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危机,一个在当代互联网从不陌生的词汇。

走出校园、步入社会以后,当代人似乎只有两种状态:中年危机,和等待中年危机的到来。在当代,中年危机已经不再是中年人专属的焦虑,而是全年龄人群的一道“隐痛”。

社会的转速越高,人们对中年危机的忧虑就越剧烈。大三大四的实习生们,从找工作那一刻起,就开始搜索职场中年危机的应对之道;30岁之后,为了应对中年危机,更是花样百出。

假作真时真亦假,中年危机,正在反复预演中变成现实。

中年危机,比中年更先到来

考证、转行、创业……1000个中年人,有1001种面对中年危机的方式。

政策和新闻里的“35岁”,后面总是跟着不太愉快的故事:被限制、被歧视,甚至被“优化”。于是,中年危机最大的焦虑,就是职业的焦虑。

这时候,疯狂学技能,成为一些中年人的救命稻草:基金从业资格证、法律职业资格证、演出经纪人资格证、心理咨询师证书……每一个证书都代表一个“新世界”的钥匙,钥匙能不能开门不重要,门后的风景是什么也不重要,毕竟,“技多不压身”嘛。

当然,在所有的技能培训中,“转码”依然是王道。根据艾瑞咨询2020年的预测数据,中国职业教育市场中,IT应用类职业技能培训占比最大,预计2021年IT应用类职业技能培训市场规模将达到386.9亿元。如今,这个数字还在上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IT成为职业技能培训中的“香饽饽” / 图虫创意

还有一批卷不动的中年人,纷纷选择逃离大城大厂,开始自己创业。

《创业企业调查(三期)报告》指出,如今,36岁至44岁的创业者占39.6%,26岁至35岁的创业者占35.4%。也就是说,25岁以上、即将面临或正在经历“中年危机”的创业者,占到了大半。

2022年《中国青年创业发展报告》基于8520份调查问卷的结果也显示,31岁以上的创业者中,半数有二次以上的创业经历。

而这些创业内容里,既有根据既往职业路径规划出的业务,也有书店、花店、咖啡店,酒吧、餐馆、自媒体……有时,中年人创的不是业,而是自己的精神家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一间属于自己的咖啡厅是很多人的梦想 / 图虫创意

花样应对中年危机的背后,是人们对年龄的焦虑感。

2021年,智联招聘发布了一篇关于中高龄求职者的分析报告。在报告的受访者中,35-40岁、41-45岁、46-50岁、51-55岁的求职者被正常经营的公司因年龄因素裁员的比例分别为4.8%、7.6%、11.5%、20.6%,呈逐步升高趋势。

此外,80.1%的中高龄求职者认为,找工作的最大困难是年龄限制:年龄越大,被裁风险越高。

时代的转轮在加速,技术更迭一代快过一代。这时,中年人又会产生属于自己的“知识焦虑”。在这“外忧内患”下,对年龄的焦虑感尤为焦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你人到中年去面试,和你一同面试的可能还有刚毕业的大学生 / 图虫创意

所以,就算还没有人到中年,危机也可能提前到来。

即使是刚刚进入职场、20多岁的年轻人,对“中年危机”这个词也并不陌生。甚至很多人在找第一份工作时,就已经考虑到未来的“中年危机”:考公考编,用稳定的工作应对危机;或者从一开始就规划好自己的职业路径,搜索“什么工作不容易被裁”,确保中年时平稳度过……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充满“危机感”的年代。

中年危机,被“制造”的概念

但其实,中年危机,并不是一个严谨的学术名词。

1965年,精神分析流派的心理学家艾略特·雅克( Elliott Jaques) 在论文《死亡与中年危机》里第一次提出了“中年危机”这个概念。他将它定义为:人到中年,会进入剧烈变化或快速过渡的时期,并面临“创造力”的危机。

