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汉人地位总是要低满人一等,汉人要做官都很难做到高位,而汉人封王者更是凤毛麟角,而能够做到世袭罔替的更是屈指可数,有清一代一共只有五位汉人铁帽子王,分别是定南王孔有德、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靖南王和义王孙可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初三顺王

孙可望,原是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的养子,位居四大养子之首,深得张献忠的器重。张献忠与1646年十二月在四川与清军作战时战死,张献忠死后,孙可望和其他三位养子一起带着大西军余部进入云南,并以云南为基地休养生息,后联合明朝出滇抗清,孙可望要挟明朝封其为秦王,一时间孙可望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南明永历皇帝也不过是孙可望的一个傀儡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可望

但是孙可望虽然有治国的能力,但是缺乏肚量,因张献忠另一个养子、南明著名将领李定国在抗清战斗中不断取得战功,而且李尊敬永历帝,孙可望对其产生了妒忌之心,最终导致孙可望对李定国同室操戈,但是孙可望根本不是李定国的对手,十万大军都被李定国击溃。

最终,孙可望可耻的选择了投降清朝,清廷为了招揽人心,封孙可望为义王,并令其带领清兵进攻云南。因为孙可望经营云南十余载,所以对云南情形了如指掌,最终在孙可望的帮助下,李定国和南明永历朝廷被赶出了云南,流落缅甸,最终永历帝被吴三桂抓回国内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永历帝殉国处

但是孙可望并没有看到永历帝被杀的这一刻,因为在这之前这个大汉奸就已经先死了,孙可望死于1660年,关于他的死因众说纷纭,有说生病死的,也有说被毒死的,还有人说是跟随皇帝狩猎被射死的,总之都倾向于死于非命。

但是不管如何,毕竟孙可望的投降为清朝解决云南问题减轻了很多负担,为了表彰其“功绩”,清廷赐孙可望谥号“恪顺”,同时下旨让他的儿子孙征淇继承义王爵位,这也就坐实了义王的“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地位。几个月后孙征淇就病死了,后来孙征淇的弟弟孙征淳又继承了义王爵位。

康熙十一年,孙征淳病死,其弟孙征灏请求袭封义王,但是有些大臣们不干了,御史上疏说:“孙可望前有重大之罪,后无纤微之功”,重大之罪指的是孙可望在南明期间抗清的活动,而后无纤微之功则有失偏颇了,孙可望对清朝最终征服南明永历政权还是起了很大的作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熙皇帝

但是既然有人上疏了,康熙皇帝也就坡下驴了,最终经过商议,降封孙征灏为慕义公,就这样义王的铁帽子就被摘掉了,而孙征灏的后代则世代降爵,到乾隆时期,孙家的后代已经无爵可继承了,所谓义王家族也从历史上消失了,到今天恐怕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位义王了。

其实,义王的铁帽子被取消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当年孙可望投降时,清廷封其为义王,不过是为了笼络人心,希望南明的中流砥柱李定国以及郑成功等人能够来降,但是在1662年,永历帝、李定国和郑成功相继离世之后,义王的模范作用已经消失了,所以被降爵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而义王这个爵位不管降与不降,都是孙家的羞耻,因投降异族被封王,可耻,到最后满清因其失去利用价值而抛弃他,无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明末年形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