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订单26万,你敢接吗?最近,深圳一名网约车司机就接到了一笔这样的天价订单,但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6月1日晚上11点左右,网约车司机刘师傅(化名)接到一笔订单,到达终点时乘客要求刘师傅开进小区,刘师傅拒绝了。结果双方发生争执,最终发展成肢体冲突。在冲突途中刘师傅受伤,乘客也被刑事拘留,目前双方达成和解,乘客赔偿司机26万,一次性付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26万赔偿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精神损失费,对于靠一脚一脚油门赚辛苦钱的司机来说是一笔巨款了,但是赔偿的越多,也恰恰说明这位师傅伤的越重。

有同行调侃这位师傅是出门遇贵人,想接一下这泼天的富贵。但是,也有人一针见血的指出,这26万可能是司机拿命换回来了的。

眼下,网约车司机俨然已经成了一个高危行业。运价走低,司机靠熬时长,不少司机的腰已经废了,疲劳驾驶也称为常态,入夏以来已经有多位师傅相继倒下。即使没有累死,现在的司乘矛盾也日益紧张,隔三差五的就有乘客殴打司机的事件发生。

前两天,贵阳一女司机遭两名男乘客殴打视频在网上疯传。这名女司机接到一笔9.38元一口价订单,到了目的地之后乘客不肯下车,先是辱骂女司机,然后对她拳打脚踢,这笔不到10块钱的订单,司机不仅钱没收到,还被打进了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名男子殴打女司机,另一名男子在一旁劝架)

目前,当地派出所依法对两名违法行为人作出行政拘留12日,并处罚款600元的行政处罚。对于还躺在医院的女司机,公安机关将其提供相关法律援助,依法保障她的合法权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网约车司机沦为了受气包,几乎每天都有司机被打的消息传出,好像谁看不顺眼了都能上手打、上脚踹几下,像上文中获得天价赔偿的师傅只是少数,大多数时候司机只能是忍气吞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期又接连发生的这两起网约车司机被暴打事件,再次在人们心头投射下愤怒和阴霾。两名网约车司机的创痛是所有网约车司机的创痛,两名网约车司机的愤怒是所有网约车司机的愤怒。

但面对一再发生的此类事件,我们更该深思:除了愤怒,还可以做哪些?

其一,维权到底,给公众一个透明的交代。两起事件的施暴者均已被刑拘,这没有完。网约车司机被打既已成为新闻事件,就同样需要将最后的结果追索到底、公之于众,让权利在正义的声张中得到维护:违法者将付出应有代价,法律威严将震慑所有不法。

其二,做好善后。网约车司机被打,其职业生涯容易蒙上心理阴影,有些更是身受重伤、劳动能力不如从前。他们还会继续从事网约车吗,平台有什么关怀措施呢?

其三,凝聚合力,不要让网约车司机孤单应对。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网约车司机总数超过700万人,从国家到省市各级的网约车协会组织也均已成立。网约车司机被打,工会组织、行业协会是不是也应该站出来发声、维权?

其四,提高发展的“安全系数”。网约车行业的“利润危机”已经成为网约车司机的“人身危机”,一定程度上暴露的都是网约车平台企业的发展危机:传统模式下,以廉价劳动力、逃避合规成本为基础的粗放发展方式,已经越来越走到终点。网约车行业想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收获真正的“钱景”,更需要将司机作为根本,对人真正的重视起来。

网约车司机是行业发展基石,只有让网约车司机们有保障地工作,有尊严地生活,才会有相信欣欣向荣的中国网约车行业,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