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火箭出品

本文作者:邢强博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8年2月27日北京时间12点34分,日本种子岛航天发射中心,一枚H-IIA运载火箭成功点火。20分钟后,一颗侦察卫星入轨。

这颗名为光学6号的造价为307亿日元(相当于18.43亿元人民币)的侦察卫星是日本由10颗雷达、光学侦察卫星组成的天基侦察星座系统的第7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几年来,日本的导弹与航天工业发展迅速。

2012年,日本国会通过《独立行政法人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法》修正案,删除了太空开发活动“限于和平目的”的规定。这为日本发射军用卫星扫除了法律层面的障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7年1月24日,日本首颗军用通信卫星DSN-2由H-IIA运载火箭发射后,精确入轨。DSN-2军用通信卫星由DSN公司研制,因此被冠以这个名字。实际上,该卫星还有一个别称“Kirameki-2”,也就是“煌-2”。

对于日本来说,这颗卫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是日本防卫省拥有的第一颗军用通信卫星,彻底结束了之前日本防卫省需要借用民用通信卫星进行卫星军事通信的历史。

通信和遥感卫星是卫星军用和商用领域的两个主要应用场景。仿佛是一夜之间,日本也拥有了较为完备的军事与商业航天能力。

本文,小火箭准备和大家一起,从1945年开始回顾,试着梳理一下日本导弹与航天工业的发展历程的前传吧!

尘埃落定

一开始,日本的科技树点歪了:

日本工程师对于导弹这种制导武器的理解,忘记排除了有人驾驶这个重要因素。

于是,虽然是制导武器,但是代偿导弹的自动驾驶仪和导引头功能的,却是活生生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图为一架神风特攻队的零式A6M战斗机冲向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左舷,准备实施撞击的瞬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邦克山号航空母舰被神风特攻队击中后的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零式战斗机外,Ki-43一式战斗机也被用作神风特攻队的座机。上图为一群高中女生在为即将去执行撞击任务的一式战斗机送别的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1945年8月6日,东京时间上午8时15分17秒,美国陆军航空队的一架B-29轰炸机在日本广岛上空投下一颗名叫“小男孩”的原子弹(铀弹)。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核武器用于实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1945年8月9日,上午11时02分,一架B-29轰炸机在日本长崎上空投下了人类历史上第二颗用于实战的原子弹“胖子”。这是一颗使用钚-239的钚弹,而且是人类首次采用内爆式工作原理来激发一颗实战型原子弹,同时这也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后一颗用于实战的原子弹。

两颗原子弹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速度,同时在客观上减少了更多悲剧的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往日的一式战斗机也不再执行特攻队任务,而是成为了博物馆的陈列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本第一海军航空技术厂专门为神风特攻队而设计的樱花特别攻击机体现了日本工程师对空对舰导弹和空射巡航导弹的理解。

驾驶舱后的机身内有3台固体火箭发动机,单台推力2.6千牛。从载机上投放下来后,樱花特攻机的火箭发动机能够赋予该机630公里/小时的速度。

锁定目标后,驾驶员采用俯冲攻顶弹道时,樱花特攻机能够到达1041公里/小时的最大飞行速度,也就是0.85马赫,此速度与现代喷气式客机的巡航速度相当,比战斧巡航导弹890公里/小时的速度快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不带弹头,不搭载人员的话,樱花特攻机的空重仅440公斤。而在执行任务之前,要在其头部安装的硕大炸弹,重量为1.2吨!

上图为美国工程师对俘获的樱花特攻机进行拆解研究的场景。

这赋予了射程仅36公里的樱花特攻机巨大的破坏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樱花特攻机的中间部分有一个狭小的驾驶舱,里面坐着一名的神风特攻队飞行员。值得注意的是,驾驶舱舱盖一旦关闭,就无法从内部打开。

尘埃落定,这些武器目前也就只能待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了。上图摄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1年8月29日,H-IIA运载火箭首次发射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H-IIA运载火箭采用的LE-7A液氢液氧火箭发动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H-IIA运载火箭发射38次,成功37次,成功率为97.37%,把多颗日本的侦察卫星、气象卫星和通信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

上图为日本向日葵9号地区静止轨道气象卫星向地面传回的首张真彩色照片。该卫星定点在东经140°

之后的发展,详见小火箭的公号文章《小火箭 | 日本究竟有没有研制洲际弹道导弹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受协议限制,日本早些年无法大张旗鼓地公开发展导弹技术,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探究东芝、川崎重工、三菱重工、三菱电机、日本电气、日产汽车、石川岛播磨重工、富士通、日立、日本油脂工业、光洋精工和日本精工这12家巨型企业的产品链时,日本寓军于民和以民用技术推动军用技术发展的路子就较为明显了。

版权声明:

本文是邢强博士原创文章,属小火箭悦读系列。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欢迎朋友圈转发。

微信号:小火箭

微信ID:ixiaohuojian

欢迎 加入 小火箭 ,进入航空航天大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