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蟹农收获“六月黄”。  七都镇供图

本报讯(记者 王英 周悦磊 通讯员 冯秋月)现在正值“六月黄”等当季河鲜养殖和上市黄金期。在吴江区七都庙港分享太湖蟹养殖场内,蟹农周胜良从蟹塘里捞起地笼,笼内的螃蟹青壳白肚,青虾已有手指大小,活力十足。周胜良凭多年养殖经验判断,地笼里的“六月黄”已有二两半以上,他说:“我们采用螃蟹青虾套养模式,对水环境更友好,水产的生命力也更强。目前‘六月黄’新鲜上市,每斤可以卖到80元左右。”

蜕壳三次后的清水蟹被称为“童子蟹”,也就是人们熟知的“六月黄”。“‘六月黄’的个头不大,但是味道鲜美,不少老饕食客都喜欢尝个鲜,不管是清蒸、炒毛豆,还是做面拖蟹,都好吃。”养殖水产多年,周胜良也积攒了一批老主顾和回头客,“5月中下旬开始,已经有顾客陆续打来预订电话,大多数是周边地区的顾客,像上海、浙江等地的,也有远的地方,前两天,还有一位北京的顾客打电话来要买蟹。”周胜良说,通过快递的方式发货的话,当天下单,第二天就能到,保证了螃蟹的品质。

“‘六月黄’可以持续售卖至8月中旬,到时正好罗氏沼虾个头大长,居民们就可以接力品尝‘六月黄’和‘太湖一号’。”七都镇渔业渔政负责人介绍,截至2023年底,七都镇共有池塘养殖面积约2.2万亩,多以养殖虾、蟹为主,其中“太湖一号”大虾个大味美,肉质紧实、鲜嫩多汁,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除了“六月黄”和“太湖一号”大虾之外,大闸蟹也是七都镇特色水产,它还是吴江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之一。“太湖一号”大虾大量上市后,大闸蟹也长至成熟个头,将在中秋节、国庆节前后陆续上市,为广大居民的餐桌不间断地奉上河鲜美味。

“水产养殖原本是一门‘靠天吃饭’的生意。近几年,我们陆续引入智慧水产养殖监控系统和机械化设备,实现全链条信息化管理,科学控制水质、含氧量、水草生长情况等,大幅降低农户的养殖成本和风险,提高水产养殖的品质管控能力。”七都镇渔业渔政负责人说,浦江源太湖蟹生态养殖示范园将进一步推进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智慧渔场生产场景建设,加快推动生态养殖智慧化、尾水处理标准化、农文旅融合发展一体化“三化同步”和产业链、技术链、生态链、品牌链“四链并行”,打造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水产养殖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