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来,随着生态保护政策的推行,很多自然水域被划为禁钓区,可供大家垂钓的地方越来越少,导致因钓鱼而引发的纠纷变得越来越多。在2024年8月,河南信阳的钓友李先生去到某个乡村池塘钓鱼,在钓到一条黑鱼之后,在附近劳作的一位大婶立即上前抢鱼,说这个池塘是自己的,钓上来的鱼也是自己的,但李先生不想给,双方因此发生了争执。

据了解,李先生在池塘下竿时,一位在池塘旁边劳作的大婶并没有上前阻止他。可当李先生钓上来一条黑鱼之后,那位大婶突然扔下农具向李先生走过来,说这条鱼是她的,并且还伸手就要夺过李先生手中的鱼,但李先生并没有给她。

大婶看到李先生不想给,又说这池塘是她们家的,里面的鱼都是她们家花钱放的,你钓的鱼必须给我!你们这些人天天来钓,迟早要把鱼钓绝!随着争执升级,大妈甚至放出狠话说今天不把鱼交出来,你就别想走!

现场的情况被李先生拍下来发到网上之后,迅速引发了网友们的讨论,大家的讨论主要分为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这条黑鱼明显是野生的,不是投放的,这位大婶分明是在强词夺理,看到别人钓到鱼了就想给要走。另一种观点认为农村的池塘都是有主的,外人不能随便钓里面的鱼,投放一次鱼苗要花好几千的,被人白白钓走谁受得了?是李先生有错在先。

其实,导致李先生和这位大婶发生矛盾的主要原因就出在池塘归属权的问题上。城市河道和野外水域都是公共的,因此大家可以随便钓。但是农村地区就不一样了,农村的池塘通常和耕地一样,都是有明确归属的。因此,这个池塘还真有可能是这位大婶的。

不过,这个池塘里面应该是没有投放鱼苗的。首先,大部分属于私人的池塘在投放鱼苗之后,都会在旁边立牌子禁止钓鱼,可这个农村池塘的周围什么都没有。另外,如果池塘中投放了鱼,那池塘水面上的藻类、浮萍早就被吃光了,可从李先生拍下的视频可以看到水面上都是水藻,水的颜色都变成绿色了。

最后,池塘的主人发现有人在自己的池塘中钓鱼时,通常会在第一时间制止,不会等到别人钓上来鱼了才去制止,而这位大婶却是在别人钓上来鱼之后才去制止,由此可见这个池塘里面并没有投放鱼苗。在本次事件的最后,由于李先生和大婶一直争执不下,最后他直接就把鱼给扔回池塘里了,也算是做了一个了断。

信阳这起抢鱼事件虽然从表面上来看是一场关于鱼获属于谁的争执,但实际上则反映了在农村地区,公共资源与私人资源的区分一直是很模糊的。李先生最终选择将鱼放生,也是一种比较理性的处理方式了。

在钓鱼活动中,鱼获并不是最重要的,大家也不应该为了鱼获而和别人发生矛盾。出现矛盾之后一味的据理力争,让矛盾不断升级并不是正确的做法,以和为贵、选择让步往往才能将矛盾给处理好。毕竟大家是来享受钓鱼过程的,如果因为一条鱼而引发不必要的争执,反而违背了垂钓的初衷。

总之,这一事件也是在提醒广大钓友,在陌生水域下竿之前,最好先确定清楚这是公共水域还是私人水域,比如看看周围有没有告示牌,或者问问附近的人能不能钓鱼,这样就能尽可能的避免因钓鱼而引发冲突,减少类似纠纷的发生。希望未来随着国内生态的改善,类似的纠纷能越来越少,让每一位钓友都能自由自在的钓鱼,不会再陷入到无意义的纠纷之中。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