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别和一米八以下的男生谈恋爱???

众所周知,世界上没有身高一米七九的男生。

因为,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会告诉你:我一米八。

在关心身高的男生眼中,这一公分的差距,就像五十九分和六十分一样悬殊。

一米八,仿佛是身高的“及格线”。

“男生如果到了一米八,忘了自己姓什么,也不会忘了自己一米八。”

甚至会把自己的身高,挂在所有社交平台和简历上,恨不得让全世界知道。

在无数女生被“好女不过百”绑架的时候,一米八,也成了很多男生的心病。

身高,真的有这么重要吗?

1

“男生就是得高”

其实,“一米八”只是一个代名词,代表的是“男生就得(比女生)高”的身高焦虑。

对高个子男性的追捧,是男生和女生共同塑造出来的社会认知。

对男生来讲,身高早已超出了眼睛大小、鼻梁高低这种普通“外貌”的范畴。不仅会对自身心理产生影响,也关系到对女性的吸引力。

以《中国妇女》杂志上,女性刊登的征婚启事为例:

1985-2000年间,身高一直是女性重要择偶标准之一,在1990年甚至排名第一。

1996年之前,身高要求一直排在前三位/图源参考文献

国外的征友广告,也显示出了对高个男生的偏爱。

2014年,在455位男性和470位女性的雅虎个人交友贴中,有将近一半(48.9%)的女生,只想和比自己高的男生约会。

具体要高多少,才算高?

格罗宁根大学的一项研究给出了答案:在择偶时,让女性感到比较满意的身高差,是男性比女性高17-23cm

图源参考文献

婚恋市场之外,身高还影响着男生对自身的认知,以及社会对他们的判断。

普林斯顿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高个子的人有更强的自尊心和社交信心,更快乐,更不容易嫉妒别人。

而大家也更愿意把高个子的人视为领导者,矮个子的人则被视为缺少权威,甚至会面临歧视。

差别对待衍生出了身高歧视

更离谱的是,这项研究还发现,高个子的正向影响不仅在心理层面,甚至会影响收入:

身高每增加1英寸(2.54 cm),每周的收入就会增加1.4-2.9%。

无论是婚恋市场还是职场,无论是自我评价还是社会反响,似乎都在告诉你:

男生,就是得高。

2

高个子到底哪里好

如果问女生,为什么喜欢高个子高的男生,她们可能会不假思索地给出一堆答案:

比如,看上去好看,哪怕“颜值一般”,也可以“一高遮百丑”。

比如,有安全感,在需要保护的时候,可以给一个大大的拥抱……

这些看似颜控的理由背后,其实有更深层次的因素作祟。

首先,一种进化心理学理论认为,对身高的要求,是我们天生的“被动技能”:

在人类进化史上,略高于男性平均身高的男性、略低于女性平均身高的女性,具有更大的繁殖优势,后代的生存率也更高。

换句话说,我们也许都是这两类人的后代。

所以,女生会无意识地更喜欢高个子男生,男生也会无意识地喜欢矮一些的女性,这种偏爱是刻在基因里的。

我们感受最深刻的,可能还是文化语境下对男女性身高的要求。

在传统性别规范中,欣赏的是高大魁梧的男生,小鸟依人的女生。

久而久之,这样的审美变成了“标准”,身高成了男女性气质的象征,直接影响到对于男女性的评价。

想一下,“高大威猛”放在男性身上是褒义的,而放在女性身上,就会让我们觉得奇怪。

“高个子女生怎么找对象?”

同样,“娇小可爱”似乎就是女生的专属夸奖,放在男性身上就像贬义和讽刺。

所以女性往往会觉得比自己个子高的男性“更有男子气概”,男性也会觉得比自己个子矮的女性“更有女人味”。

比如图中,两人打扮差不多,但刻板印象会让我们觉得个子矮的是女性

这样的刻板印象再严重一些,就形成了身高背后的权力不平等关系。

社会经济落后时,高个子往往是“家庭背景不错”的一种暗示。因为低收入家庭可能无法很好地满足子女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摄入,进而影响他们的身高。

尽管如今大家的经济条件普遍转好,身高对家庭背景的折射程度有所下降,但我们仍会潜意识地将身高与权力、财富、社会地位挂钩。

比如充满偏见的“高富帅”“矮穷矬”等称呼,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权力的不平等。

身高代表着家庭环境,如今还是很多人的刻板印象

除了审美和心理这些虚无缥缈的因素,不少人还有更现实的考量:

下一代。

一项针对青少年及父母身高的田野调查发现:

男女总体身高遗传率的点估计值为71.7%,而男性身高遗传率的点估计值为72.9%,女性身高遗传率的点估计值为62.8%

从这项研究的结果来看,父母对子女的身高有重要的影响,而父亲所占的比重高于母亲,对后代影响可能更大。

父母双方谁对子女身高的影响更大,目前还有争论,但“不想影响后代身高”,是男女双方都有的顾虑。

“男性不能矮,但也不能太高;女性不能高,但也不能太矮”……

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苦身高焦虑久矣。

3

或许,也没那么重要

身高,可能是外貌中最难改变的一项,也因此格外让人焦虑。

好在,如今越来越多人认识到了“以貌取人”的偏颇。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这句已经有些过气的网红文案里,不难看出,年轻一代并没放弃对内在价值的追求。

如果说职场、婚恋和交友都是双方资源的匹配和交换,更多人开始看到了皮囊以外,个体真正的价值。

在婚恋市场上,女性开始更多地将男性的人品、学历、收入等纳入考虑范围。

前文提到的对《中国妇女》杂志征婚启事的统计发现,身高标准虽然在1996年前占据前三的绝对优势,但在2000年已经下降到第七。

而人品要求,则从1985年的第七名跃至第一。

人品成为了21世纪女性择偶的第一要素/图源参考资料

抛开婚姻的现实考量,在年轻一代的恋爱观中,身高也只是关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更看重的,还是这段关系本身。

有人说“遇上合适的人,才会发现标准是用来打破的”,虽然看起来像是言情剧的台词,可实际上,在一段关系中,良好的氛围、健康的相处模式,的确要比身高差异更重要。

话糙理不糙

外表的影响力的确很难否认,就连“甜到掉牙”的王小波和李银河,也曾经因为长相闹过不愉快。

李银河第一次见到王小波,曾觉得“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丑的人”。王小波自己,也曾用“丑脸”评价自己的外貌。

但后来,两人喜欢的作品、思想的投契、浪漫气质和内心的互相吸引,“使得外在的一切变得无足轻重,比如相貌、身材、社会地位等肉身和世俗的因素”。

容貌带来的焦虑,绝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彻底消解。

但比起日复一日困在身高带来的焦虑中,早日接受无法改变的身高,去提升自己的内在,或许是一条更好的路。

毕竟,当身高、长相的吸引力逐渐褪去时,能留下的只有实实在在的情感共鸣。

“不管我本人多么平庸,我总觉得对你的爱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