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执行难与回款压力成为办案“拦路虎”,拒执罪成为律师突破传统执行手段的关键路径。
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我国约有500万件案件面临执行困难或久拖未决的状态。
面对大量恶意转移、隐藏财产的行为,传统的民事执行手段如限制高消费、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罚款拘留等,在实践中收效甚微。
在此背景下,“刑事化债”逐步成为遏制拒不履行行为的有效方式,其中拒执罪成为一大典型。
聚焦实践,虽然“拒执罪”新规已于2024年12月1日正式施行,但要真正成功操作一个“拒执罪”案件,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
表面上看,只要发现被执行人“有能力而拒不履行”就可以启动刑事追责。但在实务中,律师往往面临诸多挑战与操作难点,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案件被拒立、久拖不决,甚至引发执业风险。
实务中,很多律师就难以有效证明被执行人“具备履行能力”。许多关键证据,如银行流水、企业财报、第三方资金流向等,申请人难以自行取得,律师也缺乏强制调查手段。
例如,被执行人把名下资产全部“清零”,但通过微信转账记录才发现其利用他人账户继续支配大量资金,这种“隐性转移财产”的方式,如果缺乏调查突破口,就难以对被执行人进行有效举证。
此外,拒执罪还可能与其他罪名产生竞合关系,如非法处置查封财产罪、诈骗罪等。律师若未判断清楚案件的主攻方向,就极易引发刑责认定混淆,继而影响案件走向。
本期课程,智拾网邀请江苏君奥律师事务所的童陈律师进行授课。他因长期专注办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案件,在业内素有“童拒执”的美誉。童律师将为大家精讲拒执罪律师办案16大核心要点,全面梳理从案件启动、报案路径选择,到证据准备、常见抗辩应对的全流程实操要点,以帮助大家将拒执罪有效落地。
6月23日晚19:00
听课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申请书模板》
扫码0元听课

如何成功操作一个“拒执罪”?
当被执行人明明有钱却拒不还款时,通过刑事手段可实现有效施压。因而,合理运用拒执罪,也日益成为执行律师突破回款困局、僵局的重要利器。
——如何启动拒执罪?
启动拒执罪,推动公检法机关进行立案是刑事化债的关键一步,但这一步往往非常复杂。
实践中,拒执罪案件既可以由法院依法移送,也可以由当事人自行提起自诉,而不同的路径对应不同的启动条件与程序门槛。法院移送虽然具有权威性,但不少法院存在“不愿移送、不敢移送”的情况,担心移送失败反受监督。
自行控告则要求申请人和律师在证据提交上更具主动性,而自诉案件因举证责任更重,在司法实践中较难推动。
那么,何种情形下自行控告能更直接引起司法机关重视?律师如何依据案件具体情况,精准选择是否推动法院移送?当案件遇到不立案情况时,律师又该如何有效救济?
——如何在裁判时落实拒执罪?
进入审判阶段后,想要有效定罪并落实刑事责任,律师必须围绕法定构成要件提供明确、扎实的证据支持。然而,实践中证据准备往往面临多个卡点。
比如,“有履行能力”的证明标准模糊。法院通常要求证据能反映被执行人在特定时间节点(如判决生效后、应诉通知送达后)实际具备还款能力。
这就需要律师提供如银行流水、房产证明、高额消费记录、企业控制情况等材料,但这些证据多数掌握在对方或第三方手中,获取难度高,且需逻辑清晰地构建其与履行能力的因果关系。
又如,行为恶意的认定难。要证明被执行人“拒不履行”是出于主观故意,律师需从行为时间点、财产转移方式、反复规避执行等细节入手。
如被执行人在收到执行通知后将房产转移至亲属名下,是否属于逃避执行?若对方辩称“正常家庭资产处置”,便需进一步挖掘其真实意图,举证其规避意图而非单纯民事行为。
那么,如何判断被执行人是否具备履行能力?转移财产是否出于逃避执行的主观恶意?怎样的证据足以形成闭合证据链?与其他罪名存在竞合时如何取舍?
——操作拒执罪时会遇到哪些误区?
在操作拒执罪案件时,律师也时常因为对法条产生理解偏差,而陷入一些误区。其中较为典型的是对“诉前转移财产”的误判。
不少律师误以为只要发现被执行人曾在判决前转移财产,即可据此认定其“逃避执行”,构成拒执罪。但实际上,拒执罪要求“在具有履行能力且收到法院生效裁判后,仍拒不履行义务”。也就是说,诉前行为除非与执行阶段行为构成连续性,或能证明其预谋性逃避执行意图,否则很难作为直接定罪依据。
那么,常见误区有哪些?诉前转移财产是否一定构成犯罪?偿还亲友债务能否认定为恶意逃避?使用他人账户转账是否可免责?
本次课程,童陈律师将以案例为支撑,答疑解惑的同时,更传授一线应对技巧与判断思路,帮助律师真正掌握“刑事化债”的操作精髓,实现从启动到裁判的全流程突破。

扫码0元听课
听课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申请书模板》
【课程大纲】
一、报案的途径与实操要点
1.法院移送的利与弊
2.自行控告、举报、报案的区别
3.不立案的救济途径
4.罚款、拘留是否为前置
5.调解书的转化裁定
6.自诉案件的注意事项
二、对申请人讯问前的辅导
1.证据的来源与分析
2.终本与终极后的执恢
3.风险代理注意事项
4.与他罪竞合问题
5.错告与诬告的区别
三、有能力执行而不执行常见误区
1.偿还正常债务
2.诉前转移财产
3.应诉通知书后转移财产、溯及力的问题
4.保全后、新设账户、转移财产的问题
5.用他人银行卡、微信转移财产、协助犯的问题
【讲师介绍】

童陈
江苏君奥律师事务所律师
业内称“童拒执”
专注于拒执罪案件研究和办理,
成功办理拒执罪案件十几起
扫码0元听课
以上内容包含广告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