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经典诗词,讲历史故事,玲子欢迎您的光临。

前言

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那年秋风吹来的时候,刘禹锡登上高台,展开双臂,热烈欢迎秋天的到来。

这是开成元年(836年)的秋天,65岁的刘禹锡因患足疾,被从同州刺史任上召回洛阳,出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少年成名,22岁进士及第,32岁出任监察御史,33岁那年,永贞革新失败,此后刘禹锡不是被贬就是在贬的路上。

55岁归来,白居易为其抱不平,叹曰“二十三年折太多”,以为苦尽甘来,殊不知,归来后的刘禹锡依旧屡遭排挤。

虽羁旅漂泊,仕途坎坷,但刘禹锡却从未消沉沮丧,始终斗志昂扬,积极乐观,就如65岁这年的秋天带病登台那般。

就如陆游不想一辈子只做一个诗人那样,从青年时代起,刘禹锡就不甘心只做一个文人,他志向远大,有政治理想。

龙象界中成宝盖,鸳鸯瓦上出高枝”,这两句诗出自《谢寺双桧》,是他30岁时所作,是其彼时豪迈襟怀的写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双桧苍然古貌奇,含烟吐雾郁参差。
晚依禅客当金殿,初对将军映画旗。
龙象界中成宝盖,鸳鸯瓦上出高枝。
长明灯是前朝焰,曾照青青年少时。——唐 刘禹锡《谢寺双桧》

简译

寺庙前有两株形貌古朴的桧柏,苍劲挺拔,郁郁葱葱,那高大的树冠朦胧在烟雾里,显得参差不齐。

夜晚的时候,它们与黄金殿堂前的禅客为伴,昔日,也曾与战旗相互辉映,见证了将军的赫赫战功。

这两株桧柏是如此的高大茂盛,就好像为佛寺遮阴装饰的一顶宝盖般,它们的枝条高耸在寺瓦之上。

那佛前长明灯的火焰,还是前朝的时候点燃,在漫长的岁月长河里,曾经照亮过多少人的青春年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赏析

(guì)是树木的名字,即圆柏,也称桧柏,植株高大,木质细致,气味芳香,耐腐蚀,寿命可长达数百年。

谢安宅,在法云寺,谢安手植双桧,至唐犹存”,关于刘禹锡诗中这两株桧柏,《扬州府志》中如此记载。

谢安是东晋政治家,为了供高僧翻译《华严经》,舍宅为寺,即法云寺,后其姑母在此落发为尼,故称谢寺

唐德宗贞元五年(789年),29岁的刘禹锡得到淮南节度使杜佑的赏识,随其来到扬州,出任其幕府掌书记。

正是因为这样的机缘,刘禹锡才有机会游览法云寺,也就是谢寺,而谢寺里最触动他心的,就是那两株桧柏。

从东晋升平初年到唐德宗贞元初年,岁月悠悠,时光流转,谢安栽下的桧柏虽已近500岁,但依旧苍劲挺拔。

彼时种树的人早已作古,历经岁月的洗礼,寺院里的这两株柏桧,又见证了多少人世的沧桑,多少年轻的容颜?

这古老的寺院和古桧,见证了时光里的来来往往,可又有多少人事载入了史册?时光过隙,这一生是如此短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双桧苍然古貌奇,含烟吐雾郁参差”,首联描绘寺庙里古柏桧的苍劲挺拔,写其年代久远,饱含历史的沧桑。

晚依禅客当金殿,初对将军映画旗”,颔联写古柏桧的当下和过去,陪伴僧侣修行,目睹过谢安凯旋而归。

谢安文韬武略,太元二年(377年)的淝水之战,曾以八万兵力大败秦军八百万雄兵,从而使晋室得以保存。

彼时,这里还是谢安的宅邸,这两株柏桧目睹过谢安得胜归来,看到过旌旗招展,分享过谢安功成名就的喜悦。

谢安这浓墨重彩的一生,早已经载入史册,留名千古,人虽远去,可他的人和事迹,却依旧被世人所津津乐道。

龙象界中成宝盖,鸳鸯瓦上出高枝”,颔联写人才,颈联写树木成才,谢安栽种的桧柏也已经成为栋梁之才。

树冠团团,犹如一顶为寺院遮阴避雨的宝盖,粗壮挺拔,高耸入云,桧柏见证了谢安的荣耀,也无愧他的栽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明灯是前朝焰,曾照青青年少时。”,尾联总束全文,是全诗情感的升华,往事经年,流传下来的才是精华。

这佛寺中的长明灯,就是岁月里的一道光,照亮过很多年轻的面孔,大浪淘沙,时光的长河又镌刻了多少容颜?

青青年少”既包包括桧柏的昔年,也包括栽种桧柏的谢安的年少,还包括以后岁月里来来往往的年轻的面孔。

青山依旧,夕阳几度,在历史的长河里,有谁不是匆匆过客?不白来一回,不愧对,不辜负,只有努力尽今夕。

首联状写柏桧的古老苍劲,颔联赞誉栽树人的功绩,颈联写柏桧已成栋梁之才,尾联写柏桧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刘禹锡这首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借物抒怀,寓情于景,富有理趣,引人思索,抒发了积极用世的家国情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记:

栽树的人成长为晋室的中流砥柱,他栽下的桧柏也已成为栋梁之才,人虽远去,史册留名,树虽沧桑,犹郁郁苍苍。

彼时,刚刚而立之年的刘禹锡,心怀济世之志,更渴望大展宏图,实现远大的政治理想,报效国家,从而留名青史。

桧柏如松柏,都是可用之才,故石延年有诗曰“报言帝室抡才者,便作明堂一柱看”,刘禹锡也渴望如松柏般。

属于他的春天真的来了,31岁那年,调任渭南县主簿,32岁升任监察御史,33岁任屯田御史,并参与了永贞革新……

廊庙乏材应见取,世无良匠勿相侵”,王安石说栋梁也要有才尽其用,刘禹锡没有王安石幸运,没有遇见宋神宗。

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也开始了人生逆旅,虽屡处至暗,他依旧向阳而生,如谢寺的桧柏,昂扬向上,生生不息……

参考文献:

《新唐书 刘禹锡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