构欧亚经贸版图的关键支点。时间线拉长,其注定要成为“一带一路”上极具标志性的发展高地,非传统区县(开发区)可比拟。

具体而言,可以从这么几个方面进行跟踪观察:

一是与国家开放战略的深度绑定。

浐灞国际港是西安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门户,依托“中国第一内陆港”的物流枢纽地位,中欧班列(西安)已覆盖72个国家200个城市,形成双向畅通的贸易流,特别是中国-中亚峰会之后,开往中亚方向的班列数量显著增长。

随着中国在全球经贸格局中的力量彰显,浐灞国际港的国际商事服务、国际文化交流等功能将逐渐凸显,有望从更广泛的层面撬动亚欧大陆人文经贸合作新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是城市“核心引擎”的功能强化。

浐灞国际港已晋级为“西安城市新中心”,空间布局方面主打国际交往、泾渭文化、奥体活力和临港制造四大功能,实现了产城融合与功能协同,与其他开发区形成显著的错位发展。作为西安“北跨”发展的重要支点,其在渭河南北岸协同发展、优化西安空间结构、激活北部发展潜力中的发挥值得期待。

对此,早前的西安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已明确提出,“打造城市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对浐灞国际港及渭河两岸地区进行再规划、再设计、再塑造、再提升,补齐区域基础设施和人居公共服务短板,积极承接中心城区人口,加快功能再造和职能重塑。”

三是全球产业与人才的聚合。

地理空间整合升级之后,浐灞国际港形成了会议会展、文体旅游、现代金融、临工制造、医工科技、商贸物流六大现代产业体系,聚集国家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中心等科创平台13个,500强企业97家。且基于其生态宜居和国际化优势,越来越多有志于走向全球化的现代服务、高新技术企业会在此汇聚。公开数据显示,浐灞国际港已引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500家。

(图片来源:浐灞国际港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