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很多人都定义了美好的社会,但有一定的时代限制,也有个人认知的限制,并不能说明白。那么美好的社会到底是什么样的?

要想定义美好的社会,就要看到社会的时代属性,而不能把所有时代的社会都看成美好的社会,也不能把实现不了的社会看成是美好的社会。虽然共产主义理想比较美好,但并不能在短时期内实现,甚至根本无法实现,那么共产主义社会就不一定是美好的社会。美好的社会应该是能够实现了的社会,能够让人们普遍享受福利待遇的社会。从当下经济发展状况来看,社会能够进入美好的状态,却并没有实现,或许是权力系统和资本的阻挠,并没有实现社会资源方面的普惠政策,甚至不如欧洲一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待遇好。美好的社会应该是藏富于民的社会,民富国穷才是好的,而现实却往往变成国富民穷,特权阶级肆意妄为,而普通老百姓却没有话语权。一旦特权阶级和老百姓的利益发生冲突,那么吃亏的只能是老百姓,特权阶级却永远不会吃亏。社会应该建立普遍的民主,应该给予每一个人话语权,让每一个人都可以自由发展。
道德是建立在民主之上的,建立在对人获得个人自由的能力和信心之上,同时又伴随着尊敬他人,关怀别人,团结一致,而不是基于胁迫的强制稳定性。虽然历朝历代都在追求社会稳定,但社会稳定的前提是让人们吃饱穿暖,而不能压榨得人们没有任何余粮,不能剥削得人们体无完肤。古代社会追求稳定性,主要是统治阶级要求社会稳定,以维护社会等级秩序,当然就可以维护统治阶级的特权。在古代,绝大多数人都是普通农民,不读书,不识字,却知足常乐。他们不但懂封建礼仪道德,而且普遍迷信,相信命运。虽然他们想翻身得解放,但社会条件不足,即便遇到饥荒和战乱,他们想要反抗,目的也仅仅是要吃饱穿暖。哪怕起义军领袖想要做皇帝,实现皇帝梦,也属于正常现象,因为任何人心中都有一个皇帝梦,都想唯我独尊,似乎这是灵长类动物的专长。看看猴山上的猴王决斗,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强者为尊,权力拥有者说话算数,而没有任何权力的老百姓已经被剥夺了话语权,也被剥夺了知情权。权力已经渗透到社会每一个角落,而且干预经济的发展,支配民间的道德,给人们洗脑,最终让人们知足常乐,却并没有提出理想社会的理念。

古代农民想要的理想社会就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就像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没有战乱,没有各种税收和兵役、徭役,老百姓安居乐业,民风淳朴。倘若放到现在,这样的社会并不是理想的社会,而人人都有好日子过,都有钱花,还实现了普遍的民主,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就算是好社会了。杜甫曾经写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或许,他认为的理想社会就是天下寒士都住上高楼大厦。现在这个社会似乎已经实现了他的理想,但又不尽然,因为那些寒士们都背负房贷和车贷,成了城市相对贫困人口,却不是真正的富有。关系国计民生的医疗和教育也没有完全免费,而是被资本渗透,甚至收费很多。而通信系统也被垄断,网费、流量费都没有实现全免,当然也就做成了生意。当关系国计民生的东西被当成了服务出卖,被当成了商品出卖,老百姓就成了被割的韭菜。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人人住上楼房,没有房贷和车贷,教育医疗全都免费,网费、流量费也全免。孩子从摇篮到坟墓,几乎所有的教育和医疗费用都由国家来供给。毕竟这样的孩子以后会成为国家需要的劳动力,必须由国家来负责,而不能让个人负担医疗和教育费用。
理想的社会应该能够实现教育和医疗费用全免,但统治阶级并不想全免,一旦抓住钱财,就不想在医疗和教育领域投入太多,也不想让人们免费住上高楼大厦,而是任由资本进入,说是资本盘活了市场,其实是资本搞了无底限操作,把很多人都变成房奴、车奴,也让很多人挣了钱之后,全都花在教育和医疗方面,最终资本实现了增值,权力系统在资本运作过程中分了一杯羹。理想的社会应该去除资本的无底限操作,应该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限制权力的肆意发展,也限制特权阶级的肆意妄为,甚至取消特权阶级,实现天下大同。当然实现天下大同并不一定是经济飞速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实现的,而是权力系统在经济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设计理想社会模式,要有科学的社会发展观,有严格的法律,也有完备的社会道德体系,有强制执行力,更多的是号召人们一起努力奋斗。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人格独立、自由发展的社会,每个人都能过上幸福的日子,却不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更不是把关系国计民生的资源出卖赚钱,不是国富民穷,而是国穷民富。

理想的社会应该讲究民主和科学,应该有民主的贯彻执行,实现普遍的民主,应该有科学的设计,起码倡导科学,消除迷信思想,而不能把迷信当成一种产业运作,更不可以对迷信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依法治国是不错的,但前提是法律要进行科学论证,科学设置,同时要照顾每个人的民主权利,让每一个人拥有话语权。如此一来,社会才进入理想化的轨道,但能不能实现,还是一个未知数。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