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近年来,中国电影市场的火爆有目共睹。

即使十几年前,你要说一部电影票房上亿,那是不可想象的事情。现在的情况是,票房不到10亿,就是彻底的失败。

2011年滕华涛导演的《失恋33天》以小成本杀入市场,首周票房1.89亿,最终斩获3.5亿人民币的票房。这在当年轰动一时,可谓创造了一个票房奇迹。

2019年,还是滕华涛导演的《上海堡垒》,上映一周票房1.2亿,却惨遭下线。

抛开3.5亿的巨大成本不说,光从票房来看,两者首周的票房差距并没有那么大,但际遇却是冰火两重天。

我们来分别看看2011年的中国电影票房排行和2019年的中国电影票房排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数据可以明显看到,中国电影市场的规模之大,早已今非昔比,完全提升了一个数量级。

2018年,中国全国电影票房收入609.76亿元,远超日本,仅次于美国,稳坐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

是什么让中国人突然爱看电影了呢?

人们第一时间肯定能想到,肯定是中国人兜里有钱了,满足了基本的物质需求,自然而然就会升级到精神需求之上。

这个判断当然不算错,但并不全面。

实际上,上个世纪80、90年代,国门初开,国人面对的文化产品虽然远不如现在的琳琅满目、千奇百怪,但也称的上丰富多元,电影仅仅是众多文化产品中的一类。

武侠小说、西方经典、流行音乐、卡拉OK......可谓各领风骚,电影并不算特别突出的一类。

为何到了近几年,电影和电视剧集能够屡屡成为大IP,一部电影上映可以成为街头巷尾、网络社交的中心话题呢?

我们可能需要更多的证据,看看能够给我们的观察提供更长时间跨度的国家——美国。

02

知道美国电影市场什么时候最红火吗?

经济危机期间。

在上世纪30年代,美国大萧条期间,全美只有1万5千家影院,却贡献了7亿美元的票房。当时一张电影票的价格是0.1到0.15美元,这意味着当时美国家庭平均花在看电影这件事的开销是25美元,这是什么概念呢?

大萧条期间,每个美国家庭一年要看150到250场电影!

当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人们愿意花更多的钱在“廉价的非必要物”上,这种现象经济学界称其为“口红效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经济理论认为,每当经济不景气,消费者的购物心理和消费行为等都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使得如口红这类廉价化妆品和文化类的产品出现热卖。

不仅是在美国大萧条期间有这种现象,“9.11”事件发生后,雅诗兰黛的营销数据也印证了这种效应。

而美国近代经历的7次经济危机,其中有5次恰好都是电影市场的繁荣期。韩国娱乐产业的异军突起也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这些事例不都是巧合。

究其原因,在经济低迷期,人们没有更多的财力花费在投资和大宗消费上,为了寻求安慰和消磨更多的空闲时间,会在廉价消费品和娱乐文化消费上花费更多。

2008年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是自上世纪美国大萧条之后,规模最大的一次经济大衰退。这次空前的危机使13万亿美元、20%的美国家庭资产化为乌有。

然而,来自尼尔森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第三季度,美国人看电视的时间比2007年同期多了5个小时,平均每月142小时。一个美国家庭每天耗在电视机前的时间更长达8小时18分钟,打破了尼尔森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统计的收视时间记录。

当时就有评论说,美国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爱看电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我们再来看一组中国的数据:

去年《延禧攻略》大火,据爱奇艺公布的数据,《延禧攻略》的网络播放量超133亿,日均播放量超3亿、最高单日播放量7亿,相关热搜词登上微博热搜301个,上榜500余次,其中TOP1共计38次;主话题阅读量达104.7亿。

可谓火的一塌糊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抛开《延禧攻略》本身的反套路、反人设的快餐“爽剧”特点,近年来,中国电影、电视市场的红火有目共睹,知名演员、IP演员的演出报酬能够高到令人咂舌的地步。现在一部国产影片如果票房过不了10亿,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这些事实都可以从侧面印证今日中国人在这个市场上的花费量级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文化需求和文化消费的升级当然是好现象,这也是三十年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必然结果。

然而,这几年娱乐和文化市场的红火和实体经济的低迷形成的鲜明对比,也无法避免的给我们带来一丝隐忧:

这是“口红效应”吗?

04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美国旧金山举行过一个集合全球500多名经济、政治界精英的会议。

在包括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等全球顶级大佬的精英们一致认为,全球化会造成一个重大问题——贫富悬殊。

当20%的人占有80%的资源和财富,80%的人会被“边缘化”。那这80%的loser怎么办呢?

著名的地缘政治家,美国人布热津斯基提出了一个让人脊背发凉的解决方案:

让他们娱乐至死。

布热津斯基表示,谁也没有能力改变未来的“二八现象”,解除loser们的精力与不满情绪的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给这80%人的嘴中塞一个“奶嘴”。

让他们在这些充斥色情、暴力、和脏话的电子游戏和影视剧中发泄情绪,让他们在层出不穷的真人秀和明星丑闻中消磨时光,这就是著名的“奶头乐理论”。

当人们沉迷于这些消遣娱乐以及充满了感官刺激的产品中时,社会矛盾随着人们思考能力的退化而得到了化解。

不得不说,布热津斯基是个天才,他的这套理论你就是知道你也无法反驳和防范,因为这就是人性。

我们可以防范和惩罚非人性的行为和举动,我们却无法防范和惩罚人性本身。因为没有人性,就无所谓人了。

05

熟悉北游Sir的朋友都知道,如果我只提出问题,却没有提供解决方案,那肯定不是我北游Sir的风格。

我从不贩卖焦虑,我只提供事实和行动指南。

事实是:

个体可能是智慧的,大众却往往很愚蠢。

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却无法改变大众。所以,如果你喜欢看《延禧攻略》这类爽剧,喜欢鸡汤和一些无脑公号文章,这本身并不可耻,毕竟人人都需要娱乐消遣,每个人的消遣方式不同而已,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不过,我要提供给你的行动指南是:

不要沉迷!不要沉迷!不要沉迷!

重要的事,说3遍!

你可以娱乐,但不要沉迷。当你把娱乐当成你生活的全部,那你就如同被人塞进一个“奶嘴”变成奶头乐,最终娱乐至死。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看清楚娱乐消遣的本质,把80%时间用在你真正有价值的部分(比如多看北游Sir的文章),最多20%的时间分给娱乐。

那么,你就还有可能躲过80%的loser命运,成为那20%的少数人,成功把控自己的人生。

作者:北游。自2004年起坚持互联网写作至今,笔耕不辍,长期专注哲学和政治哲学领域,对社会热点和公共事务见解独到。用哲学解剖生活,给您不一样的解读。