而那些进行创造性工作的职业,比如文学家、艺术家,进入“中年危机”时,可能存在三种表现:创作力枯竭,创作生涯结束;创作能力首次开始显示和表达;或者创作的风格、质量、内容,发生决定性的变化。

也就是说,雅克实际上将“中年危机”定义为人的认知和创作开始转变的时期。

这个词甫一出现,就席卷了当时的媒体头条,并在传播中悄悄变了意味:一项名为《预期压力:美国人与“中年危机”》的研究也发现,只有10% 的美国人真正经历了符合学术定义上的“中年危机”,而后期的定性分析表明,美国人定义的“中年危机”比作为学术概念的“中年危机”涵义要更广泛,包含了婚姻家庭、职业等多方面的危机。

而且,在此后数年的采访中,雅克本人也承认,所谓“中年危机”,本就是个无法证伪的、不严谨的概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年人相对青年人来说更加成熟,同时处在一个剧烈变化的时期 / 图虫创意

但有些词语一旦被发明,切中了大众的心理,就会成为现实的一部分,甚至建构了现实。

一篇基于中国居民调查数据的研究表明,幸福 - 年龄 的 U 形关系都确实存在:与青年人相比,中年人的幸福感平均降低0.2,约为幸福感平均值的5.5% ;而在中年人群体中,中等收入群体,又是“U”形关系最显著的,也就是“中年危机”最明显的群体。

这种“焦虑”,其实可以被拆解为两种心态:对不确定外部环境的焦虑,和对自我成长的焦虑。

在毛铺草本酒打造的谈话节目《毛铺和文化录》中,也聊到了“中年危机”。经济学家李稻葵、企业家黄怒波和主持人陈铭,分享了他们对于“中年危机”的理解——既与社会经济的变化有所关联,又包含了自我投资、财产管理等方面的困惑。

在节目中,三位嘉宾指出,所谓个人面临的“中年危机”,其实是时代变迁的投射——每隔几十年,社会的核心技术、经济形势,还有各方面政策,都会发生一次剧烈的变动。而在这变动中,恰好有人成为了中年。

所以,所谓的危机感,其实来自对外部不确定性的忧虑。

陈铭说,破解危机的关键,“其实在于钱”,换一种说法,就是财富的管理和规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节目中,三位嘉宾从中年危机出发,探索后疫情时代人生规划和投资之间和而不同的生存之道

时代在变,产业结构在变,财富积累、集聚的方式当然也在变。从企业家到中产,再到普通的工薪阶层,投资方式、投资心态、投资的策略,都会在中年时发生变化,产生新的可能性。

一个最明显的变化是房产。过去的几十年里,普通人的财富大多投入在房产中。然而,李稻葵说,如今用于居住的房产存量已经相当高,中国的人均住房面积已经达到了40平米左右。

另外,房地产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从农村移到城市、从小城市到大城市……房产的变化,与城市的发展变迁休戚相关,成为房产投资变现的重要决定因素。

但无论如何,“买房等于投资”,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对财富的重新规划,成为中年人无可避免的核心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家庭结构的变化,成为中年焦虑的原因之一

在小说《月亮与六便士》中,40岁是思特里克兰德人生的分界线:在这之前,他是一个证券经纪人,过着平凡但优渥、令他人羡慕的生活;而在40岁后,兰德忽然发现,自己这一生最想要追求的其实是艺术,于是决定抛下全部的生活,去南太平洋的小岛上,从头开始学习绘画。

艺术来源于生活。在节目里,黄怒波、李稻葵都谈到,自己就是在35岁前后,经历了人生最大转变的契机:黄怒波离开了大学毕业以来一直在的工作单位,选择“下海”创业;而李稻葵也从美国到了香港,研究的重心也从美国转向中国,从而发表了重量级的研究。

但比起外在成就更重要的是,35岁这一年的转变,让他们“个人得到了极大的自由”,这种更高次序的自由,不仅让他们安然面对身体上的衰老,更给予了更多精神力量,反哺了他们的创作。

于是,他们就成了雅克说的第三种人:在自我“危机”中,反而获得了创作上的重生。

“中年危机”可能带来创伤和挫败,也可能意味着新的可能性。当然,究竟是危机还是机遇,取决于身体、精神的力量是否强大和稳定。

“危机感”,其实来自你的身体

在节目里,两位老师对35岁的“投资”进行了一次有趣的排序:对财产的投资、家庭的投资、健康的投资、自我成长的投资,谁才是破解35岁危机的关键?

两位老师的答案大差不差:最重要的,首先是对健康的投资。

对于渡过中年危机的方式,人们“和而不同”,但是无论哪一种方式,都离不开健康的身体。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团队发表在《Nature Medicine》的一篇论文提到,与代谢、认知等“衰老程度”有关的血浆蛋白,在人体中并非是“连年”上升或下降的,而是有三个明显的波峰——34岁、60岁、78岁。

也就是说,在这三个年龄段前后,人会体验到突然的“衰老”。而这种“衰老感”,反映在心理上,就成了所谓的“中年危机”。

所以,想要跨过精神上的“危机”,首先面对的,还是肉体上的危机——只有一个更健康的身体,更清晰的自我认知,才能支撑35岁自我更新、自我成长的需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位嘉宾都将健康排在了第一位

“危机感”,可能是源于对健康的焦虑,可能是源于对死亡的恐惧。在你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刻,这种情绪就已经发生——毕竟,我们都是“肉体凡胎”。

因此,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或许是抵抗“中年危机”最关键、也最容易被忽略的因素。

有趣的是,年龄与幸福之间的“U型”关系,不仅限于社会科学的研究范畴:有团队对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等地的508只类人猿进行了研究,由这些类人猿的饲养员、志愿者、 研究人员和管理员根据一系列标准对它们的幸福感进行了打分。结果发现,28 ~ 35岁的类人猿幸福感水平最低——对类人猿来说,“幸福感”与年龄也有关联。

这也从侧面印证了,所谓的“35岁危机”,其实更多的是生理的、健康的危机。

因此,身体的问题,应该回归于身体;正如来自自然的,也要回归于自然。

最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节奏,在身体适应、情绪稳定的情况下,寻找“和而不同”的解决之道:不必看别人是怎么做的、不用跟别人的方法对比,用自己的方法,应对中年危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生活节奏很重要 / 图虫创意

毛铺草本年份酒,是用科技赋能健康、打造中国健康白酒的先行者。

“先行”意味着“突破”,而人到中年,最需要的也是“突破”。在节目里,三位嘉宾也谈到了在自己身上发生的突破,以及实现“突破”后,“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人到中年,需要经历自我突破才能渡过危机;而白酒的品质、文化,也需突破传统工艺,才能实现理念新生。

毛铺草本里,既要自我突破,也要“和而不同”,保留酒的甘醇柔和,又为传统酒文化增添生机。

在节目的最后,陈铭询问了两位嘉宾在渡过“中年危机”后产生的价值追求:黄怒波说,自己的终极目标,是做时代、社会的参与者和观察者;而李稻葵则说,自己的“终极目标”依然在学术上,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建立新的学术范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无论哪一种目标,“道阻且艰”,都要用更漫长的时间、更大的精力去投入其中。这种强大的价值追求背后,则是强大的底蕴和勇气。

人生也如佳酿,历久弥新,从突破中得到新生。如毛铺草本年份酒,在健康理念的加持下,打破传统认知,萃取草本精华,通过自然力量突破自身——这种突破,既是身体上的,亦是精神上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铺草本年份酒,草本浆、真年份,以更健康、更有品质的生活方式,渡过危机、迎接新的生命力。

4月18日,《毛铺和文化录·和者同行》第三季,李稻葵、黄怒波,话生存焦虑,解养老困惑,谈生命之和。敬请期待!

作者:夏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