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大 何

接着聊一下前天文章的话题,关于养老金的。

6月10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有关政策。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国家财政承担的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再提高20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也将适当提高。

乍一看,农民的基本养老金待遇涨了,每月涨20,一年下来可以多领240元,

虽然不多吧,但不管咋滴都是真金白银入农民口袋里面了,是一件值得点赞的好政策。

但中国有句老话,不患寡而患不均,有些事情,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就比如后半句中这个十分低调的“适度提高”。

怎么理解这个词呢?

如果没理解错的话,适度提高的意思就是按百分比来调整。

这可不是我瞎说,从过往年份的经验来看,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基本都是按照百分比的方式进行调整。

比如2024年的上调比率是3%,2023年的上调比率是3.8%,2022年的上调比率是4%,2021年是4.5%,2019和2020都是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说从趋势上来看,在老龄化不断加深的当前,这个上调比率,最近几年是越来越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实际上,由于不同退休人群的养老金基数相差实在太大了,这种"大水漫灌"式的调整最终结果却是加剧了分配不公。

按照全国平均水平来看,2024年退休人员的人均养老金大约是3400元,涨幅3%就是每个月能多领102元。

2025年的话,涨幅虽然没有100,估计也差不了多少,毕竟基数摆在那里。

但比起最低只有140多的基础养老金来说,虽然上调20元用百分比来算已经是两位数上涨了,远超退休人员3%的涨幅,

但是还是难以掩盖不同群体之间养老金差距越来越大的事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去每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调整幅度都比较大,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了养老金发放公平性较差的问题。

但是如果基本养老金调待幅度越来越小甚至趋零,公平性与获得感问题很快就会露出水面。

不管是用统一的标准调整,还是按微小的差距调整,高收入群体拿到手的养老金增加得更多。

这样的调整方式,违背了社保制度缩小贫富差距的初衷,让社保失去了重新分配财富的作用。

一般来说,现在的打工仔辛苦工作,把一部分劳动成果贡献出来交社保,就是希望以后老了能有保障。

可要是发现自己的付出没有换来应有的保障,他们心里就会很不平衡。

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看,这种不平衡会让他们觉得努力工作也没什么用,慢慢地工作积极性就没了,甚至可能会消极怠工躺平了。

所以,现在必须尽快建立一个更合理的养老金调节机制。

简单来说就是提低限高,那些收入低的,咱们多给他们涨点;

收入高的,就少涨点,或者不涨也行。

尤其是那些只能领取最低只有100多的基础养老金的人,能否多倾斜一些呢?

每个月100多的金额,不说完全没有用吧,但能多个一两百,绝对是雪中送炭。

而对于本来就有较高退休金的人来说,增加的一两百,增加与不增加,意义也不大。

退休前的高工资已经给经济打下了不错的基础,退休金只是起到一个锦上添花的作用。

当然了,这种方案执行的难度颇大,毕竟重新分配蛋糕这件事,对于执刀人自己来说,本就是割肉。

但问题是如果现在不调整好分配机制,那未来的矛盾会比现在更剧烈。

说实话,关于养老金的话题其实之前的文章已经写过很多了,

但没办法,有些事情年年提,月月写,但问题始终像是房间里面的大象,其沉默地令人难过。

说实话,关于养老金的话题其实之前的文章已经写过很多了,

但没办法,有些事情年年提,月月写,但问题始终像是房间里面的大象,其沉默地令人难过。

回到现实层面,当下的进城打工的农村青年(农二代)可能面临着最为严峻的养老困局:

既要承担现收现付制下"养别人父母"的义务,又要扛起传统孝道"养自己父母"的责任,最后还得为注定无依的晚年提前储蓄。

他们在大城市缴纳的养老保险养着城里退休老人,

自己留守老家的父母却只能靠每月百来块基础养老金和子女接济度日;

更扎心的是,等他们老了可能根本领不到现在交的这些钱——看看暴跌的新生儿数量就知道,未来根本凑不齐帮他们养老的年轻人。

所以新闻都在说年轻人放弃社保,我反而觉得是现在的社保制度抛弃了年轻人。

其实大家都很明白是怎么回事,自己每个月缴纳1000多的社保,家里的父母才领100多块钱,想想就不对劲。

多交的800多居然是在养别人的父母?

那么,为什么要给别人做嫁衣裳呢?

而讽刺的是,那些拿着上万元退休金的体制内老人,很多年轻时也没交过养老保险,靠着"S同交费"政策坐享其成。

而真正在田地里缴了半辈子"农业税"的老农民,反被指责"没缴没资格领养老金"。

年轻人对现行制度的质疑和可能的大规模离场,无疑会加速养老金入不敷出的危机,陷入恶性循环。

最后声明一下,我个人是支持提升养老金的,毕竟物价每年也在涨,咱们都会有老的一天。

但是问题是钱从哪来,各收入比例人群提高到多少,上限有没有,是否公平,这是最大的问题。

写到这里,就突然有种感觉,等咱们这代人老了,可能要面对更严重的代际矛盾。

知道老龄化社会最恐怖的是什么吗,不是延迟退休,也不是缩水的养老金。

而是年轻人中年人会开始变得仇视底层老人。

这不是危言耸听,在更东方的那个小岛,这种现象其实早就见怪不怪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日本年轻人吐槽的"老害"、美国流行的"OK Boomer"这些现象,

背后其实都是资源争夺的焦虑——当社会觉得老人成了负担,"为什么还要养着你们"的敌意就会滋生。

而残酷的现实是,老龄化社会里老人整体上是净支出群体。

就像日本现在1.25亿人口里,近三成是65岁以上老人,每年财政预算三分之一要填进养老、医疗这些无底洞。

咱们国家也出现了类似苗头:退休人员占职工医保总支出的58%,相当于三分之一的人花了近三分之二的医疗费。

这种"年轻人养老人"的现收现付模式,迟早会引发年轻群体的不满。

但更扎心的是那些"老贫"群体。

就像韩国420万白发苍苍还在送快递、当保安的老人,他们既被用人单位压榨,还要被年轻人嫌弃"抢饭碗",活成时代的边角料。

具体到咱们国家,退休浪潮其实已经拍岸而来。

62-75年出生的第一代婴儿潮陆续退休,这代人每年新增2000多万;

81-97年的回声婴儿潮再过二十年也要步入老年。

虽然这几年的新生儿数已经跌破1000万人,但人口结构的改善至少要等到本世纪末。

等现在20岁的人老去时,社会早被老龄化腌入味了。

咱们80、90后现在还能指望财政盈余搞基建、促发展,哪怕钱被浪费了也总觉得"将来能赚回来"。

但等20后、30后这代人生在深度老龄化社会,他们从记事起就要面对社保支出占财政大头的现实,看待老人的态度恐怕就.....

我们这代人,现在还能为每月领一二百养老金的老人鸣不平,

等咱们这代"灵活"到老的人,六十岁还得和年轻人抢超市理货员的工作时,会不会也被骂成"占着茅坑不拉屎的老害"?

想想日韩老人颤巍巍送外卖的身影,再摸摸自己还没存够的养老钱,真觉得后背发凉。

现在能做的,要么拼命搞钱给自己攒养老本,要么期待科技大发展,把人均收入提上去。

否则真到七老八十还要和年轻人抢奶茶店兼职,怕是真的要应了那句话——"老而不死是为贼"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文完,感谢阅读,既然看到这里了,如果觉得不错,随手点个赞和“推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