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网易看客栏目出品

又一批年轻人涌向寺庙。

22岁这年,肖醒经历了大学毕业、考编失败、申请失败和被迫gap——被同龄人抛下的恐惧时刻存在,有时她夜里睡不着觉,翻来覆去,脑海里只有一个念头,“我完了”。

于是她决定住进寺庙。她的目标是,在佛祖的保佑下,把雅思刷到6.5分。

寺庙的生活轻松自由,同辈压力在更多沉重苦痛的衬托下显得渺小。师父们用佛法宽慰她的考学焦虑,她也说服自己,要平和,要沉静,要用包容的姿态面对人生。

可回归生活,她才发现寺庙里的一切,就像一剂止疼药,短暂的平静过后,她将再次踏上拥挤的人生轨道。

以下是她的讲述:

GAP那一年,我去寺庙学雅思

2022年夏天,我本科毕业,打算申请香港的研究生。结果语言成绩没达标,就准备gap一年。

gap的时候,我住进了庙里,备考雅思。其实我不太相信玄学,甚至有点抗拒。但刚开始备考,我一边在古着店兼职,一边学雅思,状态并不好。正好我妈妈有个朋友,信佛,也认识寺庙住持,就劝我去庙里住几天。

来之前,我刚考完最后一场雅思,处于等成绩的空档之中。我就想,试一下也无所谓,去看看。

去年12月,我住进了庙里。寺庙建在福建霞浦,周边山很多,很潮湿,那种阴冷是风吹过去也散不开的。我从小在深圳、广州长大,都是很温暖的地方,庙里温度太低了,有点受不了。

前期有个适应的阶段。但整体来说,庙里的生活很规律、自由。

起床时间是5点,5:15上早课,学习基本的佛法,还有一个很优雅的老师教我们跳禅舞。早晨、下午各有公共劳动时间,加起来大约2个小时。义工们有各自的分管区域。我负责佛堂附近的区域,要把它打扫干净。

平时很清闲,过年会忙一点。很多人来拜佛、祈祷和还愿,来吃饭的人也多。我就要做一些其他工作,擦擦桌子、归置东西。寺庙里有讲究,更接近佛的工作不能给义工做,比如摆供品,就需要更高阶的师父去做。

去寺庙以后,我才知道庙里有森严的等级,普通弟子看到穿着僧侣袍的师父,都要点头问好。穿红袈裟的师父等级更高,大家也更尊敬他们,见面不仅要点头微笑,有时还要鞠躬。这种等级制会让我不太适应,好像回到了小学的时候,住持就像是校长,要尊敬老师,要向老师问好。

起初我没想到,做义工需要干那么多活。我在家里完全不干活。来之前还做了一副美甲,长长的、亮闪闪的。结果一打扫卫生,就劈了两个。反正已经不整齐了,我干脆把剩下的指甲都剪了,干起活也更利索一些。

学习还是最重要的事,开年回去得把雅思考出来。

除了打扫卫生、上早晚课和睡觉,剩下的时间我基本都会拿来学雅思。比较完整的学习时间是,上午7点到12点,下午2点半到6点,足够我做一套“九分达人”的真题,再好好消化。

学雅思不需要太复杂的设备,一本书,一个笔记本,手机、耳机和iPad就够了,拿来拿去很方便,寺庙里到处都是插头,充电也不用担心。我习惯在自己房间学,学腻了就去找其他有桌子的地方,比如长房、会议室,还有专门放佛教的屋子。

我的目标是雅思考到6.5分以上,说实话有点难。好在寺庙生活简单、清净。住在闽北的山里,空气和绿化都不错。衣食住行也方便,寺庙去火车站很近,火车站附近有超市、菜市。我平时会跟着师父一起出去采购,帮忙拿拿东西。我是全职备考,但寺庙的生活成本很低,吃住外加一点香火钱,没什么经济压力,心态会比较轻松。

有件很有意思的事,过年的时候,寺庙会敲钟许愿祈福。轮到我的时候,我想说,“希望今年能收到港校的offer”。但卡了一下,我心想佛祖要是没搞懂英文怎么办?于是话在嘴里拐了个弯,最后我许愿:“希望今年能考上研究生。”

寺庙缓解了我的上岸焦虑

我本来没想过申请香港的研究生。大学快毕业的时候,我的目标是考教师编。

我在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读书,学教育类的专业,跟中职类学校的教师岗很匹配。读大学的时候,我不是很卷的人,秋招开始了都没有紧迫感,直到春招才开始参加面试。

那时候我才发现,找工作很难,难到超出我的想象。

珠三角教师编的竞争很激烈。春招的时候,我跟着一大群同学跑宣讲会和招聘会,东莞、广州、深圳,有合适的机会就去投简历。一个月的时间,我几乎每天要参加两场面试,结果一个合适的工作也没找到。

最后,我们专业顺利上岸的只有一个女孩子。跟她同批进校招的都是硕士,就她一个本科生。我们学校算是二本,遭受了很多挫败以后,我就想,要去香港读研,开阔视野,也提升一下学历的竞争力。

但申请也不顺利。去年我的语言成绩迟迟没考下来,备考期间特别焦虑,只觉得我完了,没书读了。

特别是跟身边人产生了对比,毕业以后,其实很多同学也陆续找到了工作。跟他们聊天,说到“十三薪”,我都不知道是什么,完全反应不过来。那时候我每天晚上都睡不着,翻来覆去,想的都是我找不到工作,人生的台阶,好像就我没有继续走下去。

最后只能gap。间隔年的原意是说你20多岁,没有把人生方向想得很清楚,那不如就空一年去摸索。但我很被动,只是为了语言成绩达标,也没有别的选择。我到现在都得做心理建设,接受自己比别人多花一年的现实。

来寺庙以后,很多焦虑慢慢缓解了,可能人生就是这样吧。

人在大自然里会比在城市里平静很多。有天早上,我知道自己学不下去了,就开始漫山遍野地走,寺庙后面就是山,在山里瞎晃,心静很多。但在城市,学烦了也没地方去,只能往超市或者商场走。这些地方并不能解压,除非我有很多钱,能在里面疯狂购物。

我跟寺庙里的师父说过考学焦虑。他说我其实没有学明白,我一直在往脑海里灌输知识,但这个东西会把我榨干。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知识可以滋养到我。

我理解他的意思,可大家都是被鸡娃鸡大的,没人在乎你是不是喜欢,只会说你必须学,必须考高分。师父的说法太理想化了。

有天晚课,师父问我们,别人结婚我就一定要结婚吗,别人买房我就一定要买房吗,别人工作我就一定要工作吗?我当时眼泪都快流出来了,真的是这样。虽然没法停止焦虑,但后来我会平静很多,能思考一些其他事情,不再只是围着升学找工作打转了。

现在,我已经不会很羡慕全班那个唯一考上教师编的同学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选择和判断,我也不能断定,她对如今的生活是否满意。偶尔看她的朋友圈,开会、加班、搞活动......也挺辛苦的。

焦虑卷土重来

其实我看到大部分来这里的人,要么是事业受挫,要么是情感受挫,要么是人生受挫。感觉是经历了一些苦难,才会来到寺庙。

中年人最多,他们遇到事业或者家庭危机,就来庙里请教师父。之前有个深圳的老板,快五十岁,创业遇到一些问题,做不下去了,所以来求助。但师父也只能点拨你一下,没法在现实层面有什么帮助,解决问题还是得靠自己。

寺庙里有个99年的女生,我对她印象很深,本科学的是英语,现在已经出家半年了。

她大学一毕业就来了庙里,当时也是就业不顺利,父母又希望她赶紧成家,导致她压力很大。本来她没想出家,住了一年,觉得既然还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不先把人生停下来,于是干脆出家了。

她给我看过她的毕业照,原本有一头及腰的长发,结果剃光了。我问她,你没哭吗?她哭了,哭了两三天,一直在流眼泪。庙里的生活离欲望很远,她不打游戏,也没什么娱乐,偶尔刷一下视频号。也没有收入,每个月800块钱补贴,虽然能满足吃、穿、住的生活需求,但更多便是奢望了。

我有时候觉得,她心里是有力量的,出家是一种抗争。父母、社会曾强加在她身上的期望和要求,已经没办法规训她了。她很勇敢。

今年2月,我从寺庙回到深圳。回到城市,就像回到高三的教室,有身体记忆,一下子唤醒压力很大的感觉。大家的生活节奏很快,不自觉地你也会感到焦虑。

现在我又回古着店兼职了。在店里兼职的好几个人,都和我一样,处于gap的阶段。其中一个刚辞掉一份工作,准备找下一份;另一个准备申请日本的研究生,在这里过渡。我和她们聊过,大家担心的事情都差不多:怕考试,怕申请不到好项目,怕和优秀的同龄人比较。

过去两个月回避的那些问题,一离开,就又卷土重来了。

在寺庙里学雅思,我就只管做题,花点时间肯定能把语言考出来。但中介说,雅思想提高0.5分,其实挺难的。我有时会怀疑,自己的学习方法是不是有问题,之前从4.5考到6分,是不是只是运气好。如果又没考出来,要怎么办。

但没什么特别好的解决办法,我只能告诉自己,人要往前走。虽然很焦虑,不知道能否有好结果,但想到在寺庙的日子,多少会看开一点。考雅思,申港校,是为了考编,但考编也只是现阶段的方向,并不是人生的终点。就算考上了,我也得继续为生活努力。

就像师父说的,这不是想得通透,是菩萨加持。

回来以后,我对生活的掌控感变强了,也的确更加平和、满足,我希望这种心态能保持得再久一点——虽然现在看起来,已经有点困难了。

本文系网易看客栏目出品。

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pic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