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刘诗萌 北京报道

在去年官宣“首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后,北京继续沿着温和减量的方向稳步前进。

3月21日,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21日发布的《北京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下称《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2年末,北京常住人口2184.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4.3万人。而上一年度北京的统计公报中,常住人口为2188.6万人,比2020年末减少0.4万人。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北京全市常住人口为2189.3万人。与“七普”数据相比,北京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总人口数下降了5万人。不过尽管人口总量减少了,北京的人均GDP却仍然保持在全国各省中保持领先,并且在2022年首次超过了19万元。

首经贸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王晖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北京的人均产值、地均产值相比过去都有较大的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要求也从过去追求发展的数量和速度,转变为现在的追求质量、精细化和集约化。

常住人口两年减5万人

截至3月24日,全国有超过20个省份公布了2022年度的统计公报。从人口变化来看,在四大直辖市中,只有重庆常住人口总数增加了0.91万人,其他三座城市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北京的降幅相对平稳,为4.3万人,天津、上海分别减少10万人和13.54万人。

普遍意义上,有大量人口流入被视作一座城市竞争力强的表现。不过,与大多数城市追求人口净流入不同,北京和上海这两个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的超大城市都背负着控制人口规模、实现集约化增长的任务。

2017年,北京市公布《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确定了未来的人口规模上限,即2020年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以后长期稳定控制在2300万人左右。2018年1月,上海市政府正式发布《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提出到2035年上海要将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万人左右。

2022年下半年,在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上,时任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在报告中指出,北京实现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 年下降15%的目标,城乡建设用地减量110平方公里,成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

对于站在“塔尖”上的城市来说,人口减量的背面不是活力下降,而是增效发展。以海淀区为例,2022年海淀区GDP总量突破1万亿元,成为北京市第一个、全国第二个经济总量跨越万亿元的市辖区。在此之前,全国的市辖区中仅有上海浦东新区经济总量在万亿元人民币以上。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海淀区就是北京高技术产业最为密集的地区。目前,海淀区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万家,占整个北京市的35%;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914家,占全市的35.7%;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65家,约占全市的45%、全国的3%;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8家,占全市的27.7%;独角兽企业50家,占全市的四成。字节、快手、美团等平台企业都在这里落地生根,并逐步向硬科技转型。

即使是在疫情三年里,海淀区仍然走出了稳步上扬的曲线,2019—2021年GDP分别为0.8万亿、0.85万亿和0.95万亿,再到2022年突破万亿。“2018年的时候,其实海淀区和第二名朝阳区的GDP是相差无几的,但是过去三年里,海淀区凭借科技创新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王晖告诉本报记者。

如何应对“北雁南飞”?

尽管北京走减量增效的发展道路是一种“主动为之”的选择,但放眼整个京津冀地区,人口流出的情况仍然较为突出。除了天津2022年度人口总量减少了10万以外,河北省人口总量也减少了28万。

而在全国另一个主要经济增长极长三角地区,尽管核心城市上海的人口数量有所下降,但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均为人口净流入省份,总人口数分别增长了9.6万、37万和14万人。整体来看,长三角地区对人才仍然有较强的吸引力,这也是产业和人才“用脚投票”的结果。

脉脉人才智库发布的《抢滩数字时代·人才迁徙报告2023》对2022年各大城市在新经济的三大重点行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和人工智能上的招聘需求进行了指数测算,发现在三大行业岗位分布的前十名城市中,除了北京、上海牢牢占据前两位以外,长三角地区还有杭州在三个行业的需求量上均入围全国前十,苏州对新能源汽车和人工智能岗位的需求量进入前十,芜湖、宁波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需求排名第7和第9,合肥在人工智能行业需求排名第9。反观京津冀,除了北京,无一城市能够入围。

一枝独秀不是春。单靠一个人口承载量已经接近极限的“最大增长极”,如何应对人才“北雁南飞”的局面?

《华夏时报》记者观察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指引下,北京也在主动推进与天津、河北的协作共赢。2023年“两会”结束后,近期北京派出了党政代表团赴天津、河北考察。

其中,在天津市的考察中,北京市委书记尹力表示,将围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氢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提升区域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链协作走深走实。而天津市委书记陈敏尔指出,天津将在成果转化上下功夫,优化创新生态,完善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以天津产业链对接北京创新链,促进更多首都创新成果在津转化落地,形成“北京研发、天津制造”的生动局面。

在河北省的考察中,尹力提出要以新一轮战略合作协议为抓手,推动雄安新区高质量建设,坚定不移抓好非首都功能疏解、重点合作事项落实、常态化干部人才交流。河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倪岳峰则表示,将认真学习借鉴北京城市副中心规划建设经验,严格执行规划,系统谋划推进,加强质量监管,努力创造“雄安质量”。